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遭受病痛折磨时,

安乐死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句容女子吴某,

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行车记录仪画面】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被癌症病痛折磨了十年,

吴某曾自杀却又被救回,

不得已央求朋友开车把自己撞死。

而在被送医抢救后,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这一起情节曲折离奇的案件,

让人唏嘘,也让人深思,

可以想象,死者生前的这种痛苦和煎熬,

真正是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

只求一死却不能得,

不得已,才让丈夫和朋友,

"伪造"了这样一起离奇的车祸。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这起离奇甚至是极端的案件,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人到底有没有权利对自己的生命做主?

从同情患者的角度来说,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支持安乐死,

前段时间,腾讯网发起了一项调查,

"你认为应该接受安乐死吗?"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有高达71.17%的网友选的都是应该,

大家的这种同情可以理解,

就像这起案例中的死者,

想死却不能死,

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但目前为止,

我们国家并没有给安乐死立法,

说起来这其实是个很久远的话题,

国内的安乐死第一案,

还发生在30多年前。

1986年,陕西汉中市医生蒲连升应一名患者家属的跪求,给一名叫夏素文的"肝硬变腹水"患者,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处方,处方上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事后,蒲连升和患者的儿子均被逮捕。

2001年,蒲连升接受央视采访时说:

现在别说他们跪下,就是拿10万,100万,我也不可能给他做的。并奉劝跟自己一样的医生,在国家没有立法以前不要干这种事情,以免重蹈覆辙。

时隔30多年,

安乐死在国内依然不被法律允许,

在近几年的两会上,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就曾呼吁给"安乐死"立法,

希望安乐死的合法化,

能让一些痛苦的人能有尊严地死去。

看起来"安乐死"得到了大多网友的支持,

但将其合法化,

真的就解决问题了吗?

未必!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2002年,荷兰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一年后,1815人在该国寻求安乐死,到201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4829人,达到全国死亡人数的3%;而到了2017年,荷兰合法死于安乐死的数字是6585人,增幅超过了8%!

这组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一旦将安乐死合法化,

对相当一部分倾向于结束生命的人来说,

可能变成一种鼓励。

而安乐死合法化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也需要警惕,开头提到的句容这起案例的公诉人,在接受我们记者采访的时候,曾提到这个问题。

公诉人 时昌鹏:

他可能是被害人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会带来一个伦理方面的问题,那些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啊,他会通过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啊,来摆脱自己本来应该承担的义务。 梦泽说

NEWS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其实在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争议之外,并不是没有其它选项,倾向于选择安乐死的患者,大多都是因为生不如死,活着太痛苦了。

据肿瘤专业人士介绍,癌症疼痛的发生率高达51%~61.6%,也就是说

至少半数以上的癌症病人会发生癌痛,其中30%的癌症病人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那如果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呢?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曾提出,治疗癌痛,我国的吗啡用量有待提高,他表示:中国癌症患者不怕死但怕痛,这是因为给他们止痛的吗啡用量不够,这完全是医患对吗啡镇痛存在认识误区所造成的。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

中国每年的吗啡用量约为253千克,人均消耗量为0.203毫克,在123个向联合国报送吗啡医疗消耗量的国家中排名第107位。

有专业人士表示,有70%的疼痛患者未能接受规范化的疼痛治疗,如果对"癌痛"采取规范化的治疗,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好很多,生存期自然延长,后期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改善,不会因为"疼"而那么痛苦。

「新闻泽要」当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我能选择自己的生死吗?

癌症患者一心求死的悲剧,让人心酸,

但最好的办法,

绝不是靠"安乐死"来个一了百了,

而是要通过改善医疗手段,

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让"雇友自杀"之类的悲剧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