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治”來“運”轉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並不是炫酷的城市智慧化裝修,如果缺少市場化的服務運營機制,其仍是停留在傳統信息化建設思維。智慧城市,也不是簡單地將物理世界鏡像到數字世界,如果缺少“人、制度、科技”三要素協同的城市治理,其仍將無法保證城市的高效運轉。


“治”來“運”轉的智慧城市


不要遺忘智慧城市運營


時間回到2008年,此時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這給予中國運營商重要啟發,既然通信網絡可以運營,為什麼不可以運營城市,不可以運營“智慧”?

只是略有遺憾。此後10年間,智慧城市建設理念,已連續更迭三代,但運營實踐仍處於起步階段。或者說,智慧城市建設一直存在重技術輕應用、重投入輕實效、重建設輕運營等現象,這已讓城市智慧大打折扣。

言歸正傳。3年前,浪潮已明確業務定位——智慧城市運營商。這是一家既關注前端市場,又關注後端市場,既有ICT思維,有兼具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浪潮將智慧城市建設,解構為“規劃、投資、建設、運營”四步走,其又將運營,解構為ICT基礎設施運營、數據資產運營、業務創新運營,並以城市治理為抓手,推進智慧城市運營高效運轉。



運營商的三大流派

當然,在詳細分析此公司的業務模式之前,可先擴展視野,觀察智慧城市的運營市場格局。通常三類企業,會明確定位為智慧城市運營商:

其一,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其擁有豐富的網絡和計算資源,也不缺乏B2C的運營經驗;其二,太極、軟通動力等IT方案商,其擁有紮實的軟件開發能力,並可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場景級運營服務;其三,隸屬於政府相關部門的“三產公司”,其對各部門業務流程、數據流向瞭如指掌,並可提供本地化服務。

此外,ICT企業雖在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但出於各方面考慮,多已明確提出不會介入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甚至不會承擔智慧城市總包商角色。其思維較為直接,更願意與上述三類企業合作,共同服務於智慧城市市場。


我就是浪潮

在此,並不對上述三類智慧城市運營商進行評價,也不與浪潮進行對比,但聚焦浪潮的綜合能力,即可理解其差異化定位。浪潮對智慧政務的理解,在國內數一數二,其已參與建設國內100餘座智慧城市;浪潮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積累,也在國內數一數二,而且其已將上述技術,沉澱於Smart City Foundry平臺。

綜合此兩方面的能力,即可理解浪潮的業務模式和定位。甚至可說,在國內找不出另一家,類似浪潮的企業。

“智慧城市需要引入市場化的運營服務機制,浪潮希望在‘政府監督、企業主導’機制下,成為智慧城市‘合夥人’。”浪潮集團副總裁姜振華所說的“合夥人”,即“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也可以說,浪潮在以雲中心為基礎,以大數據為核心,以人工智能為驅動,通過數據共享與開放,探索智慧城市運營模式。

“治”來“運”轉的智慧城市

新型互聯網企業


繼續展開此話題,解讀浪潮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技術、生態、業務佈局。浪潮以“一雲、兩網、一圖、兩引擎”,為智慧城市底座平臺;聚合“智力生態、資本生態、供給生態、服務生態”,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以城市管理數據、政務服務數據、互聯網數據共享為基礎,實現對B2C、B2B、B2G三類用戶的服務全覆蓋。

姜振華將此總結為:“數字經濟已催生形成新型互聯網企業。而浪潮將正在成為以‘新鏈接’、‘新生態’、‘新運營商’為特徵的新型互聯網企業。”

何為新型互聯網企業?以智慧泉城項目為例。濟南已經挖掘提煉60PB+的互聯網數據、整合38類政府部門、59大主題的組織數據、實時採集1000種+感知設備的物聯網數據。同時,濟南已接入81家重點目標單位的6000餘路視頻,並部署解析系統,實現了動態視頻初步解析。

可以看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數據融合能力,已超出傳統互聯網公司。也正是基於多元化數據融合,浪潮打通了11家政府單位、130項數據、1350個數據字段,為銀行提供徵信服務。同時,浪潮與5家銀行、2家小貸公司,以及1家P2P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已有5.8萬戶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申請通過“一貸通”申請貸款,累計放款額超過37億元,單日申貸額超過20億。



以城市治理為抓手

上述即是浪潮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的模式。但這似乎還缺少一個抓手,“城市治理”即是浪潮提供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的抓手。依照傳統定義,城市治理包括: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社會服務管理,及城市安全及風險防範等。其中涉及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安防、智慧路燈、智慧管網、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環保、平安城市、智慧警務等多重應用領域。

可以看出,城市治理涉及範圍之廣,已超出ICT能力範疇。也正是基於此,近日,浪潮與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國城市治理創新聯盟簽署戰略協議。雙方將在學術研究、政策解讀、資源整合方面開展合作,共同發起城市治理創新高端智庫,並共建北京大學城市治理大數據實驗室。


“治”來“運”轉的智慧城市

俞可平,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中國城市治理創新聯盟理事長,其表示:“無論政府治理現代化,還是城市治理現代化,人、制度、技術,三要素都不可或缺。”陳東風,浪潮集團執行總裁,其表示:“城市治理包括技術治理、數據治理、業務治理,三要素缺一不可。”

合作雙方的發言,前者代表學術視角,後者代表產業視角,但均反映了當今城市治理的不同側面,而這是此次合作的關鍵,即形成“定規則、立標準、抓評估”的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方法論。


“雙方將進一步整合各自在城市治理領域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為滿足城市各地治理創新需求、推進城市治理創新成果產業化提供核心智力平臺,為我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走出一條‘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之路。”陳東風最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