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生活360x


关于这样的问题,很有必要仔细说一说,朱元璋后代那么多,又怎么可能被李自成、张献忠杀完呢?况且李自成、张献忠相比于满清政权而言,杀死的朱元璋后代并不算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李自成、张献忠杀死的朱元璋后代

李自成也算大器晚成,一个农民军,最后发展到可以与明朝抗衡,并且率领军队将明朝打得落花流水。就在这些落花流水的战争中,李自成与张献忠可谓对朱元璋后代残忍杀害。


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因为看到李自成起兵造反,就把他的祖坟刨了,后来李自成作为回击,也还了崇祯皇帝一个大礼,把他祖坟刨了一个。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军队攻打洛阳,攻下城池之后,对出来投降的福王朱常洵没有手下留情,而是一举杀死。同年,张献忠攻克襄阳,也把襄王朱翊铭处死,根据当时记载,两人只要看到是朱元璋的后代,一律杀掉,不管是不是投降还是什么。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次年,也就是崇祯十五年,李自成与张献忠继续杀害朱元璋后代,李自成攻克汝宁,将朱元璋的后代崇王朱由樻、河阳王朱由材还有朱慈辉等人一并处死。后来李自成倒是变得有点心软,比如秦王朱存枢,李自成在占据西安之后就没有把他杀死,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当。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克武昌,楚王朱华奎被他活活丢进湖里淹死,手段相当残忍。后来他们两人就被满清打败斩杀,在满清刚建立初期,朱元璋的后代还是有的,比如南明的那些皇帝,都是朱元璋后代。由此可见,李自成与张献忠并没有杀完。




二、满清政权对朱元璋后代的杀害

相比于李自成与张献忠而言,满清对朱元璋后代杀害的数量明显更多一些,因为持续时间久、跨度大,实力也比李自成他们强。

顺治三年,满清将朱元璋后代潞王、荆王、衡王等人处死,过了两年,又把周王、晋王、德王斩杀。除此之外,清军还到处派人搜集朱元璋后代,一经发现,格杀勿论,比如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就是被人告发从而遭清军杀害。

根据一些史料统计,清军一共杀害朱元璋后代近万人,可谓数量之多,残忍程度之严重。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从顺治时期开始,到康熙时期还在杀害,比如康熙四十七年时还把七十多岁的朱慈焕杀害,真搞不清楚当时清政府想些什么。


三、为何要杀害朱元璋后代

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在乱战年代,杀戮都是很正常的,至于他们为何杀害朱元璋后代,我分别分析如下。

1、李自成、张献忠杀害的原因

李自成、张献忠是农民出身,生活在明朝末期,饱受朱元璋后代统治者的摧残剥削,所以对朱元璋后代充满仇恨,再加上他们造反,与朱元璋后代就是敌我关系,我不杀对方,对方就可能杀我。

不过他们连对方投降还要杀害,就有些不够人道主义,这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单纯的敌我关系,而是内心仇恨以及阶级之间的仇恨,换言之就是那种仇富心理促使李自成与张献忠一时间丧失人性与关怀,从而杀戮如此严重。

2、满清政权杀害的原因

满清之所以杀害朱元璋后代,并没有太多阶级矛盾与仇恨,而是新政权的产生,必然要对之前政权进行斩草除根,满清担心朱元璋后代会造反或者夺走自己的政权,所以肆意杀戮。

但是经过很多年依旧还在杀戮,就显得满清有些过于不道义,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满清统治者对自己的不自信,总担心对方会把政权抢走,从而迷失心智,残忍至极。

其实新政权的建立,并不一定要把老政权所有人杀掉,这种行为不仅操作难度大,还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与不满,对新政权的稳定没有任何好处。清政府当时应该向先辈学习,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杨坚。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不仅没有把李建成势力全部歼灭,还重用对方,杨坚更不用说,陈叔宝被他养在宫中一直老死。


结语

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有时候换一种思维处理问题,也许效果还会更好!



嗔痴历史观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扯淡了。

首先朱明王朝和李自成、张献忠是官与贼的关系,所以是绝对的对立。所以崇祯皇帝派人刨了李自成的祖坟,而李自成也赶到崇祯皇帝的凤阳老家,刨了老朱家的祖坟,后来李自成攻破洛阳的时候,又把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俘虏给后给杀死。所以说这是敌我矛盾,生死大敌,彼此互相心狠手辣并不奇怪。

李自成曾经火烧明王朝的凤阳皇陵

其次李自成,张献忠并没有实现杀光所有朱元璋后代的宏图伟业。朱元璋出身贫苦,所以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在明朝建国之初,他就分封自己的儿孙,让其后代在明朝享受国家供养的待遇,这样政策之下,据统计到明末之时,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已经近百万,李自成和张献忠根本就没有能力赶尽杀绝,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帝自杀,而后被杀的那位福王的儿子朱由崧在继位,建立南明政权,后来甚至李自成和张献忠相继战败被杀后,朱元璋的子孙们仍旧在不断建立政权与满清进行斗争,包括南明的鲁王、南明的隆武政权、南明的绍武政权、南明永历政权,特别是南明的永历皇帝时期,张献忠的部将兼义子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都纷纷加入到永历皇帝的阵营,进行抗清斗争,所以何来朱元璋的后代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杀光的说法呢。


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南明仍然在坚持抗清


大东北的小豆包


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之后,大肆诛戮明朝皇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决、彻底。

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拒不交待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律诛灭。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那么李自成、张献忠为什么要杀掉朱家后人呢?

一、对朝廷的不满

李自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吃饭,小时候曾被送到寺庙当小和尚,并给地主放过羊。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的债,李自成被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豪绅,逃往甘肃当边兵。

崇祯二年,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李自成所在部队奉命到京师勤王,途经金县时,兵士们因将领克扣军饷,发动了兵变 。

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年轻时曾读过书,后来到延安府当了捕快,因罪被革职,走投无路的张献忠最终选择了从军,后来因为犯军法,被判斩首,在行刑之前,因为主将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杀他,侥幸逃脱的张献忠转身便投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

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早期经历来看,两人都出身贫寒,都被官府欺压过,他们的内心必然对朝廷充满了仇恨。所有在起义之后,他们对朱家后代一定不会手下留情。

二、平民愤。

天启年间,陕西灾荒不断,穷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朝廷、官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并没有减少。

而皇室子孙却享受着国家无微不至的供养,吸榨着老百姓的血汗。享福不说,他们还害人!皇室子孙利用特权抢占土地,霸占矿山,垄断盐业经营。他们利用皇家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公然杀人劫财。徽王朱载伦只要有美女经过门口就抢过来奸淫,女子只要不从,直接扔笼子里喂老虎,让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能怪起义军杀朱家子孙的时候心狠手辣,而是朱家子孙之前作孽太深,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李自成和张献忠作为起义军的领导者,自然也要考虑手下士兵的感受,毕竟起义军的士兵都是来自贫困大众。

三、利益驱动

朱家后人被起义盯上,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有钱。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下武昌。武昌是楚王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楚王在武昌聚集了大量财富,每年庄田租银就多达21300两。张献忠入武昌后活捉了楚王,“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并下令把楚王扔入河中。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克重庆,处死了瑞王朱常浩。瑞王的20000顷庄田,一直是靠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按分摊田亩数加派赋税取得租银的。成都是明蜀王的封地,蜀王凭借政治势力,霸占大量跨府连县沃土,积聚了惊人的财富。

起义军缺钱、缺粮,所有富得流油的皇室子孙就成了最好的目标。

四、清除后顾之忧。

李自成的队伍攻占太原,俘获1000多名宗室,开始的时候还给予善待,但队伍离开太原北上时,生怕这些人在后方作乱,带着走又不方便,于是一律肉体消灭。

后来李自成、张献忠都就被满清打败,在满清刚竖立初期,朱元璋的子女还有不少,好比南明的那些皇帝,都是朱元璋子女。由此可见,李自成与张献忠并没有杀完朱元璋的后代。实际上满清政权对朱元璋子女的杀害数量更多一些,,因为持续时间久、跨度大,实力也比李自成他们强。


小武痴史


杀光了吗?李自成和张献忠只不过杀了河南、陕西、湖北等省的几个藩王而已,与皇家关系稍远一点的宗室都没怎么受到影响。


反而是清朝建立后,对朱明皇室那真是按着宗人府的花名册来杀,崇祯直系亲属全部杀光,明朝的一字王全部杀光,二字王基本杀光,能残留下来的都是旁支远亲。清朝马马虎虎封的一个朱明后室,关系都不知道远到哪里去了,作为朝廷恩德的表面榜样。



倒是有几个明朝二字王和宗室,至死跟着大西军的李定国和茅麓山的李来亨,与清朝死战到底。后者都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却和朱元璋后代并肩作战共生死,这算不算打这个问题的脸呢?


陶式防务评论


这话扯淡。在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后代已经有好几十万了,这些宗室蛀虫遍布中国各地,怎么可能轻易杀的完?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宗室人口有好几十万。这些人都是国家蛀虫,被分封到中国各地。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不是什么全国性的政权,不可能把老朱家的蛀虫们都杀干净。

李自成的崛起与败落都是非常迅速的,而张献忠在后期的活动空间,主要是在蜀地,还没顾得上所有朱元璋的子孙。

当然,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确实对明朝的寄生虫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报复。例如,焚烧凤阳的皇陵,史书记载:

贼焚皇陵,楼殿为烬。燔松三十万株,杀守陵太监六十人,纵高墙罪宗百余人。

除此以外,有一些宗室落到了李自成等人的手里,自然就是被杀的结局。

例如,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他是洛阳的藩王,得庄田一万九千顷。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就诛杀了朱常洵以泄愤,告慰被兼并土地的老百姓。

根据记载,李自成割了朱常洵的肉,和皇家园林的梅花鹿一起烹煮。史载:

贼置酒大会,以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

朱常洵被活活吃了,这顿宴会被李自成称为“福禄宴”。

总而言之,不管有什么下场,这些人都是活该。


HuiNanHistory


就是明朝昏君庸臣错误的招抚政策纵容了流寇,导致明朝灭亡,否则李自成、张献忠两贼早在崇祯七年夏天的车厢峡之役中就授首伏诛了,哪里会轮到他们来推翻明朝?

明朝廷多次接受李自成、张献忠两贼的诈降,放虎归山遗害无穷,而李自成、张献忠对明朝可是丝毫没有感恩留情,将数十万明朝皇族宗室几乎屠戮殆尽。

明朝皇族宗室被屠杀是从崇祯十四年开始的,此时李自成、张献忠两部流寇势力暴涨,明军主力由洪承畴率领正在辽东与清军决战,明朝廷陷入两线作战,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李自成部屠戮的明朝皇族宗室最多,先是在河南将分封在此地的福王、周王、唐王、伊王、赵王、郑王、崇王等家族扫荡一空,分封在河南的亲王家族几乎被屠戮殆尽。

潼关之战李自成击毙孙传庭来到陕西,分封在西安的秦王朱存枢家族覆灭,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大军经过山西直奔北京,分封在山西的晋王家族和代王家族也全家遇害,宁夏银川的庆王、甘肃兰州的肃王、平凉的韩王也被消灭。

张献忠部杀戮抢劫了分封在湖北的襄王朱翊铭和楚王朱华奎,分封在湖南的岷王和吉王,又在重庆杀死瑞王朱常浩,在成都杀戮了蜀王朱至澍全家。

清军入关后又杀戮了许多明朝皇族宗室,明朝皇族宗室三、四十万人口大部分被流寇和清军杀戮,只有少数人隐姓埋名逃避民间。


西贼闻之心胆摇


张献忠、李自成等农名起义军并没有完全屠杀掉朱家宗室。

老朱家自当皇帝以后,几百年的衣食无忧的生活,繁衍出来的后代子孙何止百万,虽然皇室一脉大多香火不济,但是藩王一脉确实人丁兴旺,以至于明末时期国家几乎已经供养不起如此庞大的宗室。


而且明朝藩王制度是外封就藩的,朱氏子孙遍布全国,所以就张献忠、李自成之流根本就不可能对明朝宗室屠杀一空。

虽然张献忠、李自成并没有这个能力完全屠杀宗室,但是他们杀的宗室也不少。

明末时期太原总兵就曾说过:“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

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所杀的明朝宗室比满清入主中原后屠杀的还要多。

而这其中要说最有名的宗室应该就是福王朱常洵,这位的地位应该是明末宗室藩王第一人,当年的福王那是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人,如果不是最后万历老皇帝迫于文官集团的压力,说不定万历皇帝就废立太子立福王为太子,福王就是以后明帝国的皇帝了。

在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洛阳,而就藩洛阳的福王结局那是非常之惨,据说福王因为长的肥头大耳最后是被农民起义军给煮熟了吃了。

而农名起义军里面对待宗室藩王最狠的俺就是张献忠了,相比李自成还曾封秦王朱存枢为权将军以外,张献忠对待宗室的态度是彻底杀灭,不留任何活口。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这就是张献忠的态度。

明朝积累的两百多年的民愤最终在这一刻全面爆发。


这个历史很正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李自成和张献忠没有杀光朱元璋的后代,杀光朱元璋的后代是清朝干的好事。

确实,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杀了不少朱元璋的后人,比如李自成杀了福王朱常洵、万安王朱采轻、万安王朱采轻等人,而张献忠也杀了襄王朱翊铭、楚王朱华奎、瑞王朱常浩等人。

李自成和张献忠杀这些朱元璋后人一是因为农民起义军大多是受到剥削压迫起义,和朱明王朝天生对立,彼此之间仇恨很深,二来则是因为这些王爷大多作恶多端,家财富裕,正好杀了将他们家产充公,以满足起义军的军需。

但是李自成等人也不是嗜血滥杀之人,像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也有说法是朱审烜)等人被李自成俘虏以后,因为没有太大恶迹,所以只是囚禁在军中。后来攻克北京以后,李自成又俘虏了崇祯的儿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等人,也都安置于军中,并未杀害。

而且朱元璋后人分封在各地,很多地方李自成和张献忠始终没有抵达,因此这些地方的朱元璋后人也没有被他们杀死。实际上南明的延续时间,可以李自成和张献忠时间长的多。

清军入关以后,由于担心有人以朱明皇室后人名义起义,所以痛下杀手,把一些已经归顺他们的朱明皇室后人扣上谋反的名义诛杀,至于那些散落民间的,则以冒充朱明皇室的名义杀死。像在康熙四十七年闹出来的朱三太子案,据说当事人就是崇祯四子朱慈炤,最后康熙还是把这个75岁的老人及其家人全部扣上一个假冒皇亲的罪名杀死。

只有像长平公主这样的女性,因为对清朝没有威胁,加上为了显示对明朝皇室的宽厚,清朝统治者才网开一面,加以厚待,得以幸免。其他的明朝皇室,则被清政府杀的干干净净,比李自成和张献忠狠的多了。


不沉的经远


洪武年间明朝只有58位藩王,经过两百年的生养,到了万历年间他们繁衍出来的后代居然多达十万人以上。明人王世贞所著的《皇明盛事述》中这样记录下了万历年明朝宗室繁衍之多的情况,“共郡王二百五十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位,镇、辅、奉国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位,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七千七十三位,庶人六百二十名。而未封未名者,与齐府之庶高墙之庶皆不与焉。更二十年,而其丽当不亿矣,固千古所未有也。于乎盛哉!”也就是说除了有爵位的之外,还有不少未封未名者,只能以“某郡王第十八子”的称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皇亲国戚”,可见老朱家繁衍速度之快。

由于生的太多,连王爷们都不认得自己所有的孩子,“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明代宗室在经济上巧取豪夺,对财富无比贪婪,又特别能生,严重挤压民间的生存空间,当然会招来民愤。

李自成、张献忠杀明室后裔确实很残酷,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罗汝才部破襄阳,明襄王朱翊铭殒命襄阳西城楼。李自成破洛阳,把福王枭首。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克汝宁,崇王朱由樻及弟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投降后在河南泌阳被处决。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逼武昌,楚王朱华奎被拉去沉江。李自成从陕西进军北京,收降了秦王和晋王用来装点门面,不过普通的宗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吴伟业《鹿樵纪闻》:“而其后贼臣韩文铨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叛将陈永福在太原,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山西大同的代王一族被杀戮一空,“云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踞六日,屠戮将尽……”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真正对明朝宗室赶尽杀绝的不是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而是清廷。据白新良、赵秉忠《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一文统计,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被处决的明朝宗室,有名号可查的,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他们的家属也被杀戮近尽,总人数当在万人以上。

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躲在嘉定伯周奎家被告发,清廷命以内侍十人辨认,结果“十人一见齐跪曰,此真太子。”为免夜长梦多,清廷一口咬定他是假太子,将其处决。

据《清实录·世祖实录》记载,对于已经归降的朱家后裔,清廷也毫不留情,如顺治三年五月,以“私匿印信”为借口,将潞王、荆王、衡王世子等11人处死;顺治五年,被俘的弘光帝和早已投降的周王、晋王、德王全部被杀。

定鼎天下之后,清廷到处搜捕明朝宗室,“天潢贵胄,转徙流亡,无不改姓自晦”。康熙四十七年,崇祯第四子朱慈焕已年满七十五岁,在山东汶上县泄露身份被捕,康熙皇帝认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下令将朱慈焕与三子一孙一同处斩,连75岁的老头都不放过,真正把明朝宗室做到斩草除根极致的,非清廷莫属。


史命召唤


一村庄有一恶龙,弄得村民苦不堪言。村内有一勇士,前去把恶龙杀了。但恶龙洞穴里有许多珠宝。勇士没忍住,起了贪念,他又成为了新的恶龙。

朱元璋开国治国时,他就是那个勇士。敢为天下人言,但终究他的子孙成为了新的恶龙。欺男霸女、强买强卖、无恶不作,这就是他的后代们,几乎没有成才的。

而自古以来,皇帝都有赐封功臣、外戚、贵族的习惯,明朝也不例外,勋亲外戚的最初地产便多是皇帝赏赐得来。

豪强贵族通过权势或金钱获得更多的土地,土地便一直处于一个流动的状态,或在豪强地主之间,或是对自耕农土地的兼并。

“明时,草场颇多,占多民业。而为万民厉者,莫如皇庄、勋戚、中官庄田为甚。太祖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亲王庄田千顷。

又赐公侯暨武臣公田,又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禄。”

明朝皇室占有大量土地,其中赏赐给官戚的也很多,于是在百姓手中的土地便相应的减少,给普通民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严重的土地兼并带给百姓的是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甚至吃不饱饭,到卖儿卖儿卖女的地步。每当王朝到这个地步,那么起义反抗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当初对于明太祖子孙的情谊,已经被近300年来的时光给冲刷的差不多了。他们不管你是谁,

只要这个政权让老百姓吃不饱饭,那么就一定会被推翻

而且明代皇室中气之貌繁多,已经成了国家身体上的一大吸血虫。他们所享受的高福利政策,特权,足以把国家财政拖垮。

“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

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用句大白话来讲,藩王的粮食福利比国家一品官员要高近50倍,比九品官员要高800多倍。而住朱元璋甚至还实行一种世袭的政策,就是说他子孙能够永远享受到这些福利。

一旦皇室成员人口大爆炸之后,就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皇室成员把国家财政吃垮,并不是一个什么难事。

况且明朝后期贫者无立锥之地。百姓吃不饱饭,到卖儿卖女的地步。如此大的收入贫富差距,加上天灾人祸,关外清军,沿海海盗的影响。明王朝的船翻了

而农民起义军,大多都是穷苦大众出身。对这些藩王蛀虫自然没有什么好感。肯定是杀了一些,但肯定没有杀光。

清军装备精良也是要面子的,也是要过生活的,农民起义军肯定不是清军的对手。

明代藩王在后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补血包,谁都想抓住咬一口,覆灭也不足为奇了。而把覆灭明皇室子孙的责任全部归结于张、李二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