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援鄂會戰】武漢會診的“一附院”經驗

近日,央視新聞播出的一則腫瘤中心遠程會診的畫面引起了社會關注,武漢協和醫院院長鬍豫向大家介紹了腫瘤中心遠程會診的情況,指出這樣的會診能夠充分共享經驗、凝聚共識,有效提升醫療質量,降低死亡率,而這背後正凝聚著“一附院”人的智慧。


聯合醫務處的會診難題

2月15日,全國11支醫療隊伍齊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以下簡稱“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為落實國家衛建委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要求,充分利用各個團隊的專家力量,戰時聯合醫務處正式成立。

組織各支醫療隊伍專家對腫瘤中心的重症病人和疑難病例進行會診和討論,是聯合醫務處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武漢組織多學科會診,一方面人員聚集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各個隊伍的專家不是在病房就是在駐地隔離,種種限制導致很難組織會診對話,這讓聯合醫務處的專家們感覺到了困難,而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吳佳樂卻主動接過了擔子。


【援鄂會戰】武漢會診的“一附院”經驗


“一附院”經驗給出解決方案

參加過雅安地震、向陽圩決堤、抗洪搶險、大爆炸搶救等一系列突發事件援救的吳佳樂,有著豐富的應急事件處理經驗。他的腦海裡迅速有了自己的判斷,通過搭建多人的視頻對話機制,利用遠程會診的形式組織疑難病例討論,或許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發揮作用。

憑藉自身多年的遠程醫療經驗,他迅速開始著手搭建遠程會診平臺,制定遠程會診流程。他結合疫情形勢、現場條件把“一附院”的遠程會診制度“深度加工”,帶到了武漢戰場;用“一附院”的遠程醫療軟件,聯通了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各位專家;讓“一附院”的遠程會診流程及時為隔離病房內的戰士提供戰術指導,為腫瘤中心的新冠肺炎患者保駕護航。

會診之前,每一位患者的資料都會發到吳佳樂手中,他要仔細地整理收集,結合他的臨床經驗作出判斷,並且從11支醫療隊的專家庫中選出最符合患者治療的“專家配置”,最後同會診雙方做出協調安排。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後,遠程會診就可以正式開始。


【援鄂會戰】武漢會診的“一附院”經驗


腫瘤中心遠程會診備受好評

2月19日,腫瘤中心聯合醫務處的首次疑難病例討論會在南大一附院搭建的遠程會診平臺下順利進行,吳佳樂擔任遠程會診主持人,來自四川、江西的兩支國家醫療隊及院級專家組三方共計11名專家通過遠程會議的方式參加了疑難病例討論會,得到了各位專家的高度肯定。吳佳樂制定的溝通協調、收集病例、組織安排等遠程會診機制也得到了成功驗證。

2月24日,協和腫瘤中心的首次疑難病例討論會由吳佳樂主持,武漢協和醫院院長鬍豫以及來自武漢、四川、福建、安徽醫療隊的20餘位專家參加了此次討論。吳佳樂說:“堅持病例討論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指導。”討論會結束後,胡豫對支援武漢的各支醫療隊伍表示了感謝,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種線上討論凝聚出更有效的防治經驗。

截至2月29日,這樣的遠程會診,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內已經完成了6次,討論了19例病例,吳佳樂仍然是穿梭其中的協調人,他解釋道:“遠程會診,從制度上和實質上有力保證了對重症患者所做的每一個治療措施,都能體現專家團隊最好的力量,這是我們一附院人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正如吳佳樂所說,141人的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就是要把一附院的精神帶到戰疫最前線。


編 輯:運營部 甘餘超

編 輯:朱怡芯

審 核:胡青、葉萌

終 審: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