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看病難,看病氣

肯定很多人看著這個標題,感覺切中下懷才點進來的。確實,我有作為病人和患者家屬的就診體驗,也有作為臨床工作者,對醫院體系、醫患關係認知的一些認識。本文分別從患者和醫生的角度淺談下自己對於就診問題的理解,希望通過自己通俗的解釋,雙方都能有些思維上的一些改變,從細節處改變,從而緩和下醫患關係。也許很多人感覺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中,我這是“蚍蜉撼大樹”的行為,那我也不會難過,至少我從客觀的角度用自我認為最樸實的語言描述了最真實的患者就醫的處境,以下演繹門診就診的情景。

看病難,看病氣

“看病氣”,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看一次病,感覺憋了一肚子氣,因為看次病從掛號排隊到就診,等待是個漫長的過程。好不容易排上了,再遇到已經看了三四十個病人脾氣有些暴躁的醫生,詢問了下病情,就果斷的給你開出一系列的檢查單,還沒來得及問各項檢查的目的,醫生寥寥幾句,就把你打發了,讓你做完檢查再過來,然後你就對醫生的決斷有所疑問的出去了。

醫生也是一肚子氣,一上午很多門診老師要保證看完五六十個在候診廳等待的病人,排上的人嫌跟醫生溝通的時間短,沒排上的的嫌等待的時間長,很多門診還沒有專門的人維持秩序,門診大夫就被圍的裡三層、外三層,再碰上對自己診療不信任,依從性差的病人,醫生心情就更低落了,但是醫學的診療思路要求冷靜、深刻、邏輯性,醫生們還是要根據經驗,壓抑著情緒坐診到最後一個病人離開。

看病難,看病氣

針對醫療資源有限、就診流量大的不可改變的醫療客觀條件,我們也許從心態上做些調整,掌握些溝通技巧,心靈就不那麼容易受傷,“氣性”也沒那麼大了。

首先,去門診就診的患者,要客觀的認清全國的醫院就診情況,看病的人多,醫生有限,要排好長的隊,還可能碰到脾氣不太好的大夫。然後要明確自己的就診目的,要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爭取最大程度的實現,明確自己的健康問題。就像,醫生給你開檢查單,你有不懂的地方,就謙遜的說“大夫,我不是學醫的,對我的病情嚴重程度也不瞭解,很擔心,看您也確實很辛苦,我想著重問您下這個…”。想必這時候大多數門診老師,就算口乾舌燥,也一般不會撥了你的面子。畢竟患者的理解也是治癒醫生疲勞的一劑良藥。對於有些患者同時會掛好幾個醫生的號的患者,站在很多醫生的角度,是種醫療資源的浪費,因為很多情況下,一個醫生就能解決你的問題,你佔用了其他病人的資源。但是也不是沒有例外,有些比較難診斷的或者之前諮詢過醫生,得出不一樣結論的病例,可以把自己的情況如實的跟大夫解釋下,免去醫生對你的誤解。

看病難,看病氣

圖蟲創意

作為剛剛上臨床 兩年的住院醫師,我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醫患溝通課程,有自己初到職場經歷的感悟還有帶教老師的經驗灌輸。我的理解就是,首先醫生是人,不是神,是有喜怒哀樂的,但是站在醫生的立場,又要求儘量對每個病人都有同理心,表現出自己最大的耐心和溫度,所以當醫生們感覺自己的耐心超過自己生理極限的時候,就要祈禱,遇到的患者都是依從性比較好的患者。

看病難,看病氣

圖蟲創意

當然大多數患者都是好患者,大多數醫生都是好醫生,但是群體中都有少數例外,有故意挑釁生事的“患者”,有整天都極不耐煩的“醫生”,那麼這個時候,雙方都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相信,當患者和醫生都有了一定的同理心,雖然醫療大環境(看病人多,醫生少)沒變,醫患雙方的感受也許會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