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哭闹,几乎使所有父母如临大敌。毕竟幼儿时期处于探索阶段,宝宝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还很弱,感知方式是发散的。

由于大脑的控制力不够强,使用更多的是负责情绪的右脑,而逻辑理性的左脑还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宝宝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幼龄期的他们无法自行排解,哭闹就成了家常便饭。

但外界刺激的丰富性,以及幼儿思维的未知性,使得父母要找出其中缘故,着实有些困难。

其实,有时是父母把问题想得太过复杂了,要学会从中提炼、举一反三。才能成为有策略的家长。

而想要培养出高情商的宝宝,就需要父母从娃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对诱因和动机进行拆解。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01宝宝哭闹背后的那些事儿

宝宝的哭闹,都是有迹可循的,父母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1)维持心理需求的燃料用完了

宝宝几乎没有忍耐能力,饿了、睡不好,或是父母的某个不经意举动让他们觉得受伤,就会立马以哭闹来发出信号或表示抵抗。

从这个角度来想,其实孩子哭闹的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心理的基本需求不再稳定。

对于孩子来说,稳定的要素就是睡饱吃好、玩得开心,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样缺失,维持稳定的机制就不复存在,哭闹就会如洪水般爆发出来。

解决方式: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情绪外部调节器,及时补给燃料。

比如在孩子玩得开心时,也提醒他休息一会儿,时刻记得问孩子是否饥饿,并且时不时进行互动,都能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哭闹。

2)有些事情的发生让孩子深陷麻烦,又无力解决

幼小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尚且存在不足,但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欲和探索欲变得强烈起来。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从学会独立行走开始,孩子就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开始带着满满的自信尝试征服这个世界。

现实情况是,幼小的孩子根本不具备应付事情的能力,总会遇到重重困难。而一旦事情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进行,陷入麻烦且无能为力,就会用哭闹来宣泄自己的无力感。

如果父母没有同理心,就很难理解孩子就好。

比如孩子拼了半天的拼图,仍然拼不好,开始撕心裂肺地哭闹,一般父母都会认为:拼不完,放一边不就好了;

又比如孩子够不到想要的一件玩具,也会哭闹发脾气,而父母只会想:够不到,叫大人不就好了。

所以说,不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很多事情是没法做到感同身受的。想拆解孩子哭闹的动机,父母也要学会降低高度,想想自己遇见类似的事情时,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对待。

本质上来说,这是孩子缺乏力量感导致的。而家长的问题是,没有做到真正的共情,只是流俗于表面的语言,却没有发自心底地思考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下次你可以叫我呀。”在孩子眼里,这样的话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他能感觉到大人没有真正体会自己的不容易。

解决方式:

表面的共情,还不如一个拥抱来得更加实际,当孩子遇到麻烦时,干脆一点,直接用安抚的动作或是亲吻、拥抱来表示自己的理解吧!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另外,对困难的复盘也能加深孩子的理解,让孩子下次遇到类似事件时不至于不知所措。

3)孩子的哭闹一直没有得到良性对待

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都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比如孩子从来没有在父母情绪平和稳定的情况下完整哭过一场,或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共情和陪伴,总是哭到一半就被呵斥:“别哭了!”或是一些物质上的转移和诱惑。

于是,一个长期的恶性循环就此建立。

孩子发现哭闹不仅能得到父母的关注,有时甚至还能得到一些无条件的满足和妥协,于是便成了一种目的性行为。

这就是父母的育儿风格,在细节中的体现。

解决方式:

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名词,叫积极性忽略。

这是指在孩子处于哭闹或消极情绪最高峰的时候,父母不要立即给予回应和关注,更不要强硬制止。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完全忽略孩子,而是父母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情绪平和、静静地坐在一旁陪着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的哭声有减弱趋势,就要立即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比如:“宝宝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了,好厉害呀!”说完这句话后,宝宝可能又会进行新一轮哭闹,父母也只要继续积极性忽略就可以了。

多试几次,孩子通过哭闹来达成需求的习惯,就可以渐渐打破了。

当然,这仅限于三岁以上的孩子,三岁以下孩子的哭闹通常是不带有目的性的,纯粹是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此时父母要无条件满足。

另外,如果时常运用这种方法,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的库存多,才不会一次性透支或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质上来说,孩子需求不被满足、遇到麻烦或是对目的的表达不够清晰,都下意识哭闹,是低情商的一种表现。

而想要培养出高情商宝宝,减少哭闹,使其正确面对问题,父母就需要培养他的“三感”。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02高情商宝宝养成记:培养三感很关键

自我绝对论中,提到了三个重要因素,可以影响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分别为能力、自主和归属。

这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需求,如果可以同时拥有,心理满足度就会很高,孩子就能自发表现出高情商,而无需外力推动。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对应的三感,就是亲密感、力量感和掌控感。

1)针对燃料用完,家长要着重培养亲密感

很多时候,家长自认为和孩子足够亲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亲子之间的联结是否足够强,要由孩子自己来判断。

有时父母自认为什么对孩子好,便自作主张替孩子做了决定。

比如孩子想玩轮滑,家长觉得不安全,便直接给孩子买自行车替代。在孩子表现得不配合时,父母的脸就阴沉下来,加以数落。

实际上,这样的“为你好”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误认为很亲密,不用再征求孩子的意见。

真正的亲密感,指的是孩子在父母身边觉得很踏实,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纳。他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是爱,然后才是教导。

2)针对遇到麻烦无法解决而哭闹,家长要着重培养力量感

孩子对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这是现实局限。但父母要帮他累积出力量感,让他在做成功一件事后,自发地觉得自己很棒。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的记性不够,其实所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藏在孩子的隐性记忆里,当遇到一些重要的判断时,就会跳出来干扰。

正确的处理步骤是:

●先去爱孩子,做到真正的共情,和他一起发牢骚。

●之后,从其他方面培养他解决这项问题的能力,但不要替他直接解决问题。

这都是为了让孩子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时,能拥有更好的承受力,毕竟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永远一次成功,但力量感是告诉孩子“我可以做到”。

高情商宝宝养成记:从哭泣、闹脾气的应对策略做起,三感很关键

​3)针对目的性哭闹,家长要着重培养掌控感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就是寻求对于这个世界掌控感的一次大爆发。

在此之前,孩子没有什么自我概念,所有的生活都接受父母的安排。可怕的两岁后,孩子会开始对父母说“不”,想要自己来掌控事件。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认清界限。

类似穿什么款式的衣服、什么颜色的鞋,今天用哪个勺子吃饭等小事,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有权力自己决定。

在一些孩子不能完全掌控的事情上,父母也不要着急代劳,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提高他应对这件事情的掌控感。

比如,当孩子做出一个可能不那么妥当的决定时,家长可以将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提前告知,让他自己选择是继续还是更改。

分清界限,是保护孩子掌控感的最佳方式。父母千万不要越界,适当放手才能引导孩子独立成长,分不清界限就会让叛逆越来越强烈。

哪怕孩子会犯错也没关系,只要父母提前预知后果,让孩子心里有个底即可。

其实,培养宝宝的高情商,就渗透在日常的一件件小事中。

当孩子遇到负面情绪或困难时,能不习惯性以哭闹解决问题,而是尝试着自己克服或寻求帮助,就说明父母的教育成功了。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