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贴福习俗及倒贴福字的由来


贴福习俗及倒贴福字的由来


我国广大城乡,由南到北,由西到东,喜庆节日,都有一个贴福字的习俗。尤其是春节,各家各户在方方正正的大红纸上,对角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端端正正地贴在堂前和门上。谈起这一习俗,还有一段原由。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微服私访,来到一个小镇上,见许多人围观一幅画,画面是一个大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朱元璋很不高兴,国为他的马氏夫人正是淮西大脚女人,误以为这是有人在讥讽他。回宫后,立即吩咐手下军士查办此事。一是要追查画画人,二是处罚围观人,但军土查来查去总是查不清白。无奈之下,只好想出一个法子,凡是没有围观和不怀疑画画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上一个用红字写的“福”字,许多围观的人,也仿效军士,贴了一些“福”字,凡是没有贴“福”字的家户,均拉出去处以刑罚。以后每年除夕,不少地方都流传贴“福”字的习惯。由原来的“避嫌”之意,发展成为了“祝福”之意。这便是贴“福”字习俗流传的真正缘故。

贴福习俗及倒贴福字的由来


而在春节,民间一般都在自家的门窗外倒贴个红“福”字,人们约定俗成,以图个喜庆、吉祥。那么这个习俗是如何来的呢?

此俗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正值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自己的主子欢心,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一家人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牵连到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也合情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没学问的奴才,还真想出这种招式呢!”遂赏管家和那家人各五十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贵府传到平常巷陌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图吉利。

贴福习俗及倒贴福字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