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网友对孔子心怀不满,孔子到底该不该批?

朱八戒CC


关于批孔,要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就是中国的圣人,他的思想两千年来都被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上,从没有人敢对孔夫子质疑过。 第一个质疑孔夫子的是北京大学教授易白沙。

他在1916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孔子评议》一文,批判了孔子的思想,他认为儒家是春秋时期九家之一,儒家思想之所以被后来统治者推崇,主要是因为


“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出独夫专制之弊。”造成了皇帝能够'超乎法律道德之外',大搞专制独裁。孔子讲学也不许学生提出质疑,造成思想的禁锢,重做官,不重谋食,有哗众取宠之嫌。

'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口号就是易白沙提出来的。 关于该不该批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在特殊历史时期,某些阴谋家打着“批孔”的旗号,目标直指所谓的'党内大儒',只不过是想借批孔达到某些人的政治目的。这样的批孔无疑是不科学的,不公正的。


要不要批孔,我们不妨听听伟大的毛主席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毛主席一贯提倡“古为今用”,对古人的思想,他一贯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孔子,毛主席是不太赞同他的。


毛主席是主张实践出真知的一个人,他一直认为教育要与劳动相结合,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不是那些不劳而获的贵族阶层创造的。


毛主席说孔子鄙视劳动,还教育他的学生不要参加劳动。

《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对于热爱劳动,想学习劳动技能的樊迟,孔夫子对其冷嘲热讽,还在其他学生面前骂樊迟是“小人”,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毛主席最反对的就是孔夫子的这种观点。



孔子认为人是有尊卑之别的,他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现代社会孔夫子的这种思想是无疑是落后的,现代人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工作分工的不同,人与人之间没有尊卑之别,这就是现代民主。


孔夫子虽然主张“有教无类”,但他也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张执行“愚民政策”,这样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

这一点无疑也是反人类的思想。



毛主席一生致力让农民和农民的儿女接受教育,所以在这一点上,批孔是正确的。



孔子也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反对落后的,我们应该加以甄别。那些符合人类发展的,进步的思想,我们仍要学习;那些与现代制度和科学相违背的糟粕,我们要剔除。


批孔可以批,但应该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鉴别,去批判。


水流芳2019


中国新文化革命运动的旗手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都深痛恶疾地批判孔子,你说要不要批孔子?


火水未济158


孔老二遗害中国几千年,罪不可赦,至于在外国办的孔子学院,那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对孔老二的犯罪学说更是懵懂!


马赛回旋6


有些网友对孔子心怀不满,对孔子到底该不该批?

对这个问题,愚以为还是得向毛主席学习,毛主席在对待古代文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提出“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对待古代文化应该采取批判地吸收的科学态度。

孔子作为春秋时代一个思想家,在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内容的完整体系,其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必须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和研究,一味强调尊孔和一味的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还有着一定的学习意义。

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尊孔和批孔两大流派,还得从汉武帝开始,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理想,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摒弃了诸子百家的其它流派。主要是孔子的“礼”、“仁”等思想能成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工具,以后历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因而历代封建帝王都把孔子作为尊奉对象,塑孔像,修孔庙,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孔子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理念的。

首先,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仁”,他的“礼”实际是主张周礼,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提出“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所主张的“仁”,即“仁政”,出发点可以说没错,但统治阶级会对老百姓“施仁政”吗?其实是麻痹人们的思想工具而已。

其二,孔子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他的学生樊迟问他怎么干农活,他把樊迟视为“小人”。他认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其三,孔子主张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符“礼”的等级制度。

其四,孔子尊卑有别的思想,他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还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实际上是典型的愚民政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其五,孔子哲学上的天命观,他主张天命论,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历代帝王把自己标榜为“天子”,即天的儿子,那么,普通老百姓就必须依从天子的主宰,所以,就成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武器。

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把孔子高度神化。这些是应该批判的。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思想家,如道家、法家、墨家等等,他们的学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糟粕,因此我们还是遵循毛主席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要吸收,糟粕要批判。





政195269258


批孔子的人,可以概括这两类:

一类是一知半解的人,不了解孔子其人,不了解孔子其说。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全在于孔子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杏坛勤耕终成林,德配天地,堪为师表。

《论语》之所以成为圣言,全在于其中所体现的先贤圣人的思想,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指明了人生的真谛,古人有“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之说。

因不真正了解孔子其人其言,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孔子,自然会有偏见。

一类是别有用心的人,反对“仁”攻击“礼”。

——行恶的人。孔子主张“仁”与“礼”二字,“仁”即人群相处之大道,“礼”即行为准则。孔子教人学为人,即学为“仁”。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是教人用礼规定仁,同时以仁规定礼,做到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统一。行恶的人,是在挑战“礼”的底线,必定走得不远,自作孽,不可活。

——大不敬的人。孔子主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要我们敬畏宗教信仰或宗教哲学,才能行善避恶,不辱使命。敬畏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敬畏圣人之言、之教诲,才能生发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一种道德修养。大不敬的人,是想显示自己对任何人或事都无所畏惧,义勇若没有文化之根,就是真正的笨人,也是极容易被淘汰的人。

——不孝的人。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而人道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孝悌之心,“百行孝为先”已经成为古训。不孝于人,必自酿苦果,老无所养,不孝与社会,必定生活动荡不安。

——出风头的人。自认为能与传统文化挑战方显得自己有文化,特立独行,有反潮流精神,提高自己的存在感,殊不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孔子的学说与《论语》的不朽价值,需要我们后人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


风过无痕摄有痕


孔子本人己不会说话辩论,而人民反对的极少数人打者孔圣人旗号,搞复避奴才统治。


用户5625504454554


君子坦荡荡。据说立得住脚的东西都是经得起思辨且无拒思辨的;只有“宗教”具有教义教条戒律不容质疑地“信”的要求,所以也可以说“宗教”有迷信的成分。[捂脸][呲牙][灵光一闪][笑哭]


众人昭昭吾独昏昏


真正的批判,有一点思想基础的人都能够接受,人类就是从这种批判中不断向前进的,可对孔子的批判有几个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的批判的?全是一些意识形态和偏执狂的胡言乱语。借着这个旗号兜售自己的歪理邪说。有一个乞丐跑到一座无人看管的庙里,倒头就拜,然后拿了些供品充饥。这镜头也非常和谐,可有一些强盗跑到庙里,吃光了里面的贡品,还嫌有些不干净,并砸烂了里面的东西与雕像。这就是一副恶心的图画。现在一所谓的思想者就像这群强盗一样,吃了庙里的贡品,还有砸烂庙里的菩萨。孔子思想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基,深入骨髓,每个思想者都在有意无意的允吸儒家思想的精髓,然后信心满满的称自己为哲人,反过来血口喷孔子,莫须有的罪名胡乱加上去,真的是衣冠禽兽。哪一个振振有词的所谓思想者,其内置情感架构不是由原始儒家奠定了呢?就像我们的DNA 一样。当然我不是说不能批判,而是要起码尊重的批判,客观公平公正,尊重时代背景。


yusjldr有想法的人


你们批评孔子,要指出了他的错误,要是指不出来,那就是诬陷。说不出来孔子哪一件事,哪句话有错的,批评孔子的有这三类人。第1类就是汉奸,卖国贼,拿了外国人的钱,来破坏中华文化。诋毁中华的圣贤。就是想断我中华之根,灭我中华之魂。有句话说的好。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先诋毁其圣贤,英雄。这种人最可恨。第2类人就是想出名。故意诋毁圣贤。这种人,最不要脸,最无耻。第3类人,就是分不清善恶是非,人云亦云,所以才诋毁圣贤。这种人最可怜。


灵机先生讲国学


提问者说的不对也不准确,孔子己经去世二千四、五百多年了没人对孔子心怀不满。主要是对那些拿着孔子当敲门砖的人心怀不满,这些人借着“尊孔”之名,倒行逆施,搞复辟祸国害民。对这些心怀叵测的人不但是心怀不满,而且是十分痛恨。

孔子的思想和行为在奴隶社会,是有积极的一面,而且对当时的社会还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孔子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是有很大的危害,也不合时宜。

所以大多数正义之士都是反对那些利用孔子来推销自己的私货和价值观的人。谈不上对孔子本人心怀不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