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邵陽寫“家先”的規矩

新屋建好過火前,老母親囑我寫個“家先”,說要祭拜父親。

“家先”,顧名思義,本指家中的先人(去世的親人),引申為祖宗牌位。在湖南邵陽地區,歷來有“寫家先”的傳統,通常指用紅紙寫好歷代祖先的神主牌位,貼在堂屋後牆正中的神龕內,以此祭祀、緬懷祖先。

我的老家邵東皇帝嶺江子衝,以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會集中到老堂屋祭祖。傍晚時分,漢雲五爺會到禾場坪裡喊話:“敬菩薩了,代斯(大家)快來嗬”,於是各家各戶端著備好的酒菜來到老堂屋。父親經常被推薦擔任主祭人,負責“請菩薩”(邵陽話請祖先回家享受祭祀,祈求保佑的意思,相當於致祭辭)。

老家祭祖有規矩:主祭人要先點燃三根線香插到神龕面前的香爐裡,再敲響磬子,面對“家先”作揖,然後拖長聲音像唸經一樣致祭辭。清脆的磬子聲響起,原先七嘴八舌的老堂屋安靜下來,大家一邊聽主祭人致祭辭,一邊給祖先燒錢紙,打拱作揖。香燭燃燒升起的嫋嫋青煙,飄散在老堂屋上空,縈繞在“家先”前面,彷彿祖先和去世的親人回到凡間,和大家一起分享節日的歡樂。

小時候,我常跟著父親祭祖,對著神龕裡的“家先”作揖。上初中、高中後,青春期叛逆加上學校唯物主義教育的影響,使我變得離經叛道,不僅拒絕父母要我向祖先作揖的要求,還說那是封建迷信,是愚昧的表現。父親對此會雙眼一瞪,說我忘本,不認祖宗怎麼要得。母親會對著“家先”連連作揖,祈求祖先原諒,說我是個孩子,不懂事。

後來,父親突然去世改變了我對“家先”的態度。

2004年5月,沒有任何徵兆,父親突發中風去世。接到消息,我如聞晴天霹靂。最初幾年,我幾乎夜夜夢見父親,就像他生時一樣。可是一覺醒來,發現是在做夢。月照床前,光影依舊,可是父親再也回不來了。每當想起父親生前含辛茹苦為家操勞,送我讀書,悲不自禁。那時我才明白,祭祀祖先並不是迷信,而是感念親恩,寄託思念。

2018年,在父親去世15年後,為實現他生前的願望,在妻子和姊妹們支持下,我拆掉老家的房子重建。半年後,房子建好了。母親說要在堂屋裡設立“家先”,祭拜父親。

父親生前恪守傳統,雖只讀過兩年半私塾,但喜歡鑽研紅白喜事風俗,自家親戚、包括一些鄉親娶媳嫁女、砌新屋,都會喊他幫寫對聯、取堂名、寫家先。我不知道父親是否專門拜師學過這些東西,但我知道他很認真。例如寫“家先”,要提前看日子,選黃道吉日;寫前洗手,再裁紙,磨墨;每一個字的位置、筆畫都有講究。父親曾有心教我,但我以前認為那是封建糟粕,不願意學。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很後悔少不更事,如今只好從網上找資料依葫蘆畫瓢。根據網絡圖片,我設計了一個“家先”,發給熟稔民俗的表兄寧效興把關。興哥收到我的設計,立馬給我打來電話說:

“你寫的家先,首先有兩處格式不對。“昭穆”(意為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規則和次序)兩個字應該位於姓氏的兩邊,左昭右穆;“簠簋”(讀音fǔ guǐ,意為古代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兩個字應位於神字的兩邊,左簠右簋。

“其次,正中那一行的字數不對。”他邊講邊說:“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你正中那一行是十二個字,沒有落道,不合規矩。”

我很納悶,我明明寫的是“本宗陳氏歷代先祖考妣之神位”,有十三個字,為何到他那兒變成了詩一樣的句子,而且只有十二個字。

興哥見我不理解,解釋說:“寫家先,正中那一行字要用‘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這十二個字去套,輪迴循環,最後一字須落在‘走之底’的字上才妥。你現在寫的是雖然十三個字,但其中的“考妣”只能算一個字,所以最後一個字“位”是落在‘鄉’字上。”他建議我在“”字前面加個“主”字,湊成十三個字,最後的“位”字就“落道”了。

興哥還告訴我,寫“家先”要故意寫錯三個字,即:“昭穆”二字中“昭”字,其中的“刀”要寫成“夕字少一點”;“穆”字中的“白”要寫成“自”,還有“歷”字繁體“歷”中的“止”字要寫成“心字少一撇”。並且強調,要請家道興旺,有崽有女的人來寫。

我是看著“家先”長大的,以前從沒有想過寫“家先”有這麼多規矩。正所謂“走馬觀花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在寫“家先”眾多規矩中,“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這句話引起我的深思,我在心裡反覆唸叨這句話。這是多麼有詩意的一句話啊,同時又充滿惆悵和憂傷。

為弄清這句話的來龍去脈,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原來古人認為,宇宙中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還有“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是分黃道黑道的,一青龍黃,二明堂黃,三天刑黑,四朱雀黑,五金匱黃,六天德黃,七白虎黑,八玉堂黃,九天牢黑,十玄武黑,十一司命黃,十二勾陳黑。其中,黃道主吉,黑道主兇。因為不好記憶和分辨,古人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這十二個字對應地支,凡與帶“走之底”的字對應的就是黃道,這樣就好記了。這“十二字黃道法”應用廣泛,擇吉時,寫家先,刻碑文,都會用到。算命先生給人算命,經常“掐指一算”,心中多是在唸叨這十二個字。

瞭解了“落道”的知識,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古人超高的智慧。

“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這句話,其實也揭示了世間眾生的命運:

我們生於天地間,從小渴望出人頭地,強調身體和靈魂都要在路上,因此義無反顧追逐夢想。但追夢的過程,何嘗不是黃黑參半,一不小心誤入歧途。常常是越努力,離家越遠,回家之路越長。

奮不顧身離鄉打拼,事業逐漸有了起色,但歲月的風霜悄悄地將我們從青蔥少年打磨成兩鬢染霜的大叔大媽,屈指一算,人生過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於我而言,父親在我沒取得任何成就前遽然離世,我沒有報答他的養育之恩,這是我畢生的遺憾。我現在唯一能做的是,寫一張“家先”貼在老家堂屋的神龕裡,寄託我對他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