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需建立衔接机制

点击蓝字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需建立衔接机制

关注我们

如何在2020年之后,做好产业扶贫成果和产业兴旺的衔接机制至关重要,要在继承和发展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瞄准主体和对象的转变,重视市场在发展中的作用,做好近期和长期的规划,突出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力量。

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郭建兵 刘易辰

产业扶贫政策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能够很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涓滴效应”,同时产业扶贫能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可以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有效防止贫困户返贫,提高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在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各地政府在产业扶贫发展之中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资金,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可见产业在乡村发展之中的重要地位,未来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但是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明确,如何基于现有产业扶贫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村的产业,分析内在的衔接机制。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需建立衔接机制

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产业兴旺?

产业是根本。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社会发展:一是通过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可以带动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可以通过土地和资本等资源入股到产业发展之中,获得资产收益性收入;四是可以通过产业发展影响基础设施和生活的改善。产业发展可以充分调动乡村存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人才等资源。产业发展会带动就业,产业发展好,将能够留住或者吸引回乡村里面的人,也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在家门口如果可以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赚到钱,将不必外出打工。如果没有人才,将很难实现乡村振兴。当前农村存在部分土地资源闲置和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如果能够很好整合这些土地资源,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将会引导一些人进行返乡创业。例如,河北省曲阳县孝墓镇孙家庄村充分利用村内闲置的土地,按照700元每亩每年的标准对土地进行相应的流转,现在发展出约2100亩的苹果种植基地,创建独立的品牌“西旦沟”,建立起省级的农产品示范区,进行有机认证,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使得部分劳动力在当地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增加了农民闲置土地的租金收入。

兴旺是目标。当前在精准扶贫的过程和乡村前期发展之后,已经存在部分的产业,但是当前存在的产业仍然是无法完全满足“兴旺”的目标。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效,各地可以根据当前的经验,确定未来在乡村振兴之中的主导产业,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一股了之”的情况,只让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没有让贫困户参与到相应的经营活动之中,只把相应的扶贫资金投入到当地较大的企业或者合作社之中,这样将不能很好真正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无法增强当地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避免过分同质性,同时也一定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力量,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系统内容。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产业兴旺,在某种意义上是经济层面的发展,地区发展必须依靠产业,乡村建设也必须依靠产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转移和接受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容易带动当地的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留得住劳动力。产业兴旺作为首位,要求在发展过程之中,必须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乡村存在的各种资源,可以考虑当代“乡贤”的作用和力量,吸引其回乡进行投资和

创业。产业兴旺,需要各个方面进行协调配合,形成有机统一整体。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需建立衔接机制

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产业兴旺,在某种意义上是经济层面的发展,地区发展必须依靠产业,乡村建设也必须依靠产业。

如何有效衔接?

我国将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将脱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地区将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如何做到产业扶贫成果与产业兴旺的良好衔接和发展,研究认为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经验与教训借鉴。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全国各地一定是在不断探索,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可以进行充分的学习借鉴,总结在产业扶贫过程之中好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进行相应的推广。产业发展不应该是政府的“独角戏”,应该是充分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好的方式,必须进行借鉴,做好产业扶贫成果与产业兴旺的一脉相承。针对在实践之中的教训,也必须充分重视,发展产业必须有引导,不能进行简单的“发钱发物”,这样将无法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发展,更不能“一股了之”,不参与到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二是产业发展针对对象转变。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主要瞄准的对象是贫困户,而贫困户相应的能力可能有所欠缺,产业扶贫中的产业更多是希望贫困户能够参与到其中,相应的瞄准群体也较小。在产业兴旺过程中,必须做好产业瞄准对象的转变,瞄准的对象不应该只是产业扶贫过程之中的贫困户,而应该是乡村发展中的全体人口。因此不仅应该巩固当前产业扶贫的结果,更应该发展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产业。不同产业的经济效益有所差异,在产业兴旺的过程中,要注意需要不同层次的产业,不能只是简单的产业,例如可以形成全产业化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高附加值的部分留在乡村内部,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充分融合。产业兴旺的产业应该是多元化、有自身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并充分重视发展的质量、避免高污染的产业,深入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把握新的五大发展理念。

三是必须充分重视市场作用。在当前产业扶贫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贫困户自身的特点,产业发展一般不会特别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的是带动贫困户的作用,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也直接投入了较多的财政资金,来支持产业的发展,实现多种方式的带动机制。但在产业兴旺的过程中,应该要求政府承担好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责任,履行好服务的职能,政府在发展之中的直接推动力量应该逐步减少。产业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的调控,但是更需要市场发挥作用,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和激活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调研中发现,部分产业扶贫的产业如果离开政府,将可能很难生存,因此在未来产业兴旺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这一部分。

四是注重近期和长期规划。产业扶贫的项目更多的是解决当前贫困户产业发展的问题,而产业兴旺,更应该在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产业扶贫契合当前扶贫发展要求,未来更加应该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不容置疑产业扶贫的成果一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也是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重要动力,通过未来产业兴旺,将会更好巩固产业扶贫的成果,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是加强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集体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很多是依靠出租集体的资产获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存在产权不清晰、效益水平低和单一化等不足之处。促进产业兴旺需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之后,可以增加集体的力量,充分利用集体经济的收益集中力量办事,例如改善村中基础设施和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等。据调研了解,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会投入一部分钱到村集体,要求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村一级作为与老百姓直接接触的单位,在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到乡村的发展。

产业扶贫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2020年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将由脱贫攻坚战转移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之中,产业必须先行。如何在2020年之后,做好产业扶贫成果和产业兴旺的衔接机制至关重要,要在继承和发展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瞄准主体和对象的转变,重视市场在发展中的作用,做好近期和长期的规划,突出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力量。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图 文 来 自

2019年底12期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需建立衔接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