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其實這中間有非常複雜陰險的政治考量。

  首先在光緒親政以後,舉國都在等待慈禧交出權力。

  慈禧面對這樣的壓力,又不願意放棄權力,於是提出用修建頤和園來作為交換。

  01

  光緒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這樣一來,擺在光緒面前的問題就成了:修好頤和園才能真正獲得權力。 修建頤和園的工程,其中存在的貪汙腐敗實在是觸目驚心,往往是被貪汙的銀子超出實際工程支出的好幾倍甚至十倍以上。

  慈禧對這個情況心知肚明,但是卻不查辦,因為修頤和園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由於貪汙巨大,修建頤和園的花費遠遠超出預算,經費缺口甚至超出戶部全部的存銀。

  戶部尚書閻敬銘拒絕向頤和園工程投入如此巨大的款項,於是被罷免。

  光緒的老師翁同龢接手戶部。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李鴻章曾經彈劾過翁同龢的哥哥,所以他與李鴻章有仇。

  而翁同龢又不是林則徐那種先公後私的人,所以自從他當上了戶部尚書,就把全部經費投入了頤和園,而駁回了北洋水師所有的經費申請。

  因為在他看來最重要的事情無非是兩件:

  第一,不要得罪了現在的頂頭上司慈禧;

  第二,讓自己的學生光緒儘快掌權。

  02

  李鴻章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李鴻章作為北洋軍和淮軍的實際掌控者,是漢族大臣中首屈一指的實力派。

  在左宗棠死後,已經無人可以與他拮抗。

  關於這件事,大家也別太同情李鴻章,他對左宗棠手下殘害手段也很勁爆老王寫過:想滅左宗棠,必先幹掉胡雪巖!

  這時,他的地位就變得很尷尬了。

  因為他是漢人,慈禧和光緒不信任他;

  但是他的實力最強,也最懂洋務,慈禧和光緒又必需依靠他。

  這樣一來,對於慈禧和光緒來說,李鴻章的力量太強是不行的,這會讓他們擔心出現改朝換代的情況;

  而過度削弱李鴻章也不妥,這等於是砍掉自己的手臂。

  所以在這個時候,尺度的拿捏就很關鍵;

  同時值得指出的是,他們對李鴻章說的話不會完全相信。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很詭異的局面: 李鴻章察覺到日本正在大力發展海軍,準備與北洋水師決戰。

  而北洋水師多年沒有添置和更新武器,這時已經漸漸落後於日本。

  光緒與慈禧並不清楚這一點,而且他們也不相信李鴻章的奏摺。

  因為在他們看來,李鴻章會不惜誇大其詞也要擴充自己的實力。

  03

  合謀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在慈禧和光緒眼中,這件事無非是兩種可能性:

  第一:北洋水師擊敗日本,同時自己也受到相當的損失,這樣李鴻章的實力會受到一定的削弱,退回到與各地督撫相當的水平。

  這是最理想的情況。

  第二:北洋水師輕而易舉完勝日本,李鴻章的實力再次提升。

  這就很可慮了,因為人的野心會隨著實力的提升而膨脹,皇位可能易主。

  而後來實際發生的北洋水師被日軍全殲的情況,他們根本沒料到。

  所以,在甲午戰爭開始前,慈禧和光緒都在有意無意的拖延李鴻章撥款的請求,目的就是防止他的實力過快增長。

  04

  翁同龢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同時,對於戶部尚書翁同龢來說,他希望李鴻章倒臺。

  而讓他倒臺有幾種方法:

  第一:讓李鴻章功高震主,引起慈禧和光緒的猜忌。

  這是玩火,一旦玩過頭李鴻章反而有可能變成皇帝。

  第二:讓李鴻章的實力逐步瓦解,變成一般的地方督撫,然後再羅織罪名將他擊敗。這個辦法最穩妥。

  第三:讓李鴻章栽個大跟頭,直接把他放倒。

  這個無疑是最優解,但是在翁同龢看來是很困難的。

  所以,翁同龢選擇了第二個方法。

  具體的實施方案就是想方設法為李鴻章製造障礙,同時找準一切機會攻擊他。

  而翁同龢本就是戶部尚書。

  李鴻章想從戶部拿錢就更難了。

  05

  夾心

  對於李鴻章來說,北洋水師和淮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絕對不容有失。

  但同時,他也害怕慈禧和光緒的猜忌,所以在擴軍的問題上是有顧慮的。

  畢竟北洋水師已經號稱遠東第一了,這麼強大的海軍,還要繼續擴充,必需要有一個過硬的理由。

  但是很可惜,當時直接的威脅只有日本,而日本在慈禧、光緒和滿朝文武的眼裡就是個蕞爾小邦不值一提。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所以李鴻章除了向朝廷申請,並不敢自己去籌錢,就是因為害怕引起過多的猜忌。

  對於李鴻章來說,這個問題有幾個解決的可能:

  第一:想方設法得到大量軍費,擴充北洋水師,並擊敗日本。

  但是這樣一來有可能等不到開戰,自己的腦袋就沒了。

  第二:得到部分軍費,維持北洋水師的戰鬥力,並與日本展開一場有限度的接觸戰。這對李鴻章來說是比較理想的結果。

  第三,得不到任何經費,避免與日軍開戰,保存北洋水師。這也是他最終無奈選擇的方案。

  可惜慈禧光緒和滿朝文武並不瞭解情況,並逼迫他接受了第四種方案:得不到軍費,仍然與日本進行決戰,北洋水師被全殲。

  06

  輸光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在這場政治較量中,輸得最徹底的是李鴻章,他失去了最大的籌碼北洋水師,並揹負了喪師辱國的罵名,由於其後他被派去日本簽署馬關條約,李鴻章又背上了漢奸的罵名。

  從此無論實力還是威望都一蹶不振。

  對於慈禧來說,她成功的解除了來自李鴻章的威脅。

  從此李鴻章由一隻老虎變成了一條狗,完全受慈禧的驅策。

  同時她還收穫了一個意外之喜,就是光緒的威望也因為戰敗遭到了打擊,使得她繼續掌權的阻力大幅度降低了。

  對於光緒,他不再感受到來自李鴻章的威脅,但是由於戰爭發生在他親政之後,所以他也是政治上的輸家,作為皇帝,他的威望遭到巨大削弱,親政的基礎被破壞。

  至於翁同龢,他暫時收穫了屬於他的勝利,意外的得到了最優解,直接撬翻了李鴻章。

  但是很遺憾,他沒弄明白,他的全部政治資本都來自光緒。

  所以最終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跌落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清廷內部的這番較量,要說真正的勝利者,也許只有日本。

  日本從此告別了孱弱而死氣沉沉的亞洲,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西方列強。

  

07

  

  首先,人做決定往往不是基於單一理由,慈禧要求修建頤和園也是一樣。

  文中主要講了與北洋水師相關的方面,其實是非常片面的。

  慈禧個人的慾望(統治者坐擁天下,慾望總是不斷膨脹的)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她並不覺得動用北洋水師的錢來給自己修個遊山玩水的地方有什麼不對,因為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她自己的錢,愛怎麼用就怎麼用。

  我個人估計,在她心目中,錢花在頤和園上反而更值得,因為自己可以從中受益,至於去買船買炮買彈藥,反而是資助別人。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性也值得考慮:這是一個政治測試。

  類似慈禧這樣的統治者,其執政的合法性是有瑕疵的,在這種情況下她必須培植僅僅忠於自己的班底。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而如何篩選出這樣的班底卻是一件很難把握的事情——正所謂人心隔肚皮。

  而一旦挑選錯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歷史上趙高才會玩“指鹿為馬”的戲碼——以一件明顯錯誤的事情來測試手下的忠誠度,同時也是一種公開的表態,俗稱投名狀。

  明朝時魏忠賢的生祠也是如此。

  而在慈禧這裡,就是頤和園。

  只不過到了慈禧這裡,手段變得溫和而隱蔽了:服從我的,便一同來支持修園子,一起來貪汙;

  不支持我的,類似閻敬銘這樣冥頑不靈的,就回家去吧。

  另外,對於李鴻章,以前總是聚焦於他的地主階級身份,對他的功績與努力比較忽視;

  後來不以階級立場來衡量他以後,往往又對他的歷史功績過於高看。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客觀的。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李鴻章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官僚,並沒有真正的西化。

  他與翁同龢等人的區別其實僅僅在於他掌握了更多的來自西方的信息,所以在判斷上能夠更接近事實一些。

  正如梁啟超所說,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該做的事情,李鴻章不能也不會帶給中國真正的西化(現代化)。

  我曾經和很多人一樣,對光緒非常惋惜,從他對待百日維新的態度上,覺得他可能是當時中國的一個希望,不過後來還是想明白了,他也不可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好的東西。

  一個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的人,他的心智會發育成什麼樣子實在是讓人沒有信心(當然,這並不是他的錯),從他的言行來看,他也不具備一個帝王的素質(甚至崇禎在這一點上都遠遠超過他)。

  北洋水師的勝負在我看來是無關大局的(僅就對中國而言)。

  當時中國的落後是全面的落後,就算僥倖贏了一場,也無非是讓清廷在剩下的十幾二十年當中體面一些罷了。

  

慈禧不傻嗎,為什麼要挪用那麼多經費給自己做壽?

  一頭垂垂老矣的野豬和一隻骨瘦如柴的餓狗之間的打鬥,無論誰贏誰輸也不過是西方列強眼中的笑料罷了。

  

  

END

更多精彩請關注必記本!

文章來源:zhihu.com/question/21665000/answer/780129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