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住院隔離,該如何自我調適?

頭條情感


被隔離者可能面對的內心風暴


住院隔離的人,不僅要擔心自己的健康,還要擔憂會不會感染家人、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從而內心焦慮和負罪感爆棚。


由於大家對疫情的恐懼,加上媒體密集的報導,明明自己也是“被感染者”,卻要揹負著被視為“傳染者”的壓力。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染上這種疾病,即使只是“疑似病例”。


住院之後可能更不好受,就怕體溫一直下不來;而X光片的變化就更令人不安,深怕自己就是下一個病情變化的人。


你可能覺得惶惶不安,

一直擔心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或是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與人交談時無法一次就記得他說的事情,尤其醫護人員來解釋病情時,也需要他們重複說明數次,才能安心;


即使接受了專業的治療,也許仍感到不放心,害怕會漏掉一些事。隔離在這陌生而且單調的環境中,可能使你覺得焦躁,無法與家人、朋友見面,更讓你感到孤單。

所以你可能會感覺悲傷、緊張、不安、孤單、焦躁、憤怒、震驚,害怕等種種情緒,但是你不必太擔心,這些都是生而為人的正常反應,接納情緒本身就是最好的處理。


你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這些情緒,例如:儘量保持正常作息,儘可能讓自己如平時一般的進食、睡眠。體力許可的情形下,進行一些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等等。



與醫生保持良好溝通,尤其病情的進展,千萬不要自己猜測。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和他們分享你的感覺,即使是悲傷或焦慮的情緒,也不要羞於表達。


然而,如果你出現了下列的狀況,那就不只是一般的壓力反應,你可能處於較深的憂鬱或焦慮情緒中,請儘可能讓專業的心理衛生人員提供協助。


如果你身邊的家人朋友,出現了以下狀況,也請引起重視:

整日情緒低落,不由自主的哭泣,或是對所有事物都失去興趣;

食慾改變,例如失去胃口,暴飲暴食;

睡眠障礙,無法入眠,或醒來後就無法再入睡,或十分早醒;

體力變得很差,即使醫師覺得應該不至於如此衰弱,但仍有大部分的時間想躺在床上;

整日焦躁不安,易怒,或是極容易受驚嚇,極度恐慌;

揮之不去的無望感,無助感,無價值感,或是過度的罪惡感;有自傷或自殺的念頭;


真我心理BeMyself


新型肺炎的疫情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每天打開手機都會收到尋人(尋與病毒宿主有過接觸的)的消息,這些消息在無形中讓大眾產生恐慌,有種生命安全隨時都受到威脅。

這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面對疫情的反應;對於一些被確診的患者來說,他們的內心可能是否認的,恐懼、焦慮、壓抑,甚至會出現一定的攻擊性。

對於確診隔離患者來說,首先要去正確的看待確診、隔離這一情況,隔離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親人、朋友;是為了更好的去治療。

住院隔離的患者,被確診之後會出現否認、恐懼、壓抑、焦慮和羞恥感,這是前期正常的表現,是可以被理解的。當自己慢慢接受這一現實的時候,情緒就會慢慢的恢復一些。

如果是住院隔離患者,自己(是自己)應該怎麼調節?

一、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多和醫生溝通了解疫情的信息。

只有對疫情有個科學的認識,才能有客觀的看待。

二、客觀的看待疫情,不要過度樂觀的看待,這樣容易產生期待略差。

三、面對自己的現狀,壓抑很正常,在感覺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通過電話來和家人、朋友溝通,獲取支持。

很多時候,住院隔離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孤獨感,有甚者出現悲觀厭世的自殺行為。獲取親人、朋友、社會的支持,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對抗孤獨的能量。

面對疫情,我國官方的心理援助活動已經在進行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給一線的醫護人員、隔離患者、患者家屬、患者親人以及一些有過與之接觸的社會群體,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來去降低疫情給各類人群帶來的心理創傷。


心理學充電時間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做到行為上重視,心理上“輕視”,避免過度恐慌,戴口罩,勤洗手,有頭疼,發熱等不舒服的狀態儘早就醫,相信這些常識我們都背的滾瓜爛熟了。

減少信息源對自身的影響,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的發佈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每時每刻盯著不斷攀升的數據心生焦慮。

而是幫助我們定向把控動態,所以儘可能減少對肺炎信息播報的密集關注,對於各大散播恐慌消息的群,可以適當屏蔽或者作為主動發聲人,傳播正能量的預防措施相關的文章,以積極的心態影響其他成員。

每個人都逃不開情緒的困擾,要學會適時給心靈“排毒”,避免被它牽著鼻子走。

建議每天睡前回想3件值得高興和感激的事,能讓你對美好的事物變敏感。

希望所有人能用積極、穩定與愛應對疫情的方方面面,用互相支持來替代抱怨和指責,更不要過多恐慌。

相信醫療,有序聽從建議,保持良好的狀態,讓恐慌走向平靜。

請信任這個社會,信任身邊的人。

祝願我們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


實用心理學


住院隔離者:就像新生入校一樣的,剛開始入院,你需要花點時間熟悉一下環境,有哪些規範、權利和義務?當你完全駕輕就熟,一些不舒服的感覺也會漸漸的淡去了。

對於沒有被隔離的親屬和鄰居同事們,我們需要給他們一點時間去適應,因為這對大家來說都是第一次。短暫的異樣眼光和“被嫌棄感,”以及人際距離感的短暫變化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你要清楚,沒有必要把別人的無知——轉化為傷害你自尊的工具。(畢竟這個你也是受害者)

“住院隔離”——對普通人而講並不尋常的。面對一個陌生的而且不確定的身邊健康處境!我們常因自我環境控制力被限制而產生不滿情緒悲觀情緒,又因為空間的長期封閉,感覺孤立無援,這個時候恐懼感容易擴大化。

其實並不可怕,我們呢,只是需要學習如何正確面對“隔離”。

隔離期間你將會出現哪些負面煩人的情緒呢?

🍭突如其來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會造成一些人暫時的慌張,不知所措。這是人很自然的反應,不必過於自責,也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保持鎮定自若。過分的壓抑情緒,反而會影響後續的抗壓能力。

🍎可能會出現憤怒、埋怨。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平。這個時候你需要給自己一個適當的發洩出口,把自己的情緒垃圾及時清倒,可以給親戚朋友愛人傾訴一下,獲得他們的理解安慰與鼓勵。

🍓住院被隔離的期間,會感到孤獨、沮喪丶有拋棄感。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之下,可以同有同樣機遇的朋友,相互傾訴,相互鼓勵關懷,增強信心,消除自己心裡的陰霾。

🍩焦慮感來襲,建議你用自己的信仰活動,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祖國的醫務工作者!或者轉移注意力:比如🍗保持與外界溝通,🍕理性地獲取權威來源的內外部的資訊,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另一方面要注意,不實謠言和危言聳聽的消息都是信心的隱形殺手,要警惕)🌮加強鍛鍊身體,幫助消退焦慮情緒。

🍧🍡隨著隔離患得患失的念頭接踵而來——比如我中斷的工作怎麼辦?要是真的感染了病毒?重點來了,這個時候你需要立即轉移注意力,不要讓這些不好的念頭持續擴大化,最好是比自己做一份規律的作息時間表,有工作時段,休息時段,運動時段,進餐時段,娛樂時段,每天照做,儘可能把生活品質維持在一個水平,

因為穩定感對於應對未知感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個鍛鍊自己內心強大的挑戰機遇。


心理學高大夫


首先不怕,勇敢點,物極必反,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們還能怎麼樣呢?人身自由被限制,可能會造成緊張,焦慮,不知所措,這是很自然的反應,順其自然就行。情緒低落,悶悶不樂,覺得活著很累,應相信醫學,相信醫生,相信自己,戰勝疾病,試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



旅途語柔


住院隔離,首先要堅定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會很快痊癒,因為現在國家醫療設施、治療方法、藥物的研製等都非常先進。



在醫院裡,衣食住行都要聽大夫的安排,積極配合大夫,從心理上精神上要放鬆,把心情調試到非常愉悅,這樣就能很快的治好。



把思想盡量轉移到別的地方,比如聽新聞、從手機上和朋友聊聊天、多睡覺等等。儘量控制自己不想得病後有多麼恐懼,既然已經得了,就想辦法積極治療。


焦老師講教育


1、接納現實:接納無論是否已經感染,自己確實在隔離的事實。任何疾病,承認會比拒絕產生更少的心理壓力。

2、接納情緒:被隔離階段會有一定的心理起伏,這幾天我的幾個學生在朋友圈裡表達自己的現狀中,我也非常喜歡他們對於自身情緒的覺察和表達——“我確實每天都活在焦慮中,我也能知道,這種焦慮是有現實來由的”。焦慮分為心理焦慮和現實焦慮,由現實事件引發的焦慮,只能通過行動來緩解;而內心產生的焦慮,只能通過自身的覺察和接納才會慢慢改變。與其對抗自身的焦慮,不如學會接納焦慮是疾病的一部分——“這件事,放誰,被隔離了,都會焦慮”。

3、積極轉化:正因為被隔離,才會有時間安靜獨處;正因為沒人打擾了,才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多數牛人,都有過或長或短的獨處時光,而他們在其中都思考過類似的問題:“我到底想要做什麼?”、“活著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威斯康辛集中營的被迫害時光,每天活在人間地獄,卻不忘思考“人們為何而活”,離開集中營後寫出《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不僅為世人開智,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心理學流派;牛頓為了躲避歐洲瘟疫,不僅回老家靜養,也開創了人類時至今日仍有指導意義的牛頓力學體系。這段時光,不僅僅是活著,還可以為自己活著。

4、順其自然:如果你也沒有那麼牛,既不具備強大的自我覺察能力,也不具備高精尖的某領域專業水平。那就記住這八個字“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該好好吃好好喝好好活著就好,大部分的心病都是zuo出來的,又不是已經得病了,就算得病了又不是絕症。

總之,隔離期間,你有兩個選擇:像是健康人一樣活著(該吃吃該喝喝),活著活著就又是健康人一個,甚至有可能因為你的積極轉化成為牛人;把自己當成不正常人對待(惶惶不可終日,把現實焦慮轉化為心理焦慮甚至是焦慮症),最後即便沒有生理疾病,留下了個心理疾病(焦慮症、恐怖症或者應激障礙)。二選一,你來選。


薛藝


第一,照顧好自己

1.儘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適當的休息,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

記住,危機事件的發生會令人手忙腳亂,自亂陣腳,因此讓生活作息維持規律,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

2. 給自己列一個令自己感到愉悅的To-do清單,並執行它。

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麼事情會令自己開心。列出來,執行它。例如,允許自己哭一哭,寫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費腦子的小遊戲,運動,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體,泡泡熱水澡或沖澡,找出令你愉悅的事,與人聊天等等。

當負面情緒要淹沒你時,這些是你應該做的事。

第二,處理負向情緒。

1. 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

在危機時,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睡前不宜過份關注相關信息,不道聽途說,關注必要的信息,減少雜音。

2. 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

身為人類,我們都有一種自言自語的特殊能力,不論是大聲地或無聲地自言自語,你都能利用這種能力訓練自己克服艱難的挑戰。因此你可以這麼告訴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應付它”,“這會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歷”,“我不能讓焦慮和生氣佔上風”。

3. 運動

運動的好處在於幫你減少精神上的緊張, 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等。哪怕你被隔離,也可在隔離地方做做運動,可以很好地調整心態。

4. 正向思維

面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時,可以運用如下的思考方式:

不要只往壞處看,很多文章也許只是在販賣焦慮。注意每日的資訊中,其實正面信息是多於負面的。留意事實和數據,根據事實,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例如:發病率、死亡率、治癒率、醫療方法的發展、新的藥物等)。

多回憶在每一次遇到危機時你曾如何面對。重新肯定自己身為一個個體的能力。

以合理的態度看待事情,嘗試以更廣闊的角度瞭解問題的影響,問題會帶來短暫的影響,但長遠而言事情最終能改善及成為過去。

保持對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時期,也不要忽略在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

同理,當你很擔心自己和家人將會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建議你繼續正向思維:

·不能肯定將來會怎樣,但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可以繼續努力生活。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親人,保持個人和家庭衛生,戴口罩,以及認真洗手和消毒。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讓自己有開心的時間。


請叫我乖小夥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在住院之後,我們就面對兩個問題:

1、新身份“隔離者”的適應問題;

2、如何適應隔離生活的問題。

對於一些適應性比較強的朋友來說,這樣兩個問題並不難解決。但是一些比較敏感、情緒化、易受驚嚇、容易焦慮、悲觀的朋友來說,這兩個問題就需要注意了。


“隔離者”


需要認清的是:隔離者是一個身份,它代表的意思是,我現在需要放下自己的一些個人意願,全心全意的與醫護人員配合,共同解決自己眼前正面對的問題。

突然被隔離、被套上“隔離者”的身份,對一些朋友來說會造成心理層面的衝擊。

這裡的衝擊是很正常的,它來自:

1、進入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所帶來的內心失衡;

2、面對沒有經歷過的、不確定的事情所產生的失控;

3、內心強烈生存本能帶來的,想要擺脫現狀。

與此同時,我們會出現焦慮、不安、易怒、易緊張、失眠、食慾不振等情況。這都是我們在抗拒眼前的信息、眼前的狀況。


出現這些是很正常的。請一定不要因為出現這些而深陷裡面,覺得自己的問題一定特別嚴重。這是基於生存本能出現的正常表現。同時呢,隨著慢慢我們對這個身份和眼前的狀況有所適應了之後,就會好起來。

這時候需要我們平和、冷靜的面對自己眼前的狀態,同時選擇相信醫護人員、相信科學技術。

面對未知的事情,我們的內心肯定會出現不安,但是信任則能夠平復我們內心的不安。換句話來說,我們對這個不專業,既然已經需要隔離,我們就聽從專業人的指揮,就不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操心。

這時候自己考慮的事情應該是:在有限制的條件下,我可以做些什麼。


既來之則安之

適應性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寶貴的能力,雖然它有高有低,但卻能夠協助我們渡過一些艱難的狀況。

而所謂的適應性,其實就是“我暫時拋棄我的個人訴求,而是在個人訴求與現實約束之間找到具備可行性的生存空間”。就比如,這會兒我暫時被隔離了,這可能代表了我的活動區域有限,但不代表我沒有活動區域了。那麼,我就不能要求自己要去哪兒、要去哪兒,而是在有限的活動區域內做一些事情。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增加與他人交流;

2、增加適度運動;

3、增加自我鼓勵;

4、靜心梳理去年一整年;

5、做一下明年的規劃;

6、利用難得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做一些學習等。


我們活在之前的生活狀態裡,突然變了一種生活,內心自然是難以接受的。而這時候,如果我們主動在有限的範圍內去“苦中作樂”、去過好當下,那麼我們很快就會適應眼前的生活。

這時候內心的衝突就會減少,減少之後,我們的心情就會變好,免疫力也就會提高,我們就具備了更多走出“當下困境”的有利條件。

這時候我們不僅保持了狀態,而學習瞭如何在困境中生存,那麼在未來遇見一些小風浪的時候,也就可以輕易的跨過去。


那麼其實這部分的核心邏輯並不複雜,就是:

1、相信醫護人員;

2、醫護人員做好自己的事情;

3、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

4、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不給醫護人員添亂、不給自己添亂,是在助力醫護人員解決問題;

5、有了我們更多的協助,醫護人員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藥物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所以請一定要放平心態,找到自己在限制條件下能做的事情,然後用心去做好。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加油!


老友手札


住院隔離除了謹遵醫囑之外還要非常注意的就是心理方面的調試。

鍾南山院士曾經說過:“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言下之意,心理健康對於我們在對待疾病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科學的對待目前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人類對於任何疾病都是有自身的免疫力的,所以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便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在目前並沒有特別的藥物可以治療此種疾病的時候,醫院醫生採用的也是針對各種症狀的治療。而免疫力的提升跟我們本身的心態心理有關,相關科學研究也證實了人在愉悅、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抵抗力是最強的。

所以,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接受目前生病住院的現狀,與疾病同行。一旦抵抗力上來離康復也就不遠了。而消極、糟糕的心情只會助紂為虐病毒的侵襲。

那如何保持心情的輕鬆愉悅呢?

方法1:回憶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包括人和事,讓自己再次體驗美好。

2、盤點自己做過的有意義的事情,為自己點贊,輕聲對自己說:你真了不起,你一定可以戰勝病毒。

3、與親密的人電話聯繫,接受他們的關心和問候。

4、不過多去關注病毒的信息,遵醫囑,相信醫院和醫生有能力幫助自己戰勝病毒。

信念是一副很重要的“藥引”,有時候起的作用大過很多東西!祝願各位正在與病毒抗爭的夥伴都能早日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