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很多朋友在看完《瑪麗與魔女之花》之後,都感覺受到了欺騙,因為這部打著“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標籤的作品,並未讓大家看的開心,反而多了幾絲尷尬。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的導演大家也都很熟悉,原吉卜力工作室的導演、原畫師米林宏昌,曾經參與多部宮崎駿大師作品的原畫創作,多為男女主相遇名場面。

比如《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那部雖名氣不大,但也經典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提》更是由他獨立導演。

吉卜力工作室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觀眾也認為他會是宮崎駿的接班人,可惜在2014年突然宣佈離開吉卜力工作室,自己創業開公司。後續作品除了《記憶中的瑪妮》讓大家眼前一亮之外,這部《瑪麗與魔女之花》倒是成了他的瓶頸兒之作。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漫漫也好奇去看了下,前後看了三遍才算是硬著頭皮看完了。這部讓人尷尬的作品拼接到底有多爛,聽漫漫一一說來。

宮崎駿式的畫風,卻不精緻

宮崎駿大師的作品之所以引人關注,清新自然的畫風是第一要素,看完他筆下的風景、森林、精靈之後總感覺每一幀畫面,都讓人感覺到了被治癒的溫暖。

米林宏昌抓住了這一基本要素,在畫風上也的確沒少下功夫,整體色調也與《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提》有著極大的相似。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這應該是所有被稱作是“宮崎駿接班人”導演裡面,畫風最為接近的,畢竟跟著宮崎駿學習了那麼多年,又親自擔任原畫師,自然畫風的細節把握會更加精準細膩。

但也成為了米林宏昌的一個極大的失敗點,讓人感覺不到導演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特色。

在《記憶中的瑪妮》裡面,米林宏昌還是堅持著自己的個人特點,到了這裡,完全是宮崎駿大師的複製黏貼,作品的拼接,讓人感覺不到精緻和治癒。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因為你會看到《龍貓》、《幽靈公主》、《魔女宅急便》的影子,很多畫風元素的搭建讓人彷彿看了一場“大鍋繪”。

宮崎駿式的設定,卻並不高級

全篇採用了一種插敘的敘事方式,還給了一個結果,然後吊著觀眾的心,開始了以女主瑪麗為視角展開的魔法故事。

開始的時候,有兩隻貓充當了引路人,帶領瑪麗去了森林深處,遇見了“夜間飛行的花”,然後便擁有了一把魔法掃帚,去了一個神秘的魔法學校。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這裡應該是複製了宮崎駿的《龍貓》開篇設定,小梅看到了小龍貓,然後被吸引進入森林深處,在那顆大樹裡面發現了大龍貓。而且在《貓的報恩》裡面,也是一隻貓的引路,小春發現了貓伯爵和另一個世界。

魔法掃帚應該是複製了《魔女宅急便》,琪琪+掃帚+吉吉(黑貓)的設定,為了完全複製,還把黑貓蒂布的戀人吉布給設計抓走。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騎上掃帚飛向天空的那一瞬間,簡直就是在看《魔女宅急便》,連小挎包的存在也不放過,不愧是吉卜力工作室出來的。

然後就是魔法學校的設定了,先不說它與《哈利波特》類似,就是裡面的魔法城堡都透露著一股《天空之城》與《哈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的感覺。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飄浮著的城堡,類似荒野女巫黑色魔法技能的施展,還有類似《千與千尋》鍋爐爺爺的博士,以及那個缺了大洞的工具人,都像極了《天空之城》裡的那個大塊頭。

更可怕的是,很多宮崎駿作品的名場面也都被搬了過來。瑪麗與彼得的愛之牽手,解救了動物之後,一起往前跑的畫面,最後的“神來之筆”等等,真的是滿腦子不是在看劇情,而是在找各種彩蛋——找各種宮崎駿大師動畫作品的影子,真的是比劇情好玩。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本來是作品靈魂的角色設定與場景設定,可卻全被總來複制黏貼,這對於觀眾來說,其實是一場折磨。每個設定都是宮崎駿的經典,可被東一下,西一下的硬湊,把唯一的高級感也給消滅的一點兒渣都不剩。

既然已經離開了吉卜力工作室,那就要拿出自己的風格作品來,讓大家看到導演的真正實力,這樣子的作品拼接極度讓人懷疑,米林宏昌導演已經是“江郎才盡”。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雖然漫漫不是臉盲,但是劇中人物真的是像遍了宮崎駿作品裡的大部分角色,已經看的快人格分裂了。唯一讓人感覺有點看頭的,竟然是兩隻貓的愛情故事。

真不知道是米林宏昌的悲哀,還是整個日本動畫的悲哀。唉。

宮崎駿式的魔法故事,內容狗血無意義

宮崎駿作品最內核的還是每個故事背後的主題昇華。《龍貓》的童真、《千與千尋》里人性的貪婪、《哈爾的移動城堡》裡的成長、《幽靈公主》的保護自然與反戰等等,都是用少男少女來述說世間大義。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裡有什麼?夢想?親情?愛情?還是人性貪婪?好像都有一點兒意思,但又都立不住。“我們一起回家”也變得生硬,最終只是淪為一句口號。說不好聽點,沒有靈魂,沒有主題,只有拼接。

女主去了魔法學校,牌子上寫著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外人不得擅闖,負責將被變身。而且這句話不只一次出現,還以為會在這上面發生點什麼有趣的故事,沒想到只是一句威脅。好吧,這並不是魔法題材作品。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女主因為擁有了“夜間飛行的花”去了魔法學校,因為花的力量,釋放出了極大的魔法力量,被校長和教授稱之為“魔法天才”。然後還順手拿走了魔法學校的一本魔法書,具體名字忘記了,裡面有很多魔法,還有一個“粉飾太平”的大招——所有都能復原。

這個設定也太bug了。所以在男主被抓去做實驗,藉助花的力量即將變身的時候,女主拿到了那本書,然後讓女主伸出手來,拉著他的手按在了書上,魔法啟動,男主得救。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發生了什麼?男主自己救了自己?花救了男女主?女主只是在顧著送人頭,反派在忙著為自己洗白。這是個什麼結局呀,玩小孩兒過家家嘛?角色能不能敬業點呀。

真的是不知道如何吐槽才能把心中無數的“草”(一種植物)給全部發洩出來。所以,最大的贏家是“夜間飛行的花”,男女主只是貢獻了一次牽手。

披著宮崎駿的外表,製作了一部“最不像宮崎駿”的“宮崎駿作品”。果然沒了宮崎駿大師的作品,日本動畫的質量水準也就不過如此,會講故事的導演還是太少了。

《瑪麗與魔女之花》:最像宮崎駿的作品拼接,卻成不了第二個

其實漫漫一直在期待能夠再看一部宮崎駿大師的新作,估計是沒有這個機會了。伴隨時間的流逝,日本動漫的瑰寶也會有消失殆盡的那一天,這將是多大的文化損失。

難道真的沒有“第二個宮崎駿”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