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風
原因很簡單,潛艇打不過啊。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潛艇的主要攻擊方式是“偷襲”,離開這個方式的話,潛艇根本無法與軍艦硬碰硬的懟。
無論是一戰的潛艇,還是二戰的潛艇,還是現在的潛艇,全都是一樣,它們的戰鬥優勢在於隱匿,繼而通過偷襲的方式幹掉麻痺大意的敵人,令人防不勝防。
是的,如果水面艦艇有提防的話,那麼潛艇便不靈了。而且對於驅逐艦、護衛艦這類具備專用反潛功能的軍艦來說,它們簡直是剋星一般的存在,潛艇遇上它們,往往考慮的是如何逃跑,而不是怎樣對決。
我們知道,潛艇的排水量都會分為水上和水下,採用的動力也分為水上水下。例如一艘常規潛艇,它會在水面上通過柴油機航行和充電,下潛後通過電動機推進。正因為如此,潛艇的水下航速極為緩慢,一旦被驅逐艦發現,根本連逃跑都做不到。
有人會說,那麼核潛艇難道也不行嗎?
當然,核潛艇在動力上更強大一些,核電能源可供潛艇長時間的水下航行,然而為了照顧水下靜音性,就算是核潛艇也不敢在水下全速航行,它們會選擇最低功率,甚至有時乾脆關閉推進,僅憑洋流航行。
這一切都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生存率,畢竟潛艇是個見光死的東西,一旦被軍艦發現,幾乎就等於給判了死刑。
潛艇的武裝極為單一,過去只有魚雷,現在多了點導彈,然而僅憑這點東西很難對付軍艦,二戰時的潛艇主要以運輸船為打擊目標,碰上軍艦護航,哪怕是德國“U艇狼群”也不敢觸黴頭。
二戰潛艇完成一次攻擊非常麻煩,它們根本無法追上水面船舶,所以想發動攻擊,必須進行預先偵察,繼而按照航線進行預判,然後想辦法從水面加速航行繞到前方蹲守,或者乾脆發信讓前方的其它潛艇準備,這樣才能攻擊到運輸船隊,U艇“狼群”便是這麼作戰的。
而發動攻擊也沒那麼簡單,二戰潛艇需要航行到至少潛望鏡深度,然後再對目標發動魚雷攻擊。魚雷事先需要進行定深操作,以使之能夠攻擊到船舶的水線。定深太淺,魚雷在水面航行,很容易被發現躲過,還暴露潛艇位置。定深太深,魚雷乾脆從船底穿過去了。
有時候還會遭遇魚雷故障,這種事情二戰中比比皆是,簡直令艇長們欲哭無淚。可以說,潛艇根本只有偷襲能力,而無海戰能力。當然了,二戰有些潛艇上有炮,只要膽子大,儘管上去莽。
即便現代潛艇擁有導彈發射能力,使之具備一定的反艦水平,但這種事兒還是聽聽即可,千萬別以為潛艇真能鬥艦。潛艇連對海雷達都不具備,作戰時連個電磁波都不敢洩露,通訊都靠長波傳遞短訊,它們發射反艦導彈攻擊軍艦的機會無限接近於無。
實際作戰中,艇長們寧願蹲到死碰漏網的運氣,也不願意冒死與軍艦打必輸的戰鬥。試問你連探測範圍和攻擊手段都比別人少,兩眼一抹黑在水下飄著,哪什麼跟設備全開的軍艦打?
現代潛艇的任務則發生了一些改變,比如戰略導彈核潛艇,它們負擔的戰略值班任務,通過攜帶的核彈道導彈威懾他國,就算國家末日來臨,它們也會在最後的時刻給敵人補刀。而這種潛艇是壓根不負擔對艦任務的,太浪費了。
執行對艦攻擊任務的是攻擊潛艇,它們負擔著反潛、反艦、封鎖航道等海戰任務,但是呢,即便是核子攻擊潛艇,除非有嚴密的戰術措施,否則它們也輕易不會對驅逐艦等單位發動攻擊,這還是那句話——打不過。
二戰時的驅逐艦就已經擁有深水炸彈、聲吶、反潛飛艇等裝備,它們一旦探知潛艇信號,就會像聞到腐肉的禿鷲一樣躥上去。而航速緩慢的潛艇很難逃生,對方只要把疑似信號點放到海圖上,再估算下潛艇大致的航速,用圓規畫個圈就能定出反潛範圍。接著使勁丟深水炸彈就行了。
二戰軍艦欺負潛艇的歷史堪稱黑暗,什麼撞沉的、炮沉的,1943年美軍驅逐艦奧班農號發現日本潛艇,抽了一籮筐土豆下去,竟然嚇得日本潛艇自己觸礁撞沉了。
如今的驅逐艦更厲害,得益於現代發達的傳感器和電子技術,潛艇想躲藏越來越難,所以才有了冷戰時蘇聯潛艇下大洋,載機巡洋艦負責武裝掩護的情況。
現代驅逐艦已經不是二戰那種小身板了,它們已經基本擠掉了巡洋艦的地位,動輒6000噸、7000噸,9000噸和10000噸的也不鮮見,我軍055、世宗大王、愛宕、伯克FlightⅡ以上都有萬噸左右的水平,它們帶有反潛直升機,帶有先進的反潛聲吶,反潛導彈、反潛魚雷等武裝眾多,潛艇在它們面前露出馬腳,大概率變成死魚。
此外,有條件的國家可不會艦隊艦的打仗,他們的驅逐艦會招來固定翼反潛機和航母艦載反潛機,遇到這種情況,潛艇連逃跑都是種奢望。
王司徒軍武百科
潛艇作為深海“幽靈”,經常潛伏在海面下,很難發現其行蹤,因此顯得神秘莫測。但是潛艇也並非沒有對手,潛艇也會害怕水面上的驅逐艦或者護衛艦,因為這些水面艦艇往往會搭載強大的反潛裝備。那麼,驅逐艦或者護衛艦上的哪些裝備具有反潛能力呢?或者說,潛艇為什麼會害怕驅逐艦或護衛艦呢?
第一,驅逐艦或護衛艦通常會配備反潛聲吶系統,能夠發現潛艇蹤跡。
反潛作戰是驅逐艦和護衛艦的主要職責之一,儘管不同型號的驅逐艦或護衛艦會擁有不同的武器和船電系統,但是反潛聲吶系統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反潛聲吶系統是利用可在海水中傳播的聲波作為信息載體,來探測和搜索水中目標的一種反潛系統。現代化的反潛聲吶系統不僅可以搜索到潛艇等目標,還可以對目標進行識別、定位和跟蹤,潛艇一旦被反潛聲吶鎖定就很難逃脫,因此反潛聲吶系統可以說是對付潛艇的法寶之一,潛艇必須想方設法提高隱身能力,避免被反潛聲吶發現。
比如說法國和意大利聯合研製的FREMM護衛艦,就配備了完善的反潛聲吶系統。幾個型別的FREMM護衛艦都配備了TUS-WASS 4100CL型聲吶,反潛型的FREMM護衛艦還特別加裝了CAPTAS低頻拖曳聲吶陣列。再比如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安裝的AN/SQQ-89反潛系統,不僅包括AN/SQS-53艦殼主動聲納和AN/SQR-19被動戰術拖曳聲吶等反潛聲吶系統,還融入了反潛武器系統和火控系統,擁有強大的反潛作戰能力,普通潛艇遇到了肯定要繞著走。
第二,驅逐艦或護衛艦基本都會安裝反潛武器系統,比如說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深彈等。
為了對付水下潛艇,驅逐艦或護衛艦搭載的反潛武器也經過了不斷升級。現代化的驅逐艦或護衛艦,通常都會安裝先進的反潛武器,包括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深彈等。這些武器一般由專用的武器系統發射,也可以使用通用型垂直導彈發射器發射,還會配備相應的火控系統。
FREMM護衛艦的反潛型號配備了“米拉斯”反潛導彈,長度為6米,直徑0.46米,全重800千克,有效射程55千米,使用“奧托馬特”反艦導彈的發射裝置,採用火箭助推增速並由渦噴發動機作為巡航動力,性能十分先進。“薩克森”級護衛艦安裝了2座三聯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填裝和發射MU90反潛魚雷,該魚雷的戰鬥部重34千克,可以擊穿20毫米厚的潛艇外殼、2米厚的壓載水艙和40毫米厚的壓力艙殼。
第三,驅逐艦或護衛艦通常會搭載反潛直升機,它是剋制潛艇的有效裝備。
現代化的驅逐艦或護衛艦都能夠搭載反潛直升機,能夠有效剋制水下潛艇。反潛直升機能夠攜帶和投放反潛聲吶浮標,對水面進行監視,還能使用魚雷對潛艇等目標進行攻擊,是對付潛艇的有效裝備。
FREMM護衛艦能夠搭載1~2架NH-90反潛直升機,配備了2個吊方式聲吶浮標,安裝了2枚反潛魚雷和相關設備。“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搭載2架SH-60系列反潛直升機,安裝了LAMPS III機載多用途反潛武器系統,是AN/SQQ-89反潛系統的一部分。SH-60反潛直升機可在目標附近海域按矩形投放聲吶浮標,將獲取的信號通過無線電傳送給直升機進行分析,然後再使用主被動聲吶浮標或磁探儀,進行最後的確認,最後對目標潛艇發射魚雷。
綜上所述,潛艇雖然很隱蔽,很難被發現,但是仍然懼怕現代化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因為這些水面艦艇通常會配備完善的反潛武器和裝備,能夠發現和攻擊潛艇。
老豆說軍武
潛艇什麼時候怕過驅護艦?一戰期間德國U–9號艇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克雷西號、阿布基爾號號、胡格號三艘排水量12000噸裝甲巡洋艦!而且在一戰、二戰期間德軍的潛艇也給了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大損失!即便是盟軍建造了數倍於德軍潛艇的護航艦隻和大量的遠程水上反潛機甚至是遠程飛艇也並沒有完全壓制德軍潛艇,直到德國投降仍然有近400艘各型U艇在役。
從海軍作戰的要求來說,潛艇在設計上就是一種水下兵器,不可能在艇身上安裝多少武器,二戰期間的潛艇最多在前甲板上安裝一門中等口徑的甲板炮(VⅡ型88毫米、ⅠX、X型105毫米)這樣孱弱的火力根本沒法和水面艦艇對抗,比如說:二戰期間美國建造數量最多的“弗萊徹級驅逐艦”有5門127毫米艦炮,只需命中德軍潛艇一發把潛艇的耐壓殼體打穿,潛艇就完蛋了!所以,潛艇由於作戰性質的原因在海面與驅護艦對抗就是以卵擊石。
德軍X型大型遠洋潛艇上安裝的105毫米甲板炮,主要用途就是炮擊沒有武裝的商船的,後來盟軍也給商船進行了武裝,安裝了幾門76毫米艦炮由隨船的海軍操縱...德國潛艇也就不敢肆無忌憚了。但是,潛艇潛入水下後與驅護艦的的對抗就不在是水面那樣束手就擒了,由於海水屏障的作用驅護艦是很難發現準確發現潛艇的位置,只能是往大概的方向投擲深水炸彈。
深水炸彈在二戰期間是主要的反潛武器,如果是真正的戰場,動圖裡面這種像汽油桶大小的深水炸彈在爆炸之後,巨大的水下衝擊波早就把潛艇的耐壓殼體壓癟了!
而潛艇潛艇則是利用被動聲吶可以較準確的探測到水面艦艇的位置,通過水下機動和魚雷發射陣位的搶佔,航行到軍艦的側面發動魚雷攻擊...這種在水下捉迷藏並且發動致命一擊的戰法直到現在仍然是有效的,所以單艦反潛自身也是危險的,這一點在二戰期間也是得到過驗證的,以至於盟軍採取的是多艦+航空的立體反潛方式,才與德軍U艇勢均力敵。
對於水面艦艇來說,潛艇朝著自己發射過來的魚雷始終是噩夢,相對於魚雷的航速水面艦船的航速要慢了很多,在白天也許能發現航跡進行躲避,但是潛艇對水面艦船的通常攻擊方式都是白天跟蹤夜間伏擊,在沒有夜視觀察器材的年代,艦船在夜間航行實在是讓人提心吊膽的事情,對於艦員來說心理壓力非常的大!
二戰時期的驅護艦排水量都在2000噸左右,而533毫米口徑的魚雷裝炸藥量普遍在250公斤左右,只須被命中一枚就會龍骨折斷沉沒大海。
二戰結束之後的1960年代,海戰進入到了導彈化時代,由於潛艇在二戰期間的巨大作戰能力,有條件的國家都開始研製性能更好的核動力潛艇,不但在航速和潛航深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並且在水下的時間更長久也更加的隱蔽,對於水面艦艇的威脅性更大了。
特別是進入到了1980年代末出現了潛艇水下發射反艦導彈的新技術,由於導彈射程較遠,現代潛艇在體系化作戰的保障下已經可以在200公里之外對水面艦艇發動攻擊了,導彈出水之後在衛星的中繼制導和彈道修正下自行去跟蹤和打擊水面艦艇,而潛艇發射完畢之後就迅速的撤離潛伏到安全海域,如果導彈擊中目標潛艇則離開戰場,沒有擊中就進行補射...作戰的靈活性大大降低增強。
巴基斯坦海軍“漢果號”潛艇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在三艘印度反潛護衛艦的圍攻下,仍然使用魚雷擊沉了印度海軍“庫卡里號”護衛艦,成為二戰之後潛艇擊沉水面艦艇的第一個戰例,過了10年後英阿“馬島戰爭”期間皇家海軍的“征服者號”核潛艇使用二戰期間的老式魚雷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萊諾將軍號”巡洋艦,也開創了核潛艇擊沉水面艦艇的先例。
從一戰開始潛艇就與水面艦艇進行你來我往的“鬥法”,雙方在戰鬥當中的勝率基本上是5:5,有時候潛艇略微的佔有,而水面艦艇方面通常採用二打一或者三打一的戰法才能有比較高的勝率。
總之,潛艇和水面艦艇的纏鬥還在繼續,雙方的主要戰法都已經是超視距和航空兵反潛了,不在像二戰時期的十公里內廝殺,都各自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對方的短處。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4642848510338902"} --}
皇家橡樹1972
我不是軍事專家,嘗試解答一下。潛艇在水下確實是害怕驅逐艦和護衛艦,因為在雙方的對抗中,潛艇處於下風和被動的地位。相對而言,潛艇在定位、鎖定和攻擊水面艦艇方面比較困難,反制的手段和能力有限,而驅逐艦和護衛艦可以通過直升機吊放聲吶浮標在遠距離發現和定位潛艇,也可以通過艦上的聲吶系統包括主被動聲吶和拖曳式聲吶系統發現定位和鎖定潛艇,然後用魚雷或反潛導彈攻擊潛艇。從機動性來說,驅逐艦和護衛艦相對潛艇來說要強些(核潛艇除外)。潛艇作戰,隱蔽性突然性是它的特長,但它一旦被對手發現,就意味著可能被殲滅,如加大速度逃逸,會造成噪聲增加容易被對手跟蹤和鎖定。如潛艇遠距離發射魚雷或導彈攻擊驅逐艦或護衛艦,容易被對方發現和避開。潛艇的水下作戰,主要是針對高價值目標,或封鎖戰略通道或要地,而驅逐艦和護衛艦是它的天敵,與它們對抗沒有什麼好處。
sailor72
小柳聊聊兵 試著來解答一下,首先要說明一下,潛艇真不一定會怕驅逐艦或護衛艦,有時候,驅護艦還是會被潛艇幹掉的,個人認為,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潛艇與驅護艦之間是相生相剋的關係,之所以讓人感覺潛艇會害怕驅護艦,那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驅護艦反潛,才會讓人感覺,潛艇是弱勢一方;
實際上,潛艇一點也不弱,戰力更是不再驅護艦之下,甚至有的核潛艇,還被當作戰略武器來使用,比如,戰略導彈核潛艇,該種潛艇上裝備了數枚,或數十枚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有效地突破敵方的反潛火力網,給敵方致命一擊;
其實,反潛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就算驅護艦有 比較先進的拖曳式聲吶,反潛直升機,反潛深彈 等等先進的反潛裝備,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將潛艇找到甚至消滅,這是因為,隨著現代潛艇技術的不斷髮展,潛艇可以下潛得更深,有的先進潛艇 更是可以下潛到600米的深度,如果在潛深允許的情況下,大多數潛艇 都會在遭遇敵方驅護艦反潛的時候,選擇坐灘海底靜默,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躲避 敵方驅護艦反潛;
當然,潛艇也有其先天不足的地方,由於潛艇在海底航行,探測手段不多,幾乎只能通過聲吶 來為其提供探測手段,再加上航速有限,一旦被驅護艦上的反潛直升機發現,幾乎就很難逃脫,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潛艇都會在遭遇敵方驅護艦時,選擇靜默或坐灘海底;
由此可以看出,潛艇真的不一定 會害怕驅逐艦或護衛艦,他們與驅護艦之間,更多的是相生相剋的關係,也可以理解為矛與盾的關係; 因為潛艇的航速,沒有驅護艦上的反潛直升機快,一旦被其發現就等於無法逃脫,所以才讓人覺得,海底的潛艇 會怕在水面上的驅逐艦,或者護衛艦 。
個人拙見!歡迎評論區交流看法或補充 謝謝!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這不是個感覺,而是一個事實,在現代海軍裝備當中,潛艇的剋星其實就是護衛艦、驅逐艦之類,從作戰設計角度來說,潛艇是以隱蔽為核心,強調如何躲開對方的搜索,偷偷摸摸的在水底下作戰,驅逐艦或者是護衛艦在技術上強調的是如何擔負起反潛作戰的任務。
二者之間實際上就是貓與老鼠的目的,潛艇針對進行破交作戰,屬於水下的殺手,以突然襲擊為主要的作戰方式,不存在正面作戰的問題,強調自己能否無聲無息的觸摸就可以了,不要求與對方硬碰硬。
為了對付潛艇,出現了現代反潛體系,主要組成部分就是驅逐艦或者護衛艦,在設計上有專門針對潛艇的一系列設備與技術,潛艇設計只著眼於隱蔽,藏好自己就是最快好的對抗手段,這是一場不對稱的對抗。
麥田軍事觀察
潛艇是海洋的刺客,驅逐艦和護衛艦是護衛,沒有誰怕誰的問題,而主要是看誰獲得先機!就像派出一支特種小隊深入敵後,這會讓敵人總感覺芒刺在背,而驅逐艦和護衛艦的任務就是要將這根芒刺拔掉,兩者沒有誰怕誰一說,實戰中主要還是考驗雙方的隨機應變,以及看誰的手段更為高明。
驅逐艦和護衛艦的任務除了保護艦隊外,就是要將潛艇這個刺客找出來,為了對付潛艇,靠的不僅僅是隻有驅逐艦和護衛艦,要用上各種手段:
第一 利用反潛巡邏機進行大範圍搜索,反潛巡邏機上有360°向下掃描雷達,有磁異探測棒,還有幾百個聲納浮標等,他們用來大範圍、大機動、快速的發現潛艇的蹤跡!
第二 潛艇對付潛艇,不僅僅航母編隊的前方100~200公里會有1~2艘核潛艇提前開路,就是那些沒有核潛艇的國家,也會將常規潛艇放置到航母編隊即將經過的區域,提前去探查甚至清場,不過常規潛艇由於在水下以不超過6節的速度航行,因此這樣的佈防就比核潛艇麻煩太多了!
第三 反潛直升機,這個驅逐艦、護衛艦、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上都會有,他們負責艦隊周圍200公里範圍的大範圍、大機動反潛,直升機對於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性強太多了,一旦發現潛艇的蛛絲馬跡,反潛直升機就可以快速的丟魚雷幹掉潛艇!
第四 驅逐艦和護衛艦不但負責為艦隊提供區域防空,還擔負艦隊周圍反潛,驅逐艦上有主、被動聲吶,還可吊放拖曳式聲吶,這些都是發現潛艇的手段,前幾天有人問如果潛艇和驅逐艦同時在50公里外發現了對方,誰會獲勝?個人覺得大概率驅逐艦擊沉潛艇,即使同時出手,驅逐艦利用直升機,甚至利用反潛導彈能夠快速對潛艇出手,而潛艇發射的魚雷也就40~50節速度,即使驅逐艦不動,魚雷也要遊30~40分鐘,這麼長的時間足夠驅逐艦對潛艇多次出手,恐怕潛艇再厲害也已經被幹掉了,沒有了潛艇線導魚雷恐怕會失去目標,即使是自導魚雷恐怕也會受到很多幹擾,擊中驅逐艦的概率就小很多了!
另外像美國這種土大戶,還在世界各大重要航道佈置了海底聲納陣列,這些都是用來收集水下潛艇情報的,必要的時候為美國提供反潛情報也是必然的!
綜合來說,潛艇在海洋中最大的生存手段就是靜音,敵人發現不了就可以像刺客一樣突然出手,一擊斃命,這樣來說,不管是驅逐艦或者護衛艦,甚至航母和一些大型艦艇都有被一擊必殺的可能性。
但是潛艇最好的手段還是不應與這些對手硬碰硬,比如二戰日本潛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結果日本用這些潛艇與美國軍艦硬碰硬,損失慘重不說,並沒有對敵方造成太大的影響,潛艇要對付的說白了就是航母戰鬥群,各種大型軍艦等等,這些區域也是敵人重點反潛的地方,即使潛艇僥倖得手,付出代價恐怕也是得不償失。
從第一段的比較中,我們形象的將潛艇比喻成特種作戰部隊,而驅逐艦和護衛艦則是正規軍隊,從單兵實力上和作用上來講,顯然潛艇更厲害,而驅逐艦和護衛艦能夠形成兵力和火力絕對優勢,正面抗衡,特種部隊不會是正規軍的對手,潛艇顯然也不可能是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對手,因此特戰小隊和潛艇都必須想方設法避開這些“正規軍”,找出他們的任務目標並予以擊殺!而特種分隊的目標就一定是防衛森嚴的敵方首長或者指揮中心嗎?這很可能只是他們的目標之一,他們的目標還包括雷達站,油料、彈藥補給車隊,而且他們甚至都不出手,僅僅只是隱蔽偵查呼喚其他火力打擊等。
潛艇也一樣,他們的目標不一定就是航母,還可以是運輸船、補給艦,比如參考二戰時期的德國潛艇,他們並不是那麼先進,海軍也不是那麼強大,而德國潛艇戰術中,主要目標並不是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而是英國的運輸船隊,這樣的戰術差一點就把大英帝國給掀翻了。現代戰爭更加考驗後勤的力量,一旦潛艇深入敵後截斷了對方的補給線,將敵人的各種運輸船、補給船給截住,那麼敵人恐怕就不得不派出大量的驅護艦到後方反潛,這樣至少能削弱前線的軍事力量。而且一旦補給被斷,前線恐怕不得不被迫後撤,這恐怕比擊沉一艘航母來得更為有效,甚至潛艇可以潛航到敵方海岸線附近,發射巡航導彈打擊敵人縱深目標,這些都是可以的!
而一旦潛艇攻擊的不是那些重兵守衛的大艦隊,在茫茫大海中,驅逐艦和護衛艦要想將這些捉摸不透的幽靈找出來,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狼煙火燎
自潛艇誕生那天起,就成了水面艦艇最大的威脅之一,甚至可以和空中打擊對水面艦艇的威脅相提並論。
於是,水面艦艇和潛艇之間,貓和老鼠的遊戲,就從未停止過,潛艇和水面艦艇,究竟誰怕誰,其實,是永遠無解的。
因為每次的海戰,都不可能一模一樣,既有潛艇擊沉水面艦艇的案例,同時又有潛艇擊毀水面艦艇的記錄。
經常看到網絡上某些推文,非常肯定地說潛艇就怕驅逐艦和護衛艦;實際上,驅逐艦和護衛艦,何嘗不怕潛艇呢;事實就是地說,潛艇怕水面艦艇,同樣水面艦艇也怕潛艇。
國內外進行的歷次接近實戰的潛艦對抗訓練中,本文作者可以負責任地說,潛艇經常化險為夷,倘若是在實戰狀態,恐怕水面艦艇就非常懸了。
因為海戰並不僅僅在大洋,未來的海戰主戰場,就是海岸200海里範圍內,因為只要有海岸的國家,沿海肯定是經濟發達區域,全世界情況都差不多,侵略與反侵略就在此海域激烈地進行。
沿海岸200海里範圍是潛艇天然的海戰場,平均水深也就數百米,不要說是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即便AIP潛艇也能選擇沉底設伏,在艇員靜默狀態下,能以逸待勞地僅依靠艇載被動聲吶識別往來艦船的聲紋。
一旦發現過往艦船中有敵水面艦艇,即刻能啟動打擊模式,用魚雷和反艦導彈對敵水面艦艇實施出其不意的打擊,而潛艇則藏在水中高速從水下脫離海戰場。
由於潛艇是沉底靜默狀態,航行中的水面艦艇的主動聲吶都很難探測到海底設伏的潛艇,戰時將處於非常不利的態勢。
當然,水面艦艇也有艦載主被動聲吶可用來探測水下潛艇的行蹤,包括起飛艦載反潛直升機,在潛艇有可能出沒的海域投放聲吶浮標,來探測水下潛艇的行蹤,一旦潛艇被鎖定,那就非常危險了。
因為水面艦艇具備直升機航空反潛,以及艦艇反潛兩重功能,可用火箭式深水深彈、反潛魚雷、反潛導彈等武器,對潛艇發動空中和艦載多波次打擊,則水下的潛艇必將凶多吉少,很難逃脫水面艦艇的打擊。
因此,潛艇只能靠隱蔽性能好,在海水中藏好自己,不讓水面艦艇探測到,在發現敵水面艦艇的前提下,才可能突襲成功。
但潛艇一旦發射武器,其陣位就將暴露,那麼就有麻煩了,除非能夠擊沉敵艦,方能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