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一戰奧地利M1915,史上最重的衝鋒槍,沒有好體格根本抱不動

當馬克沁機槍問世之後,設計師們總想找到一種設計既保留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又能甩掉那巨大的水冷套筒,不過限於當時的技術和對槍械的認識,無論是麥德森輕機槍還是法國的哈奇開斯系列,火力都趕不上馬克沁這一類裝有水冷套筒的機槍。到一戰時,衝鋒槍的作用凸顯出來,於是各國又開始了相關設計,不過其中奧匈帝國設計了一款衝鋒槍很特別,全名為Hellriegel 1915式衝鋒槍。


一戰奧地利M1915,史上最重的衝鋒槍,沒有好體格根本抱不動

Hellriegel 1915式衝鋒槍

說起奧匈帝國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列強,因為他在一戰後就解體了,但是當年它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覷,工業能力相當的強悍,僅僅是後來分裂出來的捷克斯洛伐克其軍工產能就快佔到二戰前的歐洲一半了,奧匈帝國的強大可窺一二。

塹壕戰的發展,讓一戰的各交戰國都積極的研究衝鋒槍,奧匈帝國也不例外,但是奧軍既想提高機槍的機動能力,又想兼顧可靠性和威力,在當時的情況下很不好辦,最後Hellriegel 1915式衝鋒槍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因為年代久遠,而且奧匈帝國後來崩盤了,所以對於該槍的具體資料並不多,許多人瞭解它都是從遊戲裡。

一戰奧地利M1915,史上最重的衝鋒槍,沒有好體格根本抱不動

奧匈帝國士兵

該槍採用和馬克沁一樣的自由槍機原理,發射9×23毫米的手槍彈,供彈方式為20發裝的彈匣或者160發子彈的彈鼓。這裡其實有一個問題,從現有的照片來看,該槍採用的彈鼓其實內部是盤起來的彈鏈,而彈匣則是和手槍彈匣一樣,現在也搞不清楚當時採用了什麼樣的設計,能夠兼顧這兩種不同供彈模式。

衝鋒槍的握把採用步槍的形式,這一點和當時的許多衝鋒槍很類似。為了實現持續射擊,該槍保留了水冷套筒,而且槍管很長,稍有一點重心前移的感覺。為了避免燙傷射手,在水冷套筒的下方有一根彎曲的鋼管,射手可以扶著這個結構,避免直接抱著發熱的套筒。

一戰奧地利M1915,史上最重的衝鋒槍,沒有好體格根本抱不動

二人衝鋒槍組合

該槍全副武裝的作戰狀態達15公斤,要想用手抱住很難,所以有揹帶,射手將揹帶胯在肩上,一手握著握把,一手摟住水冷套筒,這樣射擊就穩得多了。即便如此,一般體格的士兵還是難以駕馭這款衝鋒槍,非得有一副好身板不可,電影裡史泰龍、施瓦辛格抱著機槍突突,比起現實中這些機槍手可差遠了,這些士兵可是真正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抱著機槍突突。

這麼重的衝鋒槍使用起來也不太方便,一般採用2人組,主射手抱著裝上彈鼓的衝鋒槍在前面突,背後是一名彈藥手,彈藥手揹著一個特製的匣子,內部可以攜帶5個160發的彈鼓,彈藥手的負擔也不輕,怎麼也是好幾十斤。從存世的照片來看,彈藥手沒有攜帶武器,考慮到彈藥手也需要武器防身,而且更換彈鼓的時間很長,這時候完全沒有抵抗力,因此實際作戰中彈藥手很可能攜帶手槍這一類的便攜式武器防身。

一戰奧地利M1915,史上最重的衝鋒槍,沒有好體格根本抱不動

H1915式衝鋒槍

Hellriegel 1915式衝鋒槍整個基本就是一款縮小版的馬克沁,不過照片看來該槍沒有配備三腳架,槍身上也沒有安裝三腳架的結構,連自帶的兩腳架都沒有,射手臥姿射擊時採用類似步槍的射擊姿勢。

儘管Hellriegel 1915式衝鋒槍火力持續性等非常不錯,但是比起隨後出現的MP18等衝鋒槍而言實在是太笨重了,重量都趕上輕機槍了,所以很快就被淘汰,連照片都沒有留下幾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