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罗旭芳:抓住市场机遇,向年出栏7000万头战略目标迈进|新年问大咖

罗旭芳:抓住市场机遇,向年出栏7000万头战略目标迈进|新年问大咖

本期大咖:温氏股份副总裁罗旭芳

作为中国农牧业的龙头,温氏在2019年经受非瘟考验中的表现也令行业十分关注。最终温氏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猪鸡板块均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农财宝典《新年问大咖》栏目也专访了温氏股份副总裁罗旭芳,请他回顾了温氏在2019年是如何应对非瘟的挑战,成功实现防非复产,并畅谈温氏如何看待2020年的养猪业格局,面对未来将如何实现长远的战略目标。

农财宝典新牧网:2019年,行业风云激荡。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战绩如何?您是否满意?取得了哪些突破?

罗旭芳: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市场猪肉供给偏紧,带动禽类产品价格。温氏股份抓住了这一机遇,全年销售肉猪1,851.66万头,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6.57%;全年销售肉鸡9.25亿只,同比增长23.58%。公司获得了理想的业绩,营收和利润实现双突破。

农财宝典新牧网:防非和复产是当下行业最热的主题。贵公司在防非复产方面主要有哪些经验?

罗旭芳:从2018年8月份开始,国内养猪业持续受非洲猪瘟影响。温氏养猪人在与非瘟抗争中,从思想认识、生物安全理念、防疫硬件配置以及措施执行力度都有了极大提升,并逐渐成长起来,是温氏养猪业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农财宝典新牧网:有人说,非洲猪瘟令中国猪业将快速寡头化,中小养殖户乃至中型养殖企业将大量减少。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未来中国猪业的结构会是怎样的?

罗旭芳:官方数据显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从2007年的31.7%上升到2018年的49.1%,过去10几年里,每年平均有500万中小散户退出。疫病、成本和环保推动了行业的周期波动,也推进了行业的规模化进程。

非洲猪瘟作为周期波动中的“疫病”因子,由于缺乏有效疫苗,会对养殖户规模和群体造成更快的结构调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型养殖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上的优势,做大做强,快速弥补小散户退出后的空白,有利于社会产能恢复和发展。

《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产业素质明显提升,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以上。

农财宝典新牧网:2019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行业大事有哪些?

罗旭芳:2019年,国家在2019年下半年密集出台了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相关稳产保供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将持续为中国养猪行业提供发展动力。

农财宝典新牧网:2020年,在生猪养殖方面的规划是怎样的?

罗旭芳:2020年是温氏股份“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养猪事业部按照公司年上市肉猪7000万头的战略目标,从持续深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战略布局,科学扩产增产,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推动养猪业务高质量发展。

农财宝典新牧网:关于2020年,你最想对行业同仁和公司同事说的一句话什么?

罗旭芳:直面挑战、练好内功、抓住机遇,共同推动中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采访记者:农财宝典新牧网吴昊晖

标签

  • 罗旭芳3
  • 温氏31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