09.21 這條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盡就是七百餘年……

林語堂說:“北京城之為人類的創造,並非一人之功,是集數代生來就深知生活之美的人所共同創造的。”

北京城之美,在於漫漫時光刻下的古蹟,在於那些深知生活之美的人。

當您徜徉在京城那些古老的大街上,才能體會這種動人心魄的美。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阜內大街 楊盼/繪

在西城區,有一條街西起阜成門、東至西四十字路口,短短1.4公里,卻分佈著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文物。

它就是素有“一街看盡七百年”美譽的阜成門內大街,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

阜成梅花

阜成門內大街,簡稱阜內大街,是形成於元代的一條老街。

元大都時期,北京所有的城門都各自對應著一條大街。這條大街在平則門內,一開始叫平則門街。

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平則門改名為“阜成門”,取“阜成兆民”之意,即使民富厚安定。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1915年前後的阜成門箭樓和阜外關廂

平則門街也隨之改為阜成門內大街,是去往京城西部的重要通道。

老北京有“九門走九車”的說法,阜成門是通往京西門頭溝等產煤地的門戶。

明清以來,北京城所需的煤炭,皆由此進京,繼而走進千家萬戶。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阜成門外,運往京城的煤車。 北京日報圖

當年,阜成門的門洞裡還刻著梅花,“梅”與“煤”諧音,謂之“阜成梅花”。

從阜成門奔東,到西四十字路口,是北京的“歷史景觀長廊”。

老北京有首《平則門》的童謠,唱的就是這條街。

如今,歌謠裡的朝天宮、馬市橋、四牌樓都成為歷史的記憶,但留存下來的景觀,依舊是京城最具韻味的風景。

魯迅博物館

距離阜成門內大街西口不遠處,向北拐是魯迅博物館。

博物館裡有一座坐北朝南、青磚灰瓦的小四合院,就是魯迅故居。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魯迅故居今昔對比 新華社圖

魯迅“北漂”的14年,先後在宣武門外南半截衚衕、西直門內八道灣衚衕、西四磚塔衚衕以及阜成門內宮門口西三條住過。

前三處住所已舊跡難尋,只有阜成門內的一處居所還保留了當年魯迅居住時的模樣。

當時,魯迅三個月看了20多次房,向朋友借錢才湊齊800元買的這座小院。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博物館裡的魯迅像 張寧/攝

從1924年5月25日移住這裡,直至1926年8月29日離開北京。他在此處創作了小說集《彷徨》、雜文集《野草》等傳世名作。

如今,這裡除了魯迅故居,還是國內最大、收藏魯迅文物最豐富的魯迅博物館。

妙應寺

出了博物館,向東望去,有一座雄渾瑰麗的喇嘛塔,通身潔白,在藍天下泛著白光。

這就是妙應寺白塔,北京人都管它叫“白塔寺”。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妙應寺白塔 張寧/攝

元朝初年,一生崇信佛法的元世祖忽必烈,為了給新建的元大都祈福,準備修建一座佛寺。

他親自勘察選址,在遼代佛寺的舊址上重建“釋迦舍利靈通寶塔”,也就是保存至今的白塔。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匠師阿尼哥 張小英/攝

它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主持修建,從1271年開始建,到1279年才建成,前後歷時8年。

白塔建成後,京師為之震動。忽必烈命人從白塔向四周各射一箭,在箭的射程內,建成一座皇家寺院,賜名大聖萬安寺。

不幸的是,寺廟歷經大火焚燬,幾近消失,唯有白塔巋然屹立。

明朝時候重建寺院,改名“妙應寺”。幾百多年過去了,老百姓仍習慣稱其“白塔寺”。

歷代帝王廟

順著白塔寺繼續奔東,路南有一座綠琉璃瓦的大影壁,路北是歷代帝王廟。

影壁原本與歷代帝王廟渾然一體,中間的通道車馬與行人都不準通過,老百姓要從影壁南面繞行。

1954年道路改造,拆除了大廟前的牌樓和三座石橋,影壁從此與大廟被馬路生生隔開。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大影壁 張寧/攝

歷代帝王廟裡,供奉著從三皇五帝到明崇禎的中國歷史上一百多位帝王和七十多位功臣名將。

明清以來,每逢春秋兩季,這座廟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皇帝要親自參拜致祭。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歷代帝王廟 張寧/攝

然而,在歷代帝王廟裡,竟沒有清代任何一位皇帝的牌位。

只在景德崇聖殿前有一塊“無字碑”,昭示著由後人來評定他們的功過是非。

廣濟寺

歷代帝王廟再往東,是北京著名的“內八剎”之一——廣濟寺。

古剎始建於宋朝末年,耗時20年建成,明朝重建,憲宗皇帝賜額“敕賜弘慈廣濟寺”。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廣濟寺 張寧/攝

朝代更迭,歷經風雨洗禮,廣濟寺基本保留著明朝重修時的格局。

清朝時,這裡是都城的說戒之地,有“北則廣濟,南則憫忠(法源寺)”的說法。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廣濟寺大雄殿 張寧/攝

寺廟的西北隅,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戒臺殿。殿內有漢白玉砌成的三層戒壇,是北京城內唯一的戒壇。

西四轉角樓

阜內大街的最東頭是西四十字路口,西北角和東北角各有一座曲尺的兩層轉角樓。

1894年農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60歲生日。為了籌備慶典,北京修建了幾座慶壽的“面子”工程。

这条北京最美的大街,一眼望尽就是七百余年……

西四轉角樓 張寧/攝

這兩座轉角樓,就是為了慈禧太后路過西四路口時,既能增添喜慶氣氛、又能遮住後面不太美觀的民居而建。

卻不料,那一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慶壽的轉角樓由於可在二層的制高點設置警戒,正好變成屯兵的處所。

時至今日,這兩座角樓還是當年舊物,裡面已不再是昔日的雕樑畫棟。

行走至此,這條“景觀長廊”就匆匆覽盡,但七百多年的歷史仍在延續。

您不妨親自走一遭,在市井喧囂中駐足,續寫這條最美大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