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一帶一路”產業機遇與化工行業投資趨勢研判:在走出去走進去走回來上下功夫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經6年有餘了,截至10月底,中國已與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走出去,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但,合作總體仍處於初級階段。面對未來,中國領先的化工企業有必要放眼全球,實現運營全球化,從而發掘新的增長市場並保持全球競爭力。化工企業如何“走出去”、“走進去”、“走回來”,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為此,報社以“一帶一路”產業機遇與化工行業投資趨勢研判為議題,邀請嘉賓主持和五位嘉賓精彩開講,分享成果和經驗。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副總裁兼北亞區總裁李雷介紹,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參與者、受益者。中國企業走出去,就是走到“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入當地市場,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走進去,就是走進當地的市場、瞭解當地的法規、融入當地的文化,這是一個新的挑戰;走回來,就是走出去不賺錢,不如就留在國內,作為企業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盈利,給股東回報,能夠走回來是更高的要求。

中國(遼寧)中東歐16國國家館館長李洪勝表示,中國、中東歐十六國國際館的成立是為企業間合作牽線搭橋,增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作為主體平臺,開展文化與教育、多邊貿易、招商引資與合資合作等工作。走出去、融進去關鍵是產品要符合當地發展的特色、階段和個性化需求。匈牙利、俄國、捷克等在化工領域內的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產、學、研相結合的非常好,有引進來的好多項目。國家館組成了一個專家服務團隊,能夠為國內企業或園區,針對各自特點走出去、走進去、走回來全方位保駕護航。

世界自由貿易區聯盟秘書長楊永新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基金+自貿區,中國走出去正打組合拳。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和成果;現在世界上有1200個自由貿易區,我們發展還很不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中國化學工業對外投資和貿易的重要目的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石油、天然氣、天然橡膠、鉀鹽等能源資源礦藏豐富,與中國的資源互補性很強,但在技術創新、文化水平方面還存在很多差距。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對化肥、農藥、輪胎及石化等基礎化工原料和產品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這為中國化學工業裝備、技術和服務等“走出去”開展更大範圍的合作創造了機遇。世界自由貿易聯盟以上海自貿區為基地和窗口,未來將為更多國內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服務。

新疆天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熊新陽分享道,從單獨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到根據當地特色,用更多的中國技術、方案開拓市場,使產品、科技、金融、服務等做到內、外融合,是天業在“一帶一路”實踐中的心得。比如俄羅斯用天業的節水器材,但當地沒有電,天業用我國風能的發電機、太陽能幫其解決了電的問題。2017年,天業集團就有了中歐班列鐵路專用線,滿載著“天業”牌聚氯乙烯樹脂和燒鹼的班列將開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及俄羅斯等國家,該年有60個專列;2018年106個專列,2019年會更好。乘著班列,天業產品已銷往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涉及50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是天業集團堅持國際化視野、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昊鋒強調,氯化銨是中國特有產品,產能1500萬噸左右,實際產量1300萬噸,中國使用區域有限。華昌結合中國測土配方施肥成功的經驗,給東南亞當地的科研部門、教育部門、土壤學聯合會等進行宣貫,使其逐步認可該產品,銷量逐年增加,華昌去年出口42萬噸,今年還在增長。在推廣肥料的同時,推廣整個產業鏈,參與當地標準制定,降低當地用肥成本,使其真切感覺到,中國推廣的肥料,能夠降低其成本,效果又好,又適合當地的土壤氣候環境,這樣既可走出去,更能走進去。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投資發展部部長王志敏表示,我們不僅要做浙江的新和成,還要做中國的新和成,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更要做好世界的新和成。新和成的國際化之路將做自己擅長的、有底線的入鄉隨俗,整體規劃、分佈實施,做到產品市場、生產經營、經營要素的國際化,在全球競爭格局下面,走出去、走進去,落地生根,走得好,走回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