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除夕,我省医护人员逆行出征

有人自发报名,待命支援武汉 有人坚守岗位,与病魔争分夺秒

除夕,我省医护人员逆行出征

本报记者 吴朝香 张冰清 何丽娜

“你们孩子还小,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年。”“报名后有点慌,但想到有坚强后盾……”“我妈看到我收拾行李,一下子哭了……”

除夕夜,团圆时。但昨天这个大年夜,对浙江所有的医护工作者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大年三十。

他们有人整装待发,自发报名,待命支援武汉,面前是疫情,背后是家人的牵挂;有人坚守岗位,没有年夜饭,没有春晚,等待他们的只有一场场和病毒争分夺秒的战斗。

严丝合缝的防护衣是一身铠甲,隔离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转身的背影是最感人的“逆行”。

看到我整理行李,妈妈哭了

31岁的金莹是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护理护师,这次,省人民医院有5位医护人员将待命支援武汉,她是其中一位。

“我当时是接到护士长的电话,说武汉那边需要支援,问我能不能去,我想如果一定要有人去,我比较合适,我没结婚没小孩,家里牵挂少一点。”金莹是杭州人,当天晚上回家吃饭时,她试探着和妈妈说了一下,“一开始她还以为我是开玩笑的,还说支持,后来看到我在整理东西,她一下子就哭了。”

妈妈的落泪让金莹的眼睛也有些发酸,但妈妈忍住抽泣,下一句话又让她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她说支持我去,希望我能保护好自己。”

金莹的同事,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在这次支援中则更“硬核”。

“我们当天下午紧急召开科室会议,讨论派谁去武汉,我原以为大家都会缄默,结果各位主任争先恐后报名。最后,杨主任以‘你们的孩子都小,我的孩子已长大成年’为由,抢走了名额。”杨向红的同事说。

对此,杨向红的说法是,春节,谁都想团团圆圆,“我的孩子在外面,也回不了家过年,那就让科里其他同事过个团圆年。我的爱人也是医生,相信他一定会理解,所以也没商量,就直接报名了,唯一有点顾虑老妈会担心。”

老职工了,应该的

浙江医院ICU(一)胡伟航副主任医师说起驰援武汉,就好像说的是平常去上班,“老职工了,这些都不用说了,应该的。”

2003年抗击非典,胡伟航奋战在一线,是首诊医生。2013年禽流感,胡伟航是被指派援助杭州市西溪医院的医生,面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胡伟航只有短短的三个字:我请战。

他轻描淡写地说起了自己这次待命驰援武汉,“家里人都习惯了,我夫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她很支持我。”

这些年,胡伟航几乎没有在家度过春节,他的春节,就是在ICU的病房里,陪伴着那些患者,常常不眠不休几十个小时,而他依然只有那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应该的。

把两岁女儿托付给老人

29岁梁鹏是杭州市西溪医院护理部的男护士,他给医院写了一封申请书:自愿申请加入负压病房的病人护理救治工作。梁鹏的妻子吴敏,也是杭州市西溪医院的护士,已经进入负压病房,正在防治一线工作。两人有一个2岁半的女儿,为了工作,已将孩子交托给梁鹏的母亲照顾。

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医务科和护理部收到了10多份医生和护士的请战书,要求加入一线防治工作。

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发热门诊护士周清霞则是回家后又赶了回来。她在回老家的旅途中,接到科室人手不够的通知,主动提出回来加班,并当即买票回杭,一到单位立即投入紧张的值班的工作中。

报名后,他也有牵挂和担忧

万家团圆时,他们转身,和家人挥别,直面疫情。他们并不是无所畏惧,他们也有牵挂和担忧。

90后沈枫锋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护理主管医师,是医院这次待命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

“报名前没有想很多,报了名之后有点慌,有点紧张,但一想到医院是我坚强的后盾,也不怕了。”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呼吸内科护士长王艳红也在待命驰援武汉,作出这个决定时,她没有一丝犹豫和退缩。但她没有立刻告诉老家的父母,“等出发前,再说。”

这个春节,王艳红本打算带着女儿回老家,也提早买好了车票。12岁的女儿很期待这次春节老家之旅。

知道妈妈要加班,女儿哭了。说起家人时,干脆的王艳红不由顿了一下。

有医生在朋友圈说:“我们有血有肉有家人,但就像战士去抗洪,消防员去救火一样,穿上这身白衣,我们的职责就是救治患者。”

正如那句让人泪目的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他们转身的背后,有着家人的牵挂,他们为病患转身的同时,也有不舍和担忧,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希望逆行者们平安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