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难得一见的清末客家人老照片:女不缠足,穿着打扮有古汉族遗风


图为客家女背着一个孩子。客家人是汉族这个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对中国甚至是世界影响非常大。客家人其实是南迁的汉族人,主要广泛分布在广东省、江西省和台湾等地区。

关于客家人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秦国为了一统天下,在公元前221年和214年,秦国曾派数十万精兵南下“征百越”、“戍五岭”,这些兵士长期“与越杂处”,当秦国灭亡后这些士兵们就留在了当地,成为了第一批客家人。也有人说汉人在锡金永康年间发生了第一次迁徙,由于爆发了“八王之乱”,所以西晋王朝的统治发生了动摇,中原从此陷入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汉人无法忍受胡人的奴役和欺凌,最终南迁。

汉人的第二次迁徙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以黄巢为首,开始转战大江南北,使得很多地方战乱不堪,炮火纷飞,很多在战乱中饱受摧残的汉人最终不堪奴役,选择南迁。于是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成为了他们的理想居住所。


“靖康之难”后发生了第三次迁徙。当金占领开封府后,高宗南渡临安称帝,史称南宋王朝。金进入中原后,黄河流域的汉人被迫再度南迁。后来,蒙古元兵的进攻使得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此时,文天祥起兵抗元,居住在附近的客家人纷纷响应义军的号召,应征入伍。形成了“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的场面。

那客家人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许多不堪战乱的客家人南迁到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时户籍制度已经成立,所有外来的人口都称为客籍,这样就有了客家人这个称号。

客家人原本就是汉族人南迁形成的,而且他们南迁的时间很早,所以很多汉族的口音和服饰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他们早在南宋之前就已经迁徙,所以他们不像后来汉族的妇女一样裹脚。

客家人将汉族的传统传承的非常好,客家人的口音据说非常像古代汉语的发音,所以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堪称艺术宝库。

这张图片中捧着书本的是外国夫人,另一位女子就是客家女子。由于清末中国摄影技术的落后,当时候很多客家人的照片都是西方的摄影师拍的。

客家人自古以来都是勤劳、勇敢的典型。这可能要归因于他们的祖辈一次次的迁徙,正是这样,他们更了解社会的现状,积累了很多生存和生活经验。这张照片中的客家女很早就会照顾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客家人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分布在各个行业,其中不乏有政治家和科学家。他们勇敢坚毅的性格书写了属于客家人的辉煌。这张照片中的女子就是梳着古代汉族发型的客家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