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有人说田英章的书法不能学?

王清风的艺术马甲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人说田英章的书法不能学?

可以说,任何艺术的本质都是模仿,不管是远古的艺术,还是我们现在的艺术,都是对于某一个对象的模仿和再现,我们可以从任何的艺术上上得到这样的规律和看到这样的现象。

比如,在远古时期那些画在山洞顶上的动物画像,那些描绘在陶器上的娥娜身姿,那些涂抹在人身体上鲜艳的颜色,实际上都是对于动物,对于自然界万物的某一个部分的模仿和夸张。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就现代艺术来说,模仿和再现仍然是我们学习艺术,甚至是我们学习书法所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比如说现在的艺术流派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叫做波普流派,那么这一个流派就是一模仿现代工业的制作水准,进行大量重复的再现模仿,让观众对于这一工艺品产生的审美疲劳,从而产生一种比较奇怪的欣赏效果,他们在大量的工业工艺品的重复制作过程中达到了对于工业时代的质问和对艺术本质的真正探求。

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书法的临摹阶段。我们的临摹阶段的么?我们的临摹阶段实际上就是对书法进行模仿和再现,不管我们去学习谁的书法,我们都是把她的书法呈现在我们的笔下。那么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模仿和再线,其实就已经在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我们模仿和再现的能力,因为模仿和再现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模仿和没有临摹,那么也就无所谓艺术的学习和艺术的诞生了。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艺术门类,或者说以任何一个艺术门派,不是建立在前人的成果之上的。如果后面的人们能够实现对前面人们的艺术成果的推翻和否定,那么这种现象所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了解和真正掌握了这一艺术门类,或者说艺术流派的精髓之后,他才能够提出对这一个问题本质的真正质疑,否则他对这一问题都不了解,还怎么能够谈到否定和推翻呢?

所以不管是我们要创新也好,不管是我们要继承也好,我们的临摹和模仿都是我们所必须要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起码你要否定一个人就先要去了解他哪些地方应该值得你去否定,否则的话,乱否定和瞎否定不仅不能够否定,而且还会让别人觉得你这种否定是一种无理取闹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干嘛要去了解和尝试呢?比如说现在在我面前有一颗坏鸡蛋,难道我非得要去尝一下他才能够知道他是一个坏鸡蛋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你当然不需要尝,就能知道它是一个坏鸡蛋,但是如果你对这个鸡蛋根本就不去进行色泽上的观察和气味上的体会,那么你也就无从得知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坏鸡蛋。所以不管你是用眼睛看还是用鼻子闻,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了解和尝试。

同样的,那些鼓吹不要学习田英章书法的人,实际上就是在给你说,不要去尝试了解和掌握他的书法技艺。

那么他们给出的理由就是他的艺术水平不高,比较低,如果你不去真正的去尝试和了解这一个艺术,你怎么能够知道他不适合你,或者说他的艺术水平和书法水平不高呢?所以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矛盾说法。

因此,我认为田英章老师的书法非常值得学习,尤其是值得学习者进行初步的学习者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你与我进行讨论和交流,坚持对书法和艺术的严肃思考。


松风阁书法日讲


关于说田英章的书法不能学,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困扰了很多初学者。“田楷”端庄、稳重、美观、大方,为什么不能学呢?如果不能学那为何会出版了那么多字帖,全国又有那么多人在学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站在一个中性、客观的角度来谈谈。

首先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田英章的书法是可以学习的,这一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也不容质疑。但是,有一点我要说明,田英章的书法是可以学的,但我并不建议您去学。

您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定会说你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可以学但不建议学是啥情况?

为何说田楷可以学?

田英章的楷书在当今书法界也算是一流的楷书大家,独树一帜。田英章老师师法欧楷,在欧楷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改变,保留了欧楷的基本风貌,但是在用笔上有自己的特点,在结构上也变欧楷的险峻为平正。

这些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容易上手,而且田英章老师也录制、出版了大量的书法教程,更加让初学书法者容易入门。从这点来说,田楷是可以学的。

但是田楷的这个优点,反过来说也是缺点,因为过于平正而缺少变化,一幅作品中当有相同汉字的时候,写法就有雷同、重复。不同作品之间,相同的字写法一样,不同的汉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时候又会出现极其相似的情况。从书法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书体就有点板滞,所以很多人说“田楷”是馆阁体、印刷体,这是“田楷”的争议。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特别喜欢田楷,可以学,但不要长期去学。以田楷作为入门教材还不错,入门之后还是要以经典法帖为主。

为何不建议学田楷?

为何不建议学田楷呢?除了上述田楷的缺点之外,更主要的是书法学习中讲究“取法乎上”的原则,这一点也是田英章的兄长,著名书法家、教授田蕴章老师再三强调的,他在电视台录制的《每日一字》的书法教学节目中就说过,学习书法要“取法乎上”,他都不建议他的学生学他的字。

古代的人,因为要想得到一本刊刻精良的法帖拓本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古人的书法启蒙,往往是学习私塾老师的书法,之后有条件的一些人才有机会接触一些名家法帖,才可能学到古人的书法。赵孟頫在他的《兰亭十三跋》中就曾经说过:“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可见古人想学个书法有多么不容易。

但是当今社会不同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古代的各种名家经典法帖,想学谁的就有谁的。所以我们不建议学今人的书法,而是建议学习古人的书法。

另外从功利角度来说,现在全国学习田楷的人太多了,到处都是学田楷的,看多了终归是会审美疲劳的。所以学田楷,学好了也不太容易能在各种书展中获奖。

田楷脱于欧楷,你如果喜欢田楷的这种风格,那你干脆就直接学习欧楷得了,你写好了也许以后你还能创造个“李楷”或者“王楷”什么的。把“欧楷”和“田楷”放在一起,我想绝大多数的书法家都会说“欧楷”好吧,欧楷毕竟是经历了千百年的考验,所以能称之为“经典”。

我们学习唐诗,为何从《唐诗三百首》入手呢,因为那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学中医为何要学《黄帝内经》《伤寒论》呢,因为这是经典。同理,学习书法最好也是从经典入手,这样才能让你的起点比较高,未来的发展空间才能广。

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分享出来与各位交流,不知大家对田楷的看法是什么?

我是翰墨今香,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此言大谬也。

凡是流传很广的东西必是经典,田英章先生的书法教学,从视频到书籍可谓是铺天盖地。之所以是这个结果,就是因为田英章先生的书法的受众体是普通的老百姓,老百姓喜欢的就一定错不了。


我们学习各类知识,包括书法,都是从浅入深,从通俗走向高妙的一个过程。

我们最经典的说法,是学习书法要取法高古,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可以把田英章书法作为奔向高级殿堂的一个台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可以说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田英章先生,因为当时我最先接触书法的时候就是从欧阳询开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当时存在很多的缺陷和好多的笔画不清晰,我去书店正好买到了田英章先生的一本欧体楷书解读本,那本书我学习了好多年。

到后来我又开始临摹柳公权的书法。再后来是赵孟頫的书法。所以说学习田英章老师的书法有百利而无一害。

有些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才会有所收获。葡萄到底酸不酸,只有自己亲自去尝。


水电工老路书法


为什么田英章的书法不能学?

片面之词,

古今书法皆有学习的必要。借鉴是很好学习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取舍而学。

一味机械的学习,就是消化不良,当你喜欢则有趋近而摹,大有觉悟,有爱之就会值得研究,值得思考,拉动自己的书写激情,会有学习吸收快的效果。

遇到笔法对自己有束缚,即反作用,则有放弃另选其他适合自己的学习口味。多选择,就有多比较归纳总结。经验就是体验书法书写的最好法则。


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就会有差异的崇尚标准。对待选帖,应该属于自己的书路选择,有的喜欢古典的风雅,有的崇拜今人的笔墨风景。从古不薄今。是杜甫的名句。所以即是书法底蕴不是厚重丰茂,总有比自己有好的地方。借鉴古今,丰满自己笔力。有何理由排斥。


田英章的书法虽有不完美,但是取其优点,未可不妨,若有不认同,则有远遁而不学习。

按照个人观点,寻找书源而从古,学今人而对比。才知道今人如何取古而变新。

放开姿态,包容与欣赏,是虚怀若谷,对己对人都有好处。故不能一味排斥,亦不能一味园囿其中。应该多综合涉猎其它。才是开放的学习之姿态


狂喜淡墨a


我说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田楷确实写得好, 但如果跟欧楷对比我认为(夸张一点)田楷相当于印刷体。

对大众审美来说,印刷体好不好看呢?

是好看的 你如果写一个印刷体, 很多人都会说好看。但正如作者所说的 “印刷体”每个笔画相同,每个笔画追求最优解(单个笔画的最优解)。

所以相对于欧楷这种艺术品而言 印刷体的艺术价值就远远不如了。

至于欧楷的艺术,你去网上找个九成宫的解析就知道了, 很多字你第一眼看上去觉得没有印刷体好看, 但你钻研一下就会发现每个字都有他的道理。

总的来说,如果只是为了练字,写的好看, 学田楷足以, 像庞中华那样的“印刷体”已经是很多人的追求了。

但如果你要学的是书法, 写出书法的艺术感,那建议还是学古。

针对艺术感再说说,书法追求的不是每个笔画的最优解,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瘦金体不是学书法的主流。瘦金体好看吗? 好看。

但是瘦金体规定得太死了, 正所谓你怎么学瘦金也比不上宋徽宗, 没法跳出来, 很难真正创新。


風残氵淚落


不是不能学,作为初级入门,肯定是可以学的,而且我觉得能学到这个程度也算是不错了。这个就跟当年大家钢笔字学庞中华一样,你学了,总比没学的好,让自己的字漂亮好看起来,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你想在书法上有更多的追求,你想获得更多的营养,想进入更大的书法天地,更广阔无边的书法世界,那就不建议你一直练田楷。入了门就可以了,无需要钻进他的楷书里面。建议还是从古代经典的碑帖入手。


田楷的最大价值是在欧楷的基础上做了自己的变通,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风格,并且将此风格固定化了。但其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是此,我们可以看到田楷这些年一直没有任何的变化和进展,这说明其艺术的探索已经止步,已经是一个瓶颈。而学习田楷的许多爱好者,也往往一样的陷入了这个窠臼,不是写的不好,而是出不来,进不去,写成了千篇一面,故步自封。

所以,我建议,学学田楷可以,但是要及时转向,要接触更多的经典碑帖,要从经典当中汲取真正的营养,要有更广阔的审美视野,不要去迷信二田,不要钻了他们的牛角尖出不来。


我个人感觉田英章的审美是相对局限和狭隘的,也是缺乏艺术家的创造精神的,这使得他的书法过去标准化,程式化,这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一定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接触到书法真正的广阔天地和无穷魅力。


李艺泓


我认为,书法与写字的根本区别在于上不上"体"。上体是书法,不上体是写字。所谓上体,就是符合传统写法,如楷书就要符合"永字八法”。这既是一个用笔的方法,也是法度和规矩。田英章的字完全按"永字八法"的方法和规矩书写,因此,毫无疑问他的字就是书法。既然是书法,为什么不能学呢?

有人说,田英章的字不是欧体不能学,那么,在欧体产生之后,颜柳赵体相继问世,他们的字没因为不是欧体而消失,反倒与欧体並驾齐驱至今。

我也曾练过几天田英章老师的字,我觉得学他的字有这么几点好处:一是他的字很规范,笔画很到位,一招一式很讲规矩。二是他的教材齐全,讲得细,並有大量的视频,便于自学。三是周围学他的人很多,便于请教和交流。四是老百姓喜欢他的字,很顺眼,很实用。

总之,学习哪种书法取决于各人的爱好,但就说某个人的字不能学还不能做这样的硬性规定。


76651703812笑抒心语


很简单!我想用我的选择、孩子选择、同事的选择来回答这个问题:人到中年,工作收入稳定,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年终体检有些項目开始超标,逐渐告别酒桌及无聊的活动!时间多了总想做点什么!每每看到单位里那些有特长的人是多么的嚣张跋扈,不为赌气也为心里的那份情怀!选择了写书法!先看名人传记,倒吸一口凉气!成功不简单,那个没有二三十年努力!年龄不饶人,身份证告诉我已经等不到二三十年了!古人贴入贴难,选择田楷,希望十几年后在单位写写挽联,对联,条副混混日子,吹吹牛皮!见我写字孩子也拿起毛笔!我命令不要写田,她委屈:你写我为什么不能写?我道:你年龄还小路还很长,要把路子打开,练古人法贴吧!努力30年刚好成名40岁!中华民族书艺说不定靠你!

同事73年生,从小酷爱书法,才这两年在市里混的有点名气,告诉我不要学田,我瞅了他半天问:你到今天成就用了多少年?他伸了三个指头说:大该30年!我说:我现在上班养家糊口,业余练字,等和你一样我顾计没成功就到火葬场了!

我、孩子、同事!不就是代表网络上各说各有理的三种人吗!其实各自情况不同!初发点不同!需求不同!


蓝色思念226254466


对于这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细致分析。一方面田蕴章老师的书法和人品很好,都是应该得到大家的尊敬。对于是否学习他的书法,他自己也说多临习古碑帖,少学习今人,也包括他自己的作品,因而从这个方面来说,不学习田蕴章,也是可取的。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对于田楷的不满,出于名利的关系,故而恶意攻击,诋毁,说是不学田蕴章老师,这显然是别有用心,应当谨防。同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人比较喜欢唐楷或者其他书体,不喜欢田老师的字,只要出于真诚,本也无可厚非。因而对于是否学习田老师的书法,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赵富忠笔名破石


这和学习书法的规则和方法有关系,学习一样东西总要按照它的游戏规则来,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则,认为我就是喜欢这样,我爱怎样写就怎样写,那也是可以的,这只是一个兴趣爱好,没有什么大是大非,只不过会被排除在圈子之外,也不会去的任何的成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接受这个结果。

那么学习书法的规则是什么呢?这个古人已经告诉我们了,也是历代书法家总结出来的学习书法的经验,那就是去临帖。

“帖”是什么呢?是古代流传过下来的,经历过了大浪淘沙筛选剩下的优秀的经典作品。要把这些范本当成课本,同样一个学习者,范本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水平的高下。

因为范本是学习者主要的知识来源,好的范本肯定能够带来更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给孩子选择学校,都会选择好学校,选择重点学校,上大学要选985、211工程类的大学一样,是一个道理。

那么相比较起来,今天书法家的字帖和古代最优秀的书法家的字帖谁的好呢,古代经典字帖肯定是好的,这是历代都公认的,但是现在的书法家的字我们并不知道好坏,尤其作为初学者,他们更不知道,这些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评价,就在当时都有很大的争议。

为什么要选这样的作品呢?

还是选择古代的更靠谱吧?

当然,如果非要学习,也无可厚非,毕竟只是一个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