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30年代的齐齐哈尔,清廷开禁放垦后“闯关东”移民在此扎根


齐齐哈尔城历史悠久,始建于辽金时期的公元1125年,清康熙年间设为黑龙江的省城,图中为城楼的南门“迎恩门”附近,衣着西装和传统长衫的人们各行其道,日本的仁丹广告悬挂到城壁之侧,左边的店铺招牌依次是“东雅轩理发”和“天津三和祥鞋工厂”。

齐齐哈尔城内的大街,拍摄位置的一侧商铺,门前为长廊,对面的商家经营种类丰富,第一家是个表店,路上有西式马车,一辆接着一辆。

位于齐齐哈尔城东南隅的这片古建是孔庙和魁星楼,造型古朴质雅,始建于清咸丰元年,建国的五十年代,因年久失修有倒塌之虞而被拆。

站在迎恩门内,前方是南门外的南大街,一位守卫站在前方,一架两匹马拉的马车正进入城门,此时,右边一个小孩子正奔跑出去。

位于齐齐哈尔西门外的西大泡子,因建城时取土形成一大片洼坑,经过嫩江涨水和雨水逐渐形成人工湖,图中是粗大的木头连成木筏,通过水路运输,三个筏夫正在吃着午饭。

位于齐齐哈尔昂昂溪的一座寺庙,建在土台之上,土墙围合,庙虽不大,传统的建筑,古树相绕,旗杆林立,却也显得庄严精致。

齐齐哈尔附近的一户人家,当日要出棺入葬,灵堂上悬挂有“风木与悲”挽匾,逝者的亲人身穿孝服跪着守灵,前方摆放着纸扎的马车,下葬时焚烧,用于让逝去的人在阴间享用。

位于齐齐哈尔的黑龙江督军署,始建于清末,至民国、伪满、解放初期,这里都是黑龙江的最高军政机关,门口的岗亭有四个守卫并排站立。

齐齐哈尔城内经营马具用品的商铺,门口的木架上是一副马鞍,木杆上挂着马绳等其它用具,中间的木牌写有“东发和”字样,两个伙计正在看着来者。

位于齐齐哈尔泰来县的农家谷仓,泰来是东北的鱼米之乡,当地的农人用柳枝条编成谷仓的骨架,再用泥巴涂实,干燥后就成东北特有的谷仓形制。

泰来县的城墙,作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的泰来县,辽代时为上京道泰州所辖,清末时期,汉族移民将蒙古族所称名的谐音改称“泰来气”,公元1917年,取否极泰来之意,正式设县为泰来县。图中一辆马车正好出城,地面上道道车辙,有些已经形成深沟。

泰来县的城内,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为了巩固东北,采取开禁放垦,移民固边的政策,从那时起,来自关内的山东、河北的贫苦百姓居家移民“闯关东”,在东北扎根繁衍,图中是这些关内百姓的生活场景,土屋土墙,为防止匪患,城墙上还有土铳射击口。

泰来城墙是取土夯就而成的土城,前方一人牵着好几匹马正走路上,城墙角处,一人正在井中打水。

在东北军阀张作霖的支持下,日本人为实现侵略中国的野心,在东北处心积虑构建铁路交通网,1926年建成从洮南到昂昂溪的洮昂铁路,图中是当时的昂昂溪火车站,不同于中东铁路的俄国修建的昂昂溪站,此站可能为三间房地域。

位于昂昂溪的“昂荣馆”旅馆,其店主是日本关东军退役军曹长井杉延太郎,专为日本陆军特务机关提供谍报勤务,1931年6月,他陪同日军参谋部大尉中村震太郎一行4人,在齐齐哈尔和洮南进行间谍活动,6月25日行至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地区,被兴安屯垦区公署第三团发现并全部处决,之后日军以此为借口,直接导致了九一八事件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