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營口總商會

營口總商會曾稱“營口商務總會”,它的前身是營口商界議事會。早在清朝時期,營口商業就已興起,商號繁多,店鋪林立。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管理本埠商業事務的營口商界議事會成立,會所設在火神廟院內(今西市區火神廟裡)。

營口總商會


  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營口成立公議會,由埠內富商組成,並管理商業事務。1900年7月6日,營口被沙俄佔領。12月經俄國民政廳許可,成立第二、三公議會,前者由紳商組成,後者由回族商人組成。原有的公議會改為第一公議會。其職能是:除第一公議會負責徵收全埠的鋪捐外,各公議會負責徵收本管區的房捐。所徵稅款作為巡捕廳的經費和俄國士兵、巡捕的薪俸,以及其他費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遵照清朝商部奏定的《商會簡明辦理章程》,成立營口商務總會,設總理1 人,協理1人,坐辦1人,議董30人,負責管理商業事務,並受理部分商事裁判和代徵屋稅、營業稅。第二年農曆七月,創辦該會機關報《營商日報》。

  1917年,遵照《商會法》,營口商務總會改為營口總商會,總理改稱會長,協理改稱副會長。之後,營口總商會在西大街購地建築青磚起脊二層樓房為會舍(位於原營口渡口南道北海濱商場處)。1929年,營口總商會遵照民國政府頒佈的商會改組大綱,選舉執行委員25人,監察委員11人,常委委員5人,主席1人。1930年,營口總商會在籍人員達405人。歷屆總理、協理和會長、副會長、主席、常務委員皆由營口商業鉅子、知名人物擔任。據有史可查的人物有:1907年總理趙祖蔭(字水如)、協理李恆春(西義順財東)、坐辦葉亮卿(東盛和財東)。民國成立後,會長有李恆春、郭渭(關東火柴公司財東)、潘達球(東永茂股東代表)、謝德蔭、郝殿卿等相繼擔任。副會長有李元良、施澤溥、高永祺、王恩灝,常務委員有喬世安、高永祺、王恩灝、劉榮等。營口總商會熱心負責老爺閣西大街一帶的商界事宜和公益慈善事業。1923年至1924年,營口總商會曾組織營口水災救濟會開施粥場,收容災民,當時來喝粥的男女老幼約400餘人。為保衛全市商業的公共安全,營口總商會曾在商界挑選200人組織商團。1908年,營口商務總會創辦《營商日報》,主筆胡廷驤,日發行2000份,發行20餘年,九一八事變後被迫停刊。

  營口總商會歷史百餘年,1945年光復後自行解體。

營口總商會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檔案史志管理中心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