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高中生赴陆 蔡当局才是推手

高中生赴陆 蔡当局才是推手

近年大陆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台生登陆求学

最近台北建中和桃园武陵高中校长因为帮毕业生写推荐信到大陆读书,以及发表有关台生赴陆求学的相关言论,两人都受到台当局有关单位的关切,引起各界关注。

优秀高中生出走逐渐成为趋势,台湾若无法改善高教环境,避免校园泛政治化,长此以往,将成为安全危机。

高中生赴陆 蔡当局才是推手

台北建中

高中生赴陆 蔡当局才是推手

桃园武陵高中

台北建中校长徐建国说,今年他已帮70多位建中毕业生写推荐信赴大陆读书,这个数量是去年的3倍。而桃园第一志愿的武陵高中,今年有47人申请大陆大学,是去年的5倍,其中不乏保送台大物理系的学生,仍选择申请就读北京大学。

从绝对数量看,建中70多人和武陵47人占全校学生的比例很少,且因为前一年的基数低,造成今年人数看似暴增,不过,台湾的大学在全球的大学排名始终无法提升,优秀的高中生自然会去思考要不要留在台湾读大学,这是人才流动的自然规律。

再从两岸关系层面看,蔡当局执政已届两年,这两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最近甚至有升级为热对抗的趋势,一度令人忧心台海危机可能重演。

问题的症结仍在于两岸当局间没有共同的政治基础,甚至连基本的互信都没有,在此情况下,大陆仍要继续推动对台政策,因此不断推出单边的惠台措施,吸引台商、台青和台生到大陆投资发展、生活学习。

高中生赴陆 蔡当局才是推手

今年初,国台办主动发布“惠台31条”措施,加大对台湾民众的开放力度,同时在各省市区陆续推动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园区,协助台青登陆创业和就业,在台湾面临“闷经济”困局下,大陆确实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机会和诱因。

把台湾优秀高中生西进大陆读书逐渐成为风潮,放在上述的两岸情境看,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高中生宁可舍弃台湾名校,也要挤破头去申请大陆一流大学,这对台湾至少会有两大警讯。

首先,优秀高中生选择到大陆读书,必然希望先建立当地人脉,了解当地法规,为将来在大陆就业发展铺路,在两岸综合实力差距越拉越大之际,大陆持续单方面磁吸台湾人才的效应,已由过去的台商台干,向下延伸到高中生和大学生。其次,如果优秀高中生赴陆读书成长期趋势,且人数逐年增加,对饱受人才外流之苦的台湾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冲击。当局必须认真思考因应之道,否则将成为台湾未来发展的安全危机。

高中生赴陆 蔡当局才是推手

台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司法资源百般拦阻争取多年的大学自治,劣化教育环境,塑新“绿色恐怖”氛围

蔡当局应从改善台湾高教环境着手,挹注更多教育资源,放宽优秀学生来台就读条件。同时也要改善青年就业和薪资待遇条件,让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台湾贡献所长,提升台湾社会和经济能量,才是治本之道。

(本文原载于台湾《中国时报》 作者为大叶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前海基会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