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有一對兄妹,哥哥呢就比較調皮,妹妹呢雖說比較調皮但是還是能聽話的。一天早上幼兒園,在爸爸不知道的情況下他一個人跑到幼兒園了,爸爸來送妹妹時想確認是否在幼兒園。爸爸看到哥哥,就馬上當著所有人的面狠狠的批評了下。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下父母都是緊張的,能理解。但是第一時間瞭解為什麼會這樣,和孩子好好的溝通。

怎樣溝通其實只需要注意三點

1、跟孩子溝通時要把主題聚焦在犯的錯誤上。不要總是說著說著就說到其他的事去了。

2、不要當著大家的面去訓斥自己的孩子。孩子慢慢的大了,也會有面子的觀念。如果家長這樣訓斥,會對孩子產生心理影響,感覺到丟臉。

3、可以給孩子說說她的優點。表揚勝過於對孩子的批評。家長當著孩子說時,通常把孩子的優點忽略,只說孩子的缺點,這其實是不對的。這隻會讓孩子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建設性批評和破壞性批評

我們都經常或多或少的批評過孩子,但是批評分兩種,破壞性批評和建設性批評,於是也就有兩種父母,破壞性父母和建設性父母,以下是幾種父母的表現。

孩子放學回家時,會很開心的和家長分享他一天的學校生活,告訴你:“老師今天誇我了,說我比原來進步了很多。”

家長A:“嗯,好的,繼續加油。”

家長B:“好了,我們去洗澡吧。”

家長C:“哇,老師誇你了,一定很開心吧 跟我說說老師是怎麼誇你的。”

家長D:“我就說你平時根本就沒有盡全力。”

1、家長C的回應很理想,這讓孩子得到認同感,會使孩子跟你分享更多開心的事情,更能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

2、家長A的回應雖然也屬於建設性,但給人一種很敷衍的感覺,而且很被動。這使孩子根本沒有興趣跟你分享他的事情。

3、家長B的回應具有破壞性,給孩子一種你根本不關心這件事的信息。孩子會很傷心,得不到家長認同。

4、孩子在跟你說很開心的事,家長D卻藉著這件事來批評,孩子容易沮喪甚至憤怒。

針對上面的回覆可以看出,家長c無疑就是一種很良性的建設性批評指南。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成功心理學中把批評分為建設性批評和破壞性批評,並給出了這樣的定義:

破壞性批評:破壞性批評是籠統的,它關注的是你的態度或你自己的一些方面,而不是集中於具體的行為。它通常也是完全消極的,對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做事沒有任何有用的建議。

建設性批評:建設性批評關注的是具體行為,並不對你進行人身攻擊。它通常還提及你的優點,並且為改進而提供有幫助的建議。

批評是家長最常用的教育手段。我們有必要對傳統的教育進行反思。在批評孩子時孩子只是感受到了態度和語氣,其中的各種道理根本沒有聽進去,破壞性批評可以說是完全消極的,家長髮洩了,對孩子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破壞性批評

美國一個權威機構針對孩子想象力做了一個測試,測試發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1歲的時候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高達96%,7歲後發生逆轉,到10歲的時候,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不見了,只剩下原來的4%。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父母的破壞性批評對孩子心靈上的傷害是很大,平時父母也覺的無所謂。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犯一些錯誤是很常見的,家長作為引導者就要負起責任去管教孩子,批評就成了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避免“破壞性批評,這幾點不可做:

1.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某人因主觀意願針對他人,以及言論攻擊。這種傷害在外表是沒有任何傷害的,但對心理是很難修護的傷害。那孩子在做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父母就會在批評這件事後,慢慢的扯到其他的事情上批評他。“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樣做的。”“別人做的好你為什麼做不好”

2.增加孩子的內疚感

如果被家長這樣批評就會以為都是因為自己,爸爸媽媽才會這樣幸苦,比如“我和爸爸這麼幸苦賺錢,都是為了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你這樣不爭氣。”這樣會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對不起爸爸媽媽,經常帶著這種內疚感。有些孩子還會這樣問“要不要我不上學了,這樣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會這樣幸苦了”細想是不是我們給孩子太多的束縛了。

3.有條件的愛

大部分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成績,考試前就會跟孩子說“你如果考到這個成績我就帶你去遊樂場”或者是“你只有把這個做好我才能給你買玩具”,家長認為有一個目標的話你才會做好這件事,剛開始效果顯著,但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覺的只有自己做好,才能得到你的愛。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建設性批評

破壞性的批評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可能當時說出來只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在孩子的心靈上已經造成了傷害,我們呢在批評孩子時應該組織一下語言,語氣,當然還需要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和地點。

1.要有一個好的出發點

如果你只是單純去建議,有可能就會被誤解。那麼提出批評要有兩個點:一要對出問題的人負責。二要有效可行的。很多人再提出批評時,會覺是為對方好,但對方只會覺得傷害了我,你是不是針對我,討厭我,沒有任何的幫助。比如你太胖了,別人好心的建議,要減肥了,對方可能只是覺得你在取笑他,並不會領情。

2.委婉一點

改善批評的語氣,方式和方法,可以讓對方更容易接受。可以溫柔又委婉的語句,語氣來表達你的觀點,不一定非要直接,嚴厲的語氣去說。比如“這個好像錯了,是什麼原因呢?” “你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稍微把這個改進一下會更好”。“對著空調吹,可能會感冒,我們可以隔遠一點,一樣很涼快”

3.不要帶著情緒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跳出來,客觀的去看待並提建議。如果帶著情緒去建議,身體和肢體語言從中也會洩露出來,讓對方會產生抗拒的心理,很難接受。比如儘量的不要去說“你沒看到嗎,我很忙,不會幫我分擔一下嗎?”客觀的去說,比如,“我現在事情真的很多,需要你幫我分擔一下。”這樣委婉的說會讓,對方會更容易去接受你的建議。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4.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場地

如果想提出建議可以私下找時間,去一個你們覺的舒服只有你們兩個的地方去聊。沒必要當眾去批評人家,沒有會去想當眾批評,對方也只會感覺到了丟臉,更或者是惱羞成怒。這就簡直是吃力不討好。

5.嘗試三明治反饋法

這個方法不管你與批評著是什麼樣的關係,這個都非常好用,比較有效。就是先稱讚對方優點,然後提出要批評的地方,在找一些他做的好的稱讚結尾,這樣批評被兩段稱讚包圍著,也就很容易被對方接受了。”

6.微笑,並使用溫柔的身體語言

這樣會給人一種親切感,會讓人輕鬆。讓對方知道你在認真聽她講,並且感同身受,讓對方認為是站在你那一邊的。這樣提建議會被對方認同。

時機是很重要的,要挑別人心情不錯的時候講,千萬不要調在別人特別疲憊的時候講。

孩子受不得批評,屢教不改,“建設性批評”讓孩子主動糾錯

我們作為孩子引導者,雖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已經成為就要儘量做好引導,讓孩子在未來更優秀。批評只會帶給孩子消極,消極一旦有了整個人也就變了。但是表揚時也不要光說“好棒呀”太單一了,一定要加上特定的一件事,比如“表揚你的聲音特別大”這樣孩子也知道自己是為什麼會表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