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救贖心靈之書”,這場發現之旅註定不平凡,也許會讓你終生受益。

這本書,它久負盛名,它是《當下的力量》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德國心靈導師埃克哈特·託利的著名代表作,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啟迪之書 。

在這本書的簡介裡說,閱讀此書,是一個發現之旅。

在心靈導師的引導下,你會在閱讀與理解中逐步驚訝地發現:原來我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我們被思維所牽引,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

我們從未,真正活在當下。

通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當下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在那裡,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才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1.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乞求著一個又一個銅板,卻不願打開箱子

開篇引入了一個乞丐的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

曾經有一個乞丐坐在路邊乞討了三十年。

一天一個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依舊向他乞討,陌生人沒有施捨任何東西,而是問起乞丐坐著的是什麼。乞丐說只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舊箱子。

陌生人繼續追問,“你打開過箱子嗎?”乞丐說沒有。

然後陌生人堅持讓乞丐打開箱子,奇蹟發生了,箱子裡竟然裝滿了金子。

原來,我一直都是一個坐在寶箱上要飯的乞丐。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我們這樣可憐地伸出手,乞求著一個銅板、又一個銅板。

經由這本書,我才會猛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坐在寶箱上,早就擁有了“本自具足”的富有。

而活在當下,就是我們開啟這個寶箱,發現“本自具足”的鑰匙。

這個故事讓我驚奇地意識到:原來我認為我熱衷寫作,我喜愛藝術,我努力學習追求上進,其實都是為了特定的目的,這些目的或功利,或僅僅只是於我而言,偉大的理想信念。

但它們終究是目的,這些目的的指引,使我從未放下“焦慮”與“不安”。

或許上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上進使你焦慮,它就不能說是上進,因為它的副作用將遠大於上進本身。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我特別喜歡。

有人曾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麼做到的?”

曾國藩回答說:

“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

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

一有著,則私也。

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讀書時不想著見客,見客時不想著讀書。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做任何事只專注於事情本身,尋求屬於你的“心流”時刻,你的人生會因此而變得不慌不忙、坦然自若。

這並不是沒有追求的“舒適”,而是成功路上把得失看淡,把當下的自我感受看作首要排序的“閒適”。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我讀完此書才發現,原來我從未活在當下的原因。

臣服於當下,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並完全享受它。

而不是臣服於不斷思維的焦慮,它牽著你向前跨步,牽著你焦慮萬分,牽著你快節奏跟上時代,卻從不放手,讓你活出自我。

2.《四個春天》裡的三個故事:不能心平氣和的接受當下,便是製造痛苦的根源

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到痛苦?

《當下的力量》中告訴我們,痛苦來自於對當下的批判。

不能心平氣和的接受當下,便是製造痛苦的根源。

想起今年夏天,我被一部名為《四個春天》的紀錄片感動得一塌糊塗。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名為《四個春天》,可我看到的卻是那個貴州小山村的一間小院裡的“永恆的春天”。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是陸慶屹,主角是他的父母,他用視頻記錄下了一家人的四次團圓。

他的母親永恆的笑容與父親的多才多藝,都是春天一樣的存在。

“哉呦”、“安逸”是這二老的口頭禪。

他倆一路走過來,什麼苦都吃過,但什麼都難不倒他們。

回到正題,我們為什麼感到痛苦,書中告訴我們是因為我們不能心平氣和接受當下。

於是,我想結合這句話,講講《四個春天》裡的兩位老人,遭遇的三次不小的困難。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他的父母年輕時候下鄉時,被陸慶屹寫在文章《我爸》裡。

當初下鄉的時候,因為所住的鎮子條件不好,他父母平時做飯都是難題。

其他的老師都一籌莫展,可他父母揹著柴刀就去上山砍柴,就算要走十來裡的路,二人也始終喜笑顏開,絲毫不當回事。

後院挨著山腳,他們就用兩把大錘,開山劈石,硬是自己錘出了兩塊地。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四個春天》

自己挖泥、屯地、種菜,再養上點雞鴨,伙食也就慢慢改善了。

有空的時候,就在菜地邊種上李子樹和葡萄。幾年之後,全校師生都能享用。

用導演的話講,他的父母生命力都極旺盛,沒有什麼困難能難得住。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999年的一次火災裡。

1999年冬天,陸慶屹家著了大火。

火滅時,家中幾乎沒了完好物件。

一家人都在沮喪嘆氣時,爸爸卻拿起了快燒成炭的小提琴,坐在天井裡,把小提琴細細擦淨,拉了兩個小時。

這個場景對陸慶屹觸動很大,改變了他一輩子的生活觀——如果失敗或意外是苦的,那我就找點甜的東西來稀釋它。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四個春天》

而第三個故事,是人間不幸之至——白髮人送黑髮人。

在《四個春天》紀錄片拍攝到一半時,陸慶屹的姐姐,永遠離開了這個春天般的家。

紀錄片拍攝到姐姐的治療畫面時,整個基調頓時從歡快變成了極度的悲傷。

儘管這個和兩位老人一樣開朗的總是笑著的姐姐,依舊咧嘴笑著與家人合照,可我們都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張照片了。

姐姐去世以後,這個院子裡的喪歌唱了很久,兩個老人的笑容也漸漸消失。

但田園裡枯萎的野花終會重新盛開,他們如野花般的頑強與樂觀,像一泓清泉貫徹進他們的靈魂深處。

姐姐愛唱歌跳舞,在她離開一兩年後,兩位老人常去探望,不斷聽著女兒生前的歌聲,看著一卷卷老舊的錄像帶。

好像如此,女兒便依然在自己身邊。

他們與女兒合唱,母親在田間又一次跳起了舞蹈,即便年歲已高,舞姿卻依舊靈動而曼妙。

她拉著老頭子的手,踩著年輕時的舞步,她笑著說,女兒呀,你曾經最愛跳舞了。

老人們的笑聲又回來了,我想,天堂的姐姐此刻也一定成了守護人間的開心果。

這裡的春天,也還會持續很多年,亙久不變。

而活在當下的人,他們無論正遭遇著何種困境,都能把每個時節,活成春天。

3.如何真正活在當下?你需要修煉“當下的力量”

綜藝《奇葩說》,最近正在熱播。

第六季辯論進行到現在,最讓我驚豔並深受感動的一句話,來自黃執中評價詹青雲。

熟悉這檔節目的,想必都知道:這個淵博、有想法、有態度的高知女性,曾貸款借款100萬,去讀哈佛。

如今學成歸來,不墜青雲之志,在臺上閃耀著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詹青雲

可我一度以為那段日子是灰暗的、窘迫的,為了高額負債,不得不傾盡全力焦慮的。

我一度以為,她為了這筆負債潛心研學,思慮著自己的未來將如何還清,如何回報父母。

可我完全想錯了。

黃執中說,她貸款一百萬讀哈佛的時候,還在地鐵上讀《莊子》。

那一刻我為我的所有揣測感到抱歉,感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尷尬與不堪。

她不害怕還不清貸款,不害怕社會所鼓吹的金錢能量,她只需要一本《莊子》,就把當下瞬間變成人生最美妙的時節。

真正虛懷若谷的學者,真正學識淵博的智者,真正看淡得失的勇者,他們從不被過去所困擾,更不為未來所擔憂。

李連杰,也是這樣一個人。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由於家境不好,他只好加入武術隊,靠著微薄津貼貼補家用。

18歲時,他拍了《少林寺》,一夜成名。

但第二年便出了意外——腿摔斷了,差點成為廢人。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李連杰

之後,他拍攝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大賣。本以為成功之門終於重新為自己打開了,可又過了不久,經紀人遇害,他的事業也再次陷入低谷。

2004年印尼海嘯時,他又差點命喪異地。

這一切的痛苦經歷,一度讓他想著出家做和尚。這時,一位高僧對他說:“一切困難,都是為了幫自己變得更強大。”

後來,他去好萊塢發展得也不順利,但他始終堅信這句話。

最後,他用著他這股骨子裡不服輸的勁,終於紅遍世界。可困難依舊不曾放過這個不屈不撓的硬漢,開始考驗著逐漸年老的他。

不久前,李連杰頭髮花白被攙扶的照片被傳到網上,引起許多嘆惋,原來那時李連杰已經被甲亢折磨了很多年,必須吃藥控制,隨之又導致了心臟問題。

可後來,又有人把李連杰的一張照片發到網上:他平靜端坐在山頭,望著茫茫蒼野,靜心打坐,看起來狀態良好,心態祥和。

《當下的力量》:我們都是坐在寶箱上的乞丐,本自具足卻四處乞求

茫茫蒼野,悠悠白雲,世間之大,人類實在渺小如螻蟻。

這個經歷萬般磨難的老人,蹉跎一生,受盡艱難,卻仍能祥和至此,把品味當下作為人間至趣。

4.修煉當下的力量,生活自然會給你無數驚喜

香奈兒的藝術總監老佛爺說過,90%的努力成果都進了廢紙簍。

生活就是這樣,它總是扔給你意外,卻又無意間帶來驚喜。

當你以坦然的心態面對一切意外,就會發現:也許不幸中,也藏著幸運的彩蛋。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不憂慮未來,活在當下,便會在人生旅途撿拾到無數意外驚喜。

如何真正活在當下,我結合《當下的力量》,與你一同共勉:

  1.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即是說,不必憂慮未發生。
  2. 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即是說,不用遺憾已失去。
  3. 不為因社交帶來的壞情緒所拖累,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4. 當你把正在做的事做到最好,便會發現:再去憂慮未來時,許多困惑迎刃而解。
  5.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6. “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

困難來了就坦然面對,未曾降臨就專注生活。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發現並即將開啟身後寶箱”的乞丐,在淬鍊心智的發現之旅中,遇見一個富有而有趣的靈魂。


作者簡介:魚雁,十點讀書、洞見、讀者等多平臺作者,文章被新華網轉發。始終堅持用文字讓生活更有力量。歡迎關注:魚雁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