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醫生不同科室之間有沒有隔行如隔山的現象?

韓謿


是的,這就是為什麼肺炎要解剖遺體,發現不光肺部被感染,別的地方也被感染,要解剖才能發現病因。西醫治病說穿了就是沒有整體觀察力,也沒有整體概念,完全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簡單粗暴的治療方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光關心自己科室,把病人打激素好了,結果病人別的毛病被你激素打的出毛病了,他就不管了你去別的科室治療吧,隔行培養出的醫生都是庸醫,這也就說明為什麼醫生治標不治本,醫療事故多,送走很多病人的原因


有骨氣的小鋪


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醫院醫生是同樣一種行業。其實在醫院內部來說,不同的科室之間專業是不同的。這種現象在大醫院尤為突出。

就拿我的科室骨科來說吧。許多人都把骨科當成一個木匠科室。覺得骨科大夫就跟木工做活兒差不多。這也許說的不全對,但是也有一些道理。同樣是外科大夫,普通外科則側重於對內臟器官的修修補補,神經外科則對大腦裡面的組織器官十分的精通 ,心胸外科則對心臟瞭如指掌。如果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其他科室的專業問題,我們還得進行相互的請教。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沒有時間去鑽研其他專業的問題。當今社會醫學發展非常迅猛,許多的高精尖技術與時俱進。在同樣的一個專業上有不同的治療的理念。需要每一個大夫去認真學習和掌握,這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所以就根本沒有時間去鑽研其他專業以外的事情了。

其次,在執業要求上也有規定。根據我國的法律,執業範圍是有規定的,不能跨專業執業。所以遇到跨專業問題只能相互求助。

第三,用隔行如隔山來形容也不是太合適。每一個大夫在本科階段所學習的都是臨床醫學的所有科室的相關內容。在基本原理基本病情上都是有所瞭解的。人既然是一個整體,就不能切割來單純的看問題。所以對疾病都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只不過涉及到很多特殊的原因,不能明說罷了。但是大夫對病情還是有自己的判斷的。

總結一下,醫院裡各科室之間是隔行的,但也不隔山,其實是山水相連。大家一起共同為患者服務。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如果大家認同就幫我點個贊吧!

歡迎大家關注我,我的頭條主頁有更多醫學乾貨。有什麼疑問可以私信問我,大家一起進步。


大白不孤獨


在醫院的不同科室之間,隔行如隔山的現象是很正常的,即使是相同科室之間,術業有專攻的情況也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醫院,骨科就可以分成創傷、關節、脊柱、手外、運動醫學等很多不同的分支學科,有的航母級別醫院更是關節科就會分出3~4個科室。

謝醫生從本人的經歷給大家仔細的解答下這個問題,看完以後,可能您對醫生這個行業會有更多的瞭解了!

首先,我們可以嘮一嘮不同科室之間是否是隔行如隔山

謝醫生剛畢業的時候是不能確定科室的,按照我們醫院的規定,每一個醫生必須在我們醫院外科輪科結束之後,具備了相關的外科經驗,才能確定最終所在的科室,因為在我們醫院有5個大的外科,分別為骨科(兩個大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所以總共輪轉了5年,最終才確定在骨科。

大家可能以為在每個外科都呆了一年的時間,足夠掌握每個科室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了,其實大家的想法是錯誤的,這一年的時間學的都是皮毛。

比如在普外科輪轉的時候,這一年的時間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寫病歷,做手術配臺,而且做的手術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常常見的手術,比如甲狀腺、乳腺、闌尾或者是腸道的手術,相信大家都知道闌尾炎手術,對於一個外科醫生來講可能是比較基礎的手術,有些人認為闌尾炎是一個小手術,但是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謝醫生遇到了幾乎所有的可能見到的奇葩闌尾炎病例,比如膈下、膀胱後、闌尾炎穿孔、闌尾炎膿性包裹、闌尾周邊回盲部腫瘤(這例手術難度太大,做了六個小時)……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那就是確定患者是闌尾炎,但是上了臺之後,因為各種各樣的異常的情況,最終手術做不下來,必須要找上級醫生來幫忙才能解決問題,要知道我們的上級醫生在普外科已經工作了10年到20年以上了。當輪轉到腦外科以後,遇到的病例又是所有新鮮的,又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需要再次重新掌握相關的解剖知識、相關的閱片,相關的手術操作,這沒有長時間的鍛鍊,單純的通過1~2年的時間是無法掌握一個科室的基礎的。

更不要說外科與內科之間巨大的差別,如我們在臨床上遇到比較複雜的血液病病人或者是有消系統疾病病人的時候,必須要有相關內科或者是相關外科醫生的輔助來會診,幫助我們處理患者,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因為行業之間的差距和認識真的是比較大,如果讓一個外科的醫生幫助患者降血糖不是不可能,但是降血糖是否會穩定,是否能更適合每一個患者,這真的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家還可以瞭解一下,在十幾年前謝醫生輪科的時候,普外科的好多手術可都是開大刀做的,但是這些年的進展已經幾乎都用腔鏡微創手術來完成了,即使都是醫生,以前也曾經幹過普外科,但是現在如果讓謝醫生去做普外的腔鏡手術……可能嗎?

所以,不同科室之間,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定了科室,在骨科工作就沒有術業專攻的差別了嗎?

個人認為在一個大的方向上,比如大家都在骨科這一個業務領域內,不應該用隔行如隔山來形容,而是用術業有專攻來描述更準確一些。

我相信其他行業的朋友們也應該能認識到,現在各自的行業都是處於一種飛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去年我們還在用4G的電話,今年我們就已經用5g電話了,去年我們還在用手機刷微信付款,但是今年我們刷臉就可以了。可以這麼說,在某些領域如果一年不跟上時代,就有可能落後於時代。

對於骨科醫生來講也是這樣的,因為骨科本來就分成很多的分之學科,比如創傷,比如脊柱,每一個分之學科的認識,每一個分之學科的設備變化和理念變化真的是非常的快。

比如在關節方面,我們以前都認為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是對患者非常好的一個選擇,但是現在部分關節置換,都儘量的保留患者比較好的關節部分,將不好的部分置換掉,這種保膝的手術對患者的收益可能會更大,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這是由於手術理念、治療理念以及手術耗材研究不停進步,向更好的方向進步的結果。

但是大家要知道,關節置換手術是屬於關節手術方面當中的4級手術,是最高級別的手術,這個手術的難度可不是學一年、兩年或者是幾年的時間就能把它做好,做到精益求精、做到完美,這需要長時間的、大量的操作去積累經驗,要不停的鑽研,最終才能把手術做的更好。

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少的精力呢?在骨科的分支科學,比如關節科來講,身體有諸多的關節(肩、膝、腕、髖、肘、踝)需要研究和學習、熟練掌握診斷、保守和手術治療的技能,這可能需要一個醫生付出一生的時間去不停精進,哪兒有那麼多的精力再去研究手外、創傷或者是脊柱呢?

門門通,門門松這句老話,本人覺得沒有錯,只有在自己專研的方向上不停努力、堅持鑽研,才能更好的提高技術,最終更好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做法,就是如果您想看某一個科室的病,最好要能通過醫院的人找到一個科室看某一個方面疾病最好的那個醫生,而並不是某一個醫院某一個科室最大的那個醫生,因為往往在醫院的人最能瞭解在某一方面疾病哪一個大夫看的最好,手術做的最好,保守做的最好,或者是某些操作做的最好,這就是術業有專攻比較典型的體現。

謝醫生雖然是骨科的醫生,主攻的方向還是運動醫學,所以到現在為止,只要涉及到手外的患者,都會推薦給我們醫院一個手外手術做的非常好的醫生讓他來看,我自己從來不治療這樣的患者,就是因為我知道我沒有人家看的好,有時候在門診遇到特殊的病人或者是需要做手術的病人,都會給這個醫生打一個電話推薦給他,目的就是不使患者走彎路,能得到一個最好醫生的治療,是一個患者的幸運。

另外,不同科室之間不是完全分離的,互相溝通很重要

在我們醫院有一個學習小組,這個小團隊做的非常的好,謝醫生曾經有幸參加過兩次小組內的病例討論。

這個學期小組固定成員有4人,分別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神經內科醫生、CT醫生以及病理科醫生。

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小組呢?因為大家發現各個學科都有各個學科的限制,比如同樣的一個病例,外科醫生會有外科的見解,內科醫生會有內科醫生的見解,做ct檢查的醫生也有他的見解。但外科醫生缺乏內科知識,而內科醫生很少去關注手術當中的狀態,ct的的醫生把檢查做完,只能通過片子來判斷一個人的病情,但是沒有臨床知識的輔助,比如病例的特點,患者的症狀,以及術後的病理支持,做完了檢查就做完了,不會更加精進對於某一類疾病的見解,這樣大家都會出現瘸腿。

於是我們醫院這4個非常有正事兒的醫生,大家互相溝通,最終建立了這個小組,而且固定在每週的週四下午進行這一週特殊病例的討論,大家做好各自的病例準備,如主管醫生介紹患者病例的病情,由ct醫生進行片子的分析,外科醫生介紹術中的情況,由病理科醫生介紹術後病理的相關知識,大家互相探討在疾病診斷當中遇到的問題,在患者治療當中遇到的問題,在患者治療以後需要如何更好的減少可能出現的問題,慢慢的醫生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患者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

總結

以上就是對於提出問題的解答,在醫院的科室之間,隔行如隔山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因為醫學是複雜的,我們要對每一個患者負責,不能貿然的去治療自己完全不擅長的病人,比如讓一個外科醫生去治療血液病,那相當於犯罪!在同一個大的學科方面,不同的分支學科之間也是有術業專攻區別的,每個醫生的領域也會不同,這也是很正常的。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雖然現在的醫學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各自有各自的進步空間,但是也往往有互相融合的地方,如何能多科室之間協同合作,更好的治療病人,也可能是將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不能說隔行,中間隔個小山肯定會有!

我們國家的醫學生培養,如醫學類專業(西醫主要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等,中醫主要有中醫學、骨傷、針灸推拿,還有中西醫結合等),

大家剛開始每一個專業(研究生教育前)都學一樣的內容,實習時也會到每一個科室輪轉,讓所學知識成為一個體系,這是樹根、樹杆。

後面發展、提升是樹枝、樹葉。到了研究生階段,會選個方面,鑽深些。真到了醫院上班,會根據所學情況和單位需要定一個科室,隨著臨床經驗的不斷豐富,對本科室的東西肯定更利索。

所以,不同科室之間不能說隔行(當然中、西醫理念和實際操作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因為醫生往往定在一個科室幹,在一個方面鑽研積累,在細節方面肯定遠比其他方面強。可能隔了小山,不至於是一座大山;否則,遇到疑難雜症,怎麼會診呢?!


歲與


如果醫生是正規醫生院的畢業生,科室之間不存在“隔行如隔山”。醫學院學生前兩年的基礎學科從解剖學起,所有學科都要學至少考試及格。然後才是主攻專業,才是學而精。而後在從業時雖然多數人主要精於自己的專業,但對別的專業也是略通或略懂,只是不精而已。不然醫院經常組織各科室對疑難病會診時怎麼各舒己見。學有專攻,但不會一點都不懂。


用戶3477841821943


當然有,術業有專攻,像我們老年病科,對於兒科,口腔科,眼科的專業知識就知道甚少,所以不同的病還是要找不同專業的專業人士來看。


起個能合心的名字好難


都是醫療行業,每個科的人可以說對內外婦兒都懂、但不一定都專業、都會,如:理論內行都知道、但闌尾炎手術內科醫生是做不了的……


意醫


神內小美醫生;


談不上“隔座山”,但是還是有差異的!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醫學也在進步,目前講究精準醫學,,學科、專業劃分越來越細。好比內科就分為神內、心內、腎內、內分泌、風溼等多個專業,每個專業的醫生為了“專業”發展,勢必就會注重在某一領域激或專業發展,所以會出現越來越細、越來越專的現象,不可避免的對其他專業內容會有所欠缺;

為什麼說不能說“隔座山”呢?

醫學是相通的,人體是一個整體,某種疾病往往並不是獨立存在的;

需要理解,這是醫學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醫學發展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但是真正的好的醫生並不是做到全科、全才,畢竟這部分人屬於少數;


但是針對我個人理解而言,能做一個“自己專業”的醫生,同時能正確的區分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同做好正確的“分診”,避免做成誤診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神內小美醫生


正常啊 醫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讓醫生都會每種科室的診斷和治療啊 大醫院協調配合治療很常見,相反全科醫生而且樣樣精通那是做夢,太難,有天才但難找啊,培養成本太大……


卡多拉丁


有的,現代醫學只所以先進,就是因為分的很細緻,有的人就專治一個病,達到世界領先,其它病可能都不如一般中級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