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語文老師為什麼很少有成就感呢?

語文考試為什麼所考和平時的所學不對應呢?

原因很多……

有語文學科自身知識點的廣而散;

有大家都浸泡在漢語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語文素養相差無幾;

……

但是,有一種傷害千萬不能忽視,因為它是人禍,不是天災,它叫——

教研員無能。

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區縣級的考試,在期末的時候,一般都是縣上的教研室組織各個學科的教研員自行命題的。

眾所周知,考試命題本應是一種極其嚴肅的事情。因為,考試的方向決定著教學的方向,考試的方向決定著學習的方向。

考試不僅僅具有甄別作用,更有導向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教育的方向,教學的方向,師生共同前行的方向。

可是,教研室的這些大佬們,卻常常視考試命題為兒戲。

NO1,他們不是命題,而是“複製——粘貼”。

一般來說,這些教研員們幾乎很少自己命題。他們不會自己找一篇語文閱讀,然後自己設計一些問題,再製定答案。

不,他們不會這樣做。

這樣做,太慢,太累。

為了方便起見,他們一般都會選題。

從現成的試卷中,或是歷年的中考試題中,或是網上,“複製”,“粘貼”試題。

看起來,似乎選題的路徑很多,其實不然,不管是市面上出售的試卷,還是網上的試題,其實絕大多數都來自全國各地歷年的中考題中。

不信,你試著將這些教研員們命的試題,輸入“百度”搜一搜,一搜就露餡了。

也就是說,本來是用來檢測初三畢業生水平的試題,被這些教研員們“複製——粘貼”過來,用來做初二,甚至初一學生的考試題目。

試問一聲: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在語文素養上的水平是相同的嗎?

如果是,我們為什麼還要上初三,還要繼續學習?上個初一,初二不就達到目的了嗎?

如果不是,用從中考中選來的試題對初一初二的學生進行檢測,能考出真實可信的水平嗎?

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NO2,他們選題,落後陳舊。

他們選題,選得落後、陳舊。

舉個例子,從去年開始,市上在中考備考會上已經明確表示:對於說明文的考試,不再像過去那樣,出一篇說明文,然後問它的說明方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說明順序是什麼,哪個加點字能否去掉,為什麼……

因為,這些問題,長期以來,一線老師已經總結出一套固定的答題模式。套用這套固定的答題模式,學生大多能夠得分。這類題目已經考不出學生對於說明文的理解水平。

加之,在日常生活中,讀說明文,更多的是一些說明書之類的實用文體。

故,從去年開始,對說明文的考察,中考已經用非連續性文本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察了。

但是,由於這是一種全新的考察方式,這類題目,網上可供複製的資源較少,教研員在命題時,難以做到“一粘一大把”。

所以,今年在考試的時候,教研員還是“穿新鞋走老路”,平時在開會的時候,傳達的是新的考試命題方向,但是在實際出題考查的時候,還是一篇古古板板的說明文,再加上“說明方法,有何作用;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的精確性,能否去掉某字”等的考查題目。

你說,這樣的考試命題,能引領教學的方向嗎?

這樣的命題,讓一線教師情何以堪???!!!

大家在複習的時候,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說的是中考的新動向,可是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教研員卻用的是老考法。雖說,新舊考法,對於好學生來講,到也無妨,可是總讓人覺得有些……

唉!

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NO3,他們選題,不考慮編者意圖。

其實,新的部編本教材,除了按主題組織單元以外,編者們在編選課文時,還有另外一條主線,即語文知識。

以八年級上冊為例。這一冊語文書共六個單元,第一單元主要學習新聞知識,這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評論等;第二單元是寫人的文章,包括回憶性散文和人物傳記;第三單元是古代寫景的小品文,以魏晉南北朝時期駢散結合的小品文為主;第四單元是散文單元,學習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散文——記事寫人類,託物言志類,議論性散文和寫景抒情的散文;第五單元是事物說明文,兩篇是平實說明文,兩篇是文藝性說明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文體特徵不明,但以敘事類文本為主,五篇課文中敘事文本佔了三篇。

應該說,八上語文學什麼,還是比較明確的。

但是教研員在命題時,才不考慮這些呢?

在他們出的考試題中,古文不考敘事類的,不考寫景類的,選了一篇《富貴不能淫》的原文。這似乎也說得過去,畢竟還算得上是一篇經典。

可是,在現代文閱讀中,無論如何寫景的散文都不應是八上學習的重點,可人家偏偏就考了;說明文呢,除了前面說的題型過舊外,學生學的是事物說明文,考試題目卻是事理說明文,這個應該八下才學呀,所學非所考。

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你,一線教師分析的學習重點,永遠與教研員的不合拍。

也許,在教研員看來,語文考試,只要拿上一份語文試題都能考,根本就不用分析什麼編者意圖,學習重點,彷彿只要是個人,就能結婚生子一樣,根本不用考慮是否兩情相悅。

你說,在這粗暴的命題方式下,我們還教什麼語文???!!!

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NO4,他們制定答題,從來不管錯對。

即使制定閱卷的標準答案,他們似乎也不管錯對,不管大家對問題的理解是否存在異議。

以這次所考的古詩理解為例。出題考查的是課本上的《雁門太守行》一詩,其中有這樣一道試題:

詩歌尾聯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姐呀,《雁門太守行》是樂府古題,應該屬於古體詩吧,不算是律詩吧?既然如此,能用首聯、尾聯等律詩的專用術語嗎?

再來看看所給的答案:

運用典故,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為國捐軀的決心,表達詩人忠君愛國之情。

這首詩哪有忠君愛國?

雖然最後一句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但是這裡的“君”一定就是君主嗎?這裡運用“黃金臺”的典故,就一定是受到了君王的知遇之恩嗎?這其中有沒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意味呢?

但是,命題者不管這些,我的標準答案在這裡,你們就要執行。

無法可語,無法可語……

更不要說語文考試其他答案的僵化、唯一等問題了……

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有人說,誤盡蒼生是語文。

要我說,誤盡蒼生是語文考試。

比語文考試更可惡的是,有一種對語文老師的傷害叫“教研員無能”!!!

你說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