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上班5年,防同事4年半”:真正的聰明人,都選擇善良

每當我們在聊職場話題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在聊什麼?

職場是成年人間經久不衰的話題,我們可能做的是不同崗位,處在不同行業,但依然不影響我們交談。因為我們談論職場的時候,說的並不是工作內容,而聊的是人。

有沒有那種感覺,似乎一說到職場話題,腦子裡就浮現出“黑暗森林”的一幕:心懷不軌的幾個人手拿獵槍,在不同處隱匿,一旦風吹草動,勢必槍聲不絕。

成年人的哲學似乎就是變得越來越腹黑,還美其名曰:不害人,保護自己而已。

高考的真相

高考,幾乎是國人一生經歷過的最公平的考試。

高中的時候,學校請了幾位北京的名師來做演講,全程的話題都是關於如何學習、如何選擇專業等等,這些內容我早就不記得了,但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

演講的老師先是問了個問題,各省都有自己錄取分數線,那誰知道這個分數線是怎麼來的?

臺下沉默,還真別說,讀了那麼多唸書,都是為了高考,但這分數線到底是怎麼回事,真沒琢磨過。

老師接著說,其實每個省份要一本、二本的人數每年都是有定額的,假如河北省今年要1萬名一本線學生,那排名第一萬名的學生的分,就是今年的錄取分數線。

聽完之後,立刻有腦子活絡的同學說,那要是全省都考二三百分怎麼辦。

顯然老師對這名學生提出的疑問不感到新鮮,他淡定地說,不怎麼辦,該要多少人還是多少人。

聽完這些,我就覺得打開了新世界大門——那我們這麼多學生每年玩了命地學,實際上不就是自己給自己添堵麼?


“上班5年,防同事4年半”:真正的聰明人,都選擇善良


想一個極端的情況,如果一個省所有學生都不學,大家成績都不好,那是不是輕輕鬆鬆也能。何必相互之間比著學。

想到了這些之後,並沒有對我當時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只是我內心覺得自己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沾沾自喜,感嘆世人愚昧。

總有同事心術不正

工作之後,似乎又能遇見和高考相似的問題。

同事之間,同做一份工作,總怕對方會在工作中的成績比自己出挑,顯得自己無用,只能一面暗下工夫,一面和對方嬉皮笑臉;

下班之後,原本自己做完了本職工作,但看四周的人都還沒走,自己也就只能多坐一會,做出一副辛勤加班的姿態;

部門間合作,擔心如果任務完不成,未來追責的時候自己部門撇不清,就會每份交流郵件都清晰署名,並且抄送第三方人員。

這些問題統一都有一個稱呼,叫做“囚徒困境”。

想知道關於“囚徒困境”的更多專業介紹,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囚徒困境”,查詢結果很豐富。


“上班5年,防同事4年半”:真正的聰明人,都選擇善良

簡單地說,就是多個人在共同面臨問題的時候,由於不知道對方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往往會選擇更利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利己的辦法,往往不是對集體最有利的選擇

假如真的有人站出來呼籲所有人高考不要努力,其結果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就算你聽到這個消息真的去吃喝玩樂了,沒過幾天,你就會開始想,是不是這時候有人偷偷複習,因為這時候如果大家都沒在複習,那麼複習的人可能就會在高考中獲得更好的名次。要不,趁著這時候學個習,挑戰一下清華北大吧。


“上班5年,防同事4年半”:真正的聰明人,都選擇善良


工作中也是一樣。和你一起同做一個項目的同事最近頻繁地出入領導辦公室,會不會他在巴結上級?不行,我不能死在這種人手裡,我也得做點什麼。

幾乎所有人,只要是工作過的人,都遇見過心術不正的同事,都有過被無良領導迫害的經歷。

但實際上,這些所有問題的本質,都是囚徒困境。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地在工作中保護自己的,就是在我們開始懷疑公司中有壞人因素的時候,可能是別人告訴你的,可能是你自己意識到的。

總之,在你開始懷疑的時候,囚徒困境就已經來了,它像一個漩渦,裹挾著所有人。

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就是選擇真善美

囚徒困境是一種描述現實世界的方式,它不代表道德或者人品,只是一種人性的詮釋。

薛兆豐在談論996的話題時說,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我們要呼籲少加班,抵制996,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996,也要加班,因為只要別人做了,而你沒做,最終體現出來的,就是你不如人。

小到每個個體,大到公司、國家,其實囚徒困境的問題存在於各處。

幾家公司,如果都遵守市場定價,那麼雙方都會有利潤。一旦某一家開始降價,打破了市場平衡,那麼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跟著打價格戰,造成的結果是大家都會受到利益的損傷。

那麼,有沒有辦法破除囚徒困境呢?

阿里巴巴和華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展成巨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企業整體的運作效率是遠高於其他企業的,說白了,就是員工們勁兒往一處使,大家共同發力,達到共振的效果。

人心齊,泰山移,一旦做得到這樣,蚍蜉撼樹也不是不可能。

這兩家企業為什麼能做到讓員工往一處使勁的呢,說到底,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

華為敢用4個月的時間培養員工,阿里巴巴早期創立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新人的價值觀,直到現在,這也是阿里績效考核中的重要部分。

企業文化是價值,是讓全部員工擁有共同的願景,擁有相似的價值觀,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所有人彼此間可以無條件信任。

職場中,共同做一個項目的幾個同事,最理想的高效場景就是幾個人完全信任,各自做好自己的部分。

部門間合作也是一樣,如果可能絕對信任,那摩擦和爭執會少很多,效率相應也會高很多。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破除囚徒困境的方式,就是盡力做到相互信任

聰明的職場人,不會在工作中勾心鬥角,而是找尋方法和同事、領導建立信任。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上班5年,防同事4年半”:真正的聰明人,都選擇善良


為什麼全世界那麼多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歷史背景,但終究都會選擇呼籲善良,所謂的正能量是各國文化的主旋律。

因為這樣是最聰明,最高效的選擇,不管對於集體,還是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