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網友對孔子心懷不滿,孔子到底該不該批?

朱八戒CC


關於批孔,要辯證地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孔子就是中國的聖人,他的思想兩千年來都被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


在長達兩千年的歷史上,從沒有人敢對孔夫子質疑過。 第一個質疑孔夫子的是北京大學教授易白沙。

他在1916年2月的《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孔子評議》一文,批判了孔子的思想,他認為儒家是春秋時期九家之一,儒家思想之所以被後來統治者推崇,主要是因為


“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出獨夫專制之弊。”造成了皇帝能夠'超乎法律道德之外',大搞專制獨裁。孔子講學也不許學生提出質疑,造成思想的禁錮,重做官,不重謀食,有譁眾取寵之嫌。

'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口號就是易白沙提出來的。 關於該不該批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然,在特殊歷史時期,某些陰謀家打著“批孔”的旗號,目標直指所謂的'黨內大儒',只不過是想借批孔達到某些人的政治目的。這樣的批孔無疑是不科學的,不公正的。


要不要批孔,我們不妨聽聽偉大的毛主席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毛主席一貫提倡“古為今用”,對古人的思想,他一貫主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孔子,毛主席是不太贊同他的。


毛主席是主張實踐出真知的一個人,他一直認為教育要與勞動相結合,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而不是那些不勞而獲的貴族階層創造的。


毛主席說孔子鄙視勞動,還教育他的學生不要參加勞動。

《論語·子路》記載:“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對於熱愛勞動,想學習勞動技能的樊遲,孔夫子對其冷嘲熱諷,還在其他學生面前罵樊遲是“小人”,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毛主席最反對的就是孔夫子的這種觀點。



孔子認為人是有尊卑之別的,他主張“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


現代社會孔夫子的這種思想是無疑是落後的,現代人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工作分工的不同,人與人之間沒有尊卑之別,這就是現代民主。


孔夫子雖然主張“有教無類”,但他也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張執行“愚民政策”,這樣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統治。

這一點無疑也是反人類的思想。



毛主席一生致力讓農民和農民的兒女接受教育,所以在這一點上,批孔是正確的。



孔子也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反對落後的,我們應該加以甄別。那些符合人類發展的,進步的思想,我們仍要學習;那些與現代制度和科學相違背的糟粕,我們要剔除。


批孔可以批,但應該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去鑑別,去批判。


水流芳2019


中國新文化革命運動的旗手魯迅和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都深痛惡疾地批判孔子,你說要不要批孔子?


火水未濟158


孔老二遺害中國幾千年,罪不可赦,至於在外國辦的孔子學院,那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不瞭解,對孔老二的犯罪學說更是懵懂!


馬賽迴旋6


有些網友對孔子心懷不滿,對孔子到底該不該批?

對這個問題,愚以為還是得向毛主席學習,毛主席在對待古代文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提出“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對待古代文化應該採取批判地吸收的科學態度。

孔子作為春秋時代一個思想家,在面對春秋末期急劇變革的社會現實,汲取夏商的文化營養,繼承周代的文化傳統,創造了以“禮”、“仁”、“中庸”,“教”與“學”為主要內容,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倫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內容的完整體系,其內涵豐富,自成體系,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今天研究孔子,必須把他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分析和研究,一味強調尊孔和一味的全盤否定都是不可取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還有著一定的學習意義。

歷史上之所以出現尊孔和批孔兩大流派,還得從漢武帝開始,漢武帝為了實現“大一統”的理想,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摒棄了諸子百家的其它流派。主要是孔子的“禮”、“仁”等思想能成為維護其統治服務的工具,以後歷代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因而歷代封建帝王都把孔子作為尊奉對象,塑孔像,修孔廟,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孔子的這些思想和主張是不適應社會發展理念的。

首先,孔子的思想核心“禮”、“仁”,他的“禮”實際是主張周禮,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範,提出“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他所主張的“仁”,即“仁政”,出發點可以說沒錯,但統治階級會對老百姓“施仁政”嗎?其實是麻痺人們的思想工具而已。

其二,孔子鄙視勞動,看不起勞動人民。他的學生樊遲問他怎麼幹農活,他把樊遲視為“小人”。他認為“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

其三,孔子主張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符“禮”的等級制度。

其四,孔子尊卑有別的思想,他主張“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還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實際上是典型的愚民政策,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其五,孔子哲學上的天命觀,他主張天命論,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歷代帝王把自己標榜為“天子”,即天的兒子,那麼,普通老百姓就必須依從天子的主宰,所以,就成了統治階級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武器。

因此,歷代統治階級都把孔子高度神化。這些是應該批判的。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思想家,如道家、法家、墨家等等,他們的學說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承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歷史的侷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糟粕,因此我們還是遵循毛主席對古代文化的傳承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華要吸收,糟粕要批判。





政195269258


批孔子的人,可以概括這兩類:

一類是一知半解的人,不瞭解孔子其人,不瞭解孔子其說。

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全在於孔子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杏壇勤耕終成林,德配天地,堪為師表。

《論語》之所以成為聖言,全在於其中所體現的先賢聖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指明瞭人生的真諦,古人有“半部《論語》定天下,半部《論語》致太平”之說。

因不真正瞭解孔子其人其言,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孔子,自然會有偏見。

一類是別有用心的人,反對“仁”攻擊“禮”。

——行惡的人。孔子主張“仁”與“禮”二字,“仁”即人群相處之大道,“禮”即行為準則。孔子教人學為人,即學為“仁”。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人而不仁如禮何?”是教人用禮規定仁,同時以仁規定禮,做到內在自覺與外在約束的統一。行惡的人,是在挑戰“禮”的底線,必定走得不遠,自作孽,不可活。

——大不敬的人。孔子主張“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是要我們敬畏宗教信仰或宗教哲學,才能行善避惡,不辱使命。敬畏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敬畏聖人之言、之教誨,才能生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是一種道德修養。大不敬的人,是想顯示自己對任何人或事都無所畏懼,義勇若沒有文化之根,就是真正的笨人,也是極容易被淘汰的人。

——不孝的人。孔子之學所重最在道,而人道最鮮明的體現就是孝悌之心,“百行孝為先”已經成為古訓。不孝於人,必自釀苦果,老無所養,不孝與社會,必定生活動盪不安。

——出風頭的人。自認為能與傳統文化挑戰方顯得自己有文化,特立獨行,有反潮流精神,提高自己的存在感,殊不知,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孔子的學說與《論語》的不朽價值,需要我們後人篤學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會有得而見之於行事之間。


風過無痕攝有痕


孔子本人己不會說話辯論,而人民反對的極少數人打者孔聖人旗號,搞復避奴才統治。


用戶5625504454554


君子坦蕩蕩。據說立得住腳的東西都是經得起思辨且無拒思辨的;只有“宗教”具有教義教條戒律不容質疑地“信”的要求,所以也可以說“宗教”有迷信的成分。[捂臉][呲牙][靈光一閃][笑哭]


眾人昭昭吾獨昏昏


真正的批判,有一點思想基礎的人都能夠接受,人類就是從這種批判中不斷向前進的,可對孔子的批判有幾個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的批判的?全是一些意識形態和偏執狂的胡言亂語。藉著這個旗號兜售自己的歪理邪說。有一個乞丐跑到一座無人看管的廟裡,倒頭就拜,然後拿了些供品充飢。這鏡頭也非常和諧,可有一些強盜跑到廟裡,吃光了裡面的貢品,還嫌有些不乾淨,並砸爛了裡面的東西與雕像。這就是一副噁心的圖畫。現在一所謂的思想者就像這群強盜一樣,吃了廟裡的貢品,還有砸爛廟裡的菩薩。孔子思想可以說是每個中國人的根基,深入骨髓,每個思想者都在有意無意的允吸儒家思想的精髓,然後信心滿滿的稱自己為哲人,反過來血口噴孔子,莫須有的罪名胡亂加上去,真的是衣冠禽獸。哪一個振振有詞的所謂思想者,其內置情感架構不是由原始儒家奠定了呢?就像我們的DNA 一樣。當然我不是說不能批判,而是要起碼尊重的批判,客觀公平公正,尊重時代背景。


yusjldr有想法的人


你們批評孔子,要指出了他的錯誤,要是指不出來,那就是誣陷。說不出來孔子哪一件事,哪句話有錯的,批評孔子的有這三類人。第1類就是漢奸,賣國賊,拿了外國人的錢,來破壞中華文化。詆譭中華的聖賢。就是想斷我中華之根,滅我中華之魂。有句話說的好。欲滅其國者,先滅其史,先詆譭其聖賢,英雄。這種人最可恨。第2類人就是想出名。故意詆譭聖賢。這種人,最不要臉,最無恥。第3類人,就是分不清善惡是非,人云亦云,所以才詆譭聖賢。這種人最可憐。


靈機先生講國學


提問者說的不對也不準確,孔子己經去世二千四、五百多年了沒人對孔子心懷不滿。主要是對那些拿著孔子當敲門磚的人心懷不滿,這些人藉著“尊孔”之名,倒行逆施,搞復辟禍國害民。對這些心懷叵測的人不但是心懷不滿,而且是十分痛恨。

孔子的思想和行為在奴隸社會,是有積極的一面,而且對當時的社會還有一定的貢獻。但是孔子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是有很大的危害,也不合時宜。

所以大多數正義之士都是反對那些利用孔子來推銷自己的私貨和價值觀的人。談不上對孔子本人心懷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