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張雲雷拿逝去的藝術家編排惡俗段子,你們認為是小題大做還是藝德缺失?

劇能分享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再一次被捲入輿論風波。事因出自與搭檔楊九郎表演的一段相聲,二人在臺上調侃京劇前輩張火丁、李世濟等言論被網友爆了出來

也有網友認為這是相聲演員的臺上包袱,並沒有任何歧義,覺得他讓京劇走進了更多年輕人的生活,讓更多人瞭解京劇。

但更多網友認為:跟女性長輩開這種玩笑不妥,相聲演員更應該管住自己的嘴,應該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不應該。尤其是如今相聲受眾範圍逐步擴大,更應該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的影響。

11月24日,“紫光閣”也在其社交媒體官方賬號發文:“藝人道德滑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要麼見諸報端公之於眾,要麼行業內部口耳相傳,常令藝人群體乃至演藝圈陷入信任危機。有道是戲如人生,臺上戲,臺下人,豈能張嘴就來?“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這是梨園古訓,也是警世恆言,古人尚且如此,希望今人更能銘記在心,心懷敬畏!最後還@中國反邪教意味深長啊!

其實早在今年5月,汶川地震11週年紀念日期間,網上曾熱傳一段張雲雷、楊九郎的相聲視頻,二人竟然拿汶川地震做哏——稱“大姐遠嫁唐山,二姐遠嫁汶川,三姐遠嫁玉樹”,“三個姐姐多有造化,都是倖存者。”

5月13日凌晨1時許,張雲雷發佈微博向公眾致歉,並表示,不應當在表演中提及全體同胞的傷心事,這是對全體死難同胞的不尊重;今後一定努力加強自身“藝德”建設,提高自律意識。


影音娛樂


我記得以前的時候在網上聽過這一段,當時聽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很搞笑,但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就當一般的相聲聽了。一直到最近網上突然又出現一大堆人來批判這個事情。才又重新關注起這件事,說實話這件事是德雲社不對,


老周茶業LZ


我不是德雲社的粉。我想用一個路人的態度來看這個事情。

首先,相聲作為一種傳統的北方街井曲藝,你指望他像崑曲,像蘇州評談那麼高雅乾淨是很不現實的。就算崑曲,評談也不乏杜十娘或者蘇三這種曲目。所謂的改良也是動其皮膚,你真要改其筋骨,它也就不再是相聲了,改名津京塘清口算了。

其次,相聲裡的事情本來就是都是假的,杜撰或者演義出來的事情。聽了《官場鬥》,你就真當劉墉鬥得過和珅?聽了《謝學士》,你就真當謝晉得了善終?如果當真,那可能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

最後,文化人之間的鬥爭可以用文化人的辦法解決。您提我名諱,那就不要怪我潑您金水。您辱我親友,那就勿怪我誣您族譜。再不濟,還有法律途徑。我們一眾拿出板凳,買好瓜子倒好茶看他們文鬥筆伐他不香嗎?再不濟還有法律途徑呢。

要我說,這事大家都往後梢梢,別往前湊合了。他們互潑金水就行了,金水沾身上一身臭。我們現代人該學學古人文人之間鬥爭方式,文筆整個高下!


遊說遊聽


張雲雷拿逝去的藝術家編排惡俗段子,你們認為是小題大做還是藝德缺失?大家好,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張雲雷拿逝去的藝術家編排惡俗段子,你們認為是小題大做還是藝德缺失?作為一個相聲愛好者,我想先說一下相聲這個情節的設定是怎麼回事。首先,一個相聲演員,在臺上,就不是他自己了,這大家都明白嗎?他上臺以後就會是無數個角色。有時候是一個啞巴(學啞語)有時候是一個假文人(對春聯)有時候是一個不懂裝懂的假行家(汾河灣)。。。郭德綱也在臺上不止一次的說過,我們相聲是一個簡單的藝術形式,兩個人穿上大褂往臺上一站就可以說了(甚至有的都不穿大褂),但是,也是一個複雜的藝術形式。因為我們要在臺上用兩個人的嘴描繪出一個場景,一個人物。電影裡您知道這個人扮演的是一個壞蛋,這個人扮演的是一個好人。那怎麼到我們這裡您就轉不過來了呢?我們在臺上扮演的就是無數個人物。

那麼張雲雷當時在臺上扮演的就是一個不懂裝懂的假行家。他說和張火丁李世濟很熟,還經常一起玩,還給他們搓澡。就是表達的這個人根本就什麼都不懂。連兩位是女的都不知道。那麼這時候的捧哏就會指出他的這個漏洞。後面的臺詞就不說了,這未免有點斷章取義吧。類似的段子還有很多,電視裡的主流名人也曾經說過,比如逗哏的說昨天和馬三立一起聊一聊相聲的發展,捧哏的說您真的是和馬老一起聊天嗎?那馬老沒有說帶您去他們那邊嗎?這個梗的意思是馬老已經去世了。那麼如果少馬爺也出來指責這兩個主流怎麼辦呢?懂行的人都知道,第一,這個是一個角色扮演,是諷刺的生活中不懂裝懂的人。第二,很多名人經常會被抓進這樣的現掛裡,人家怎麼都能一笑置之呢。岳雲鵬就曾經說過,深夜給沈騰打電話,接電話的是馬麗。那麼馬麗是不是應該起訴岳雲鵬呢?

能聽得懂的人,都知道這是虛構的一個情節。如果說確實有些過分,這也是完全應該可以歸於年輕人的無理。至於說沒有藝德這個帽子確實有些高了吧。另外請指責的專家記住一件事,他們說的臺詞都是小劇場的資料。如果單從傳播途徑來說,德雲社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傳播。至於在網上存在的,也不是人家德雲社官方上傳的視頻。這又怎麼解釋呢?

寫在最後:在這裡也想讓專家多看看人家的作品再出來指責。

在相聲藝術上的造詣和發揚民族文化的作為上,張雲雷的努力還是有很多的。他的功勞還是有目共睹的。我看呀,多看看人家的好吧。不要以一概全。藝術家應該更能分得清好壞吧。


北京範兒


純粹是缺德少教沒人味。中國人都知道逝者為大,何況逝者是沒有負面影響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一個乳臭未乾的黃嘴小兒,在舞臺上大庭廣眾之前惡意詆譭侮辱前輩先賢,為博得廉價低級的趣味,實為無知無能加無恥無聊!就這麼一個‘四無產品',也居然被某些人奉為傳承非遺文化的薪火傳人。被某些人尊為“二爺”!有這樣一位‘二爺/,確可種出許多“二子二孫”。

做藝先做人,修身先修德。別把那個社名裡的‘德'字真的當成浮雲。德藝雙馨才會受人愛戴,人生的路還長著呢。


老墨樵


最近,張雲雷火了......

張雲雷,原名張磊,1992年01月11日出生於中國天津市。北京德雲社相聲演員,擔任德雲八隊(常駐三慶園劇場)隊長,德雲四公子之一。師承相聲名家郭德綱先生,被稱為少年太平歌詞老藝術家。擅長太平歌詞、蓮花落、京劇、評戲等,以唱為主。

7歲時和郭德綱在天津結識,9歲到北京正式學習曲藝,11歲拜郭德綱為師,學習太平歌詞、蓮花落、京劇、評戲等傳統唱段。2005年退出德雲社。2011年重回德雲社;4月8日,在郭德綱單口相聲專場,張雲雷正式復出。2016年8月,參加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第三季》。2018年,參加“粉絲世界盃”,獲得了粉絲世界盃亞軍。2018年10月21日,第一次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相聲專場。2018年11月,作為“國風召集人”參與錄製愛奇藝《國風美少年》。2019年1月參加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第五季》。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算是明白了張雲雷是何許人也?

德雲社四公子之一,很牛逼。

作為德雲社四公子之一,應該說張雲雷他本來就很火,那麼最近他又火了是怎麼回事?

難道是火上加火嗎?

當然不是......

是因為他與張九郎演出了一段相聲,說到‘興起’處的雷哥,居然在相聲裡管李世濟叫“濟濟”,管“張火丁”叫“丁丁”,並稱給張火丁搓澡……

我們暫且先不論張雲雷這段‘調侃’人的話,到底是故意賣弄風騷,還是刻意討好觀眾......

既然,他說起了李世濟與張火丁,那麼便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到底是什麼人?


李世濟(1933年5月一2016年5月),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女,廣東梅縣人 ,出生於蘇州,成長於上海。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工青衣,宗程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京劇程派藝術私淑傳人中的傑出代表。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獲得者。第五、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她的丈夫唐在炘是著名琴師。著名京劇前輩大師程硯秋的義女。

2016年5月8日晚11點多,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的義女李世濟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歲。

張火丁,女,1971年1月24日生於吉林省白城,漢族。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文化部青聯委員。原國家京劇院青衣演員,曾成立張火丁京劇藝術工作室,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理事,著名京劇程派藝術家趙榮琛的關門弟子,屬程派第三代傳人。代表劇目有《荒山淚》《鎖麟囊》《紅鬃烈馬》《春閨夢》《秋江》《北國紅菇娘》《絕路問蒼天》《江姐》等,曾將京劇經典題材《白蛇傳》用程派唱腔加以演繹,取得巨大成功。

原來這兩位女士可都是鼎鼎有名的老藝術家啊,並且李世濟李老師都已經辭世......

拿這兩位老藝術家‘開涮’,難道我們的雷哥就不覺得良心上過意不去嗎?

當然,為了‘劇情’的需要,一個相聲段子有時候也是需要適當的拿一些藝術家‘開開玩笑’......

比如像馮鞏馮老師以前說相聲的時候就說過牛群,說過馮小剛,說過趙本山,但人家那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話’,而且我想事先他肯定是徵求過人家意見的。

還有像姜昆姜老師也是拿一些明星,大腕的開過玩笑。

但,請注意了,人家緊緊是開玩笑,無傷大雅的開玩笑,而並不是惡意的編排,再說,

人家都是有‘度’的,且不會拿女名人開玩笑,不會越雷池半步——

可是張雲雷呢?

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不但那女名人‘開玩笑’,而且還是都是德高望重的。

所以,他被紫光閣痛批是缺失藝德,是‘實屬名歸’。

其實他的‘劣跡’早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便已顯現:唐山,汶川那些全國人民心中揮之不去的‘哀痛’,他居然也能當成‘包袱’。

最後,不得不說,張雲雷啊,你確實夠雷的。


南野笑情


2018年12月31日調侃地震被批,然後道歉承諾會改善,至今沒有做出格的事,現在又翻出2018年5月的視頻,同一個錯誤反覆懲罰,要求道歉,有意思?希望大家不要做輿論的奴隸,要獨立的思考。當然也有人不看重真相,只願意發洩自己好為人師的心理,站在道德高地指點別人的心理。還打著為別人好的旗幟。十個評論九個支持德雲社,說明德雲社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也說明大眾開始獨立思考,不被帶節奏,是社會日趨成熟的表現。


張青郎


這不是惡俗,也不是小題大做。只能說這個段子有所不妥。因為這段相聲原意只是說逗哏演員為了表明自己吹牛說大話,自己根本不認識張火丁,連張火丁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大言不慚的吹噓自己和人家是好朋友。這個包袱確實不妥。

但是這是去年五月的演出,之後演員本人因為“地震”砸掛被個別媒體和同行窮追猛打,已經受到了懲罰,並且表示一定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痛定思痛,精心打造作品,為弘揚傳統曲藝文化做貢獻。

現在突然間像有人召集似的,頭條一下子同時冒出來這麼多的譴責文章,而且殺氣騰騰上綱上線,目的有點過於明顯了,這不是對一個孜孜不倦的追求藝術的青年演員的正常態度。

看人看事,應該客觀公正。



小路118


【既不是小題大做,也不是藝德缺失,而是忘記吸取教訓順應變化】為什麼對張雲雷這樣一個講相聲的要求這麼高?因為張雲雷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相聲演員的範疇,張雲雷今年單單賣唱片收入超過了1000萬,是實打實的偶像了。

我們的社會對偶像有嚴格的道德要求,是合理的

這一年以來,有吳秀波事件,范冰冰稅務事件,曾軼可的機場事件,有王源抽菸事件,張雲雷當時也出了個汶川事件等等,都說明我們的社會對明星,特別是對偶像的道德行為規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為偶像是粉絲們學習的對象,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引起粉絲們學習和模範。張雲雷現在也是偶像了,所以要遵守更高的社會要求,是社會的共識。

張雲雷的拿汶川地震開玩笑已經吃過一次虧,可惜還是沒有重視

張雲雷在5月份,之前的用汶川地震砸掛的事件就已經出了不小的事,可惜還是不夠重視。我覺得德雲社應該建立一個審稿的部門,政治意識真的太差了。好不容易打開的相聲演員的生計,真的怕他們再出點什麼大事,就全毀了。

客觀評價這次事件

這次張雲雷砸掛的對象顯然是選錯了,選了女性京劇名家,而且那一段的描述還有那麼一點猥瑣的性質,這是原則性的錯誤。這既不是小題大做,也不是嚴重到藝德缺失那麼嚴重,一個人是好是壞不能憑一個作品的錯誤去判斷,這就誇大了。

在事件後人民日報其實又肯定了張雲雷在非遺上的貢獻,還是比較客觀的,一碼歸一碼,算是官媒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對事不對人。

結論

這次的事件張雲雷還是應該正面積極地去面對,該認錯認錯,該道歉道歉,一個作品的錯誤不代表什麼,做到知錯能改就好。但是這次真的要重視了,事不過三,要是再來一次,估計要翻身可能真的有點難。



十三盤娛樂


我覺得應該是一些人在故意找事。如果不是德雲社的人,會這樣挨批麼?人民日報那個作者在對待體制內外的做到一視同仁了麼?扣的帽子那麼大,張雲雷不戴咋辦?自己戴麼?[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