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平涼文化遺存

平涼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為深厚。據考古發現,平涼擁有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及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址465處,古幕葬55處,古城址12處,石窟8處,鐘塔5處;國家、省、縣級文件保護單位269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59處,縣級208處;各類文物藏品31963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5745件,國寶1件,國家一級文物198件,尤以靈臺三級以上31件青銅器著名。平涼這塊黃土地,地靈人傑,曾湧現出許多文韜武略、彪炳史冊的俊彥志士。中國歷史上十大名醫之一,中華針灸學鼻祖,世界文化名人,東晉著名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醫學家皇甫謐;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曾三任節度、兩度出任宰相的牛僧儒,南宋時期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吳王介 、吳磷、劉琦;明代“嘉靖八才之一”的趙時春;近代著名畫家汪若南、張觀雲、曾魯齋、劉芳銘等,都誕生、成長於平涼。平涼“當隴山之口,踞六盤山之險”,歷來就是隴東重鎮、兵家相爭之地。周文王伐密,秦、皇、漢武巡幸,大將蒙恬征途祭禮,馬超據安定城,名將尉遲恭、郭子儀轉戰涇州,夏主赫連定稱帝,北周太祖宇文泰興起和著名的“唐蕃之盟”,唐肅宗亨平叛復國,都發生在平涼。林則徐、左宗棠、譚嗣同和馮玉祥等近代史上的愛國志士,也在平涼留下了赫赫業績。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平涼開赴延安根據地,更為平涼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篇一章。在悠久的歷史文化薰陶和淵源流長的涇河水的哺育下,平涼相繼形成了本區域的特色文化,即阿陽文化、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商周文化、芮鞠文化、秦漢文化、紫荊文化。

平涼文化遺存

  平涼山川毓秀,風光奇特,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星羅棋佈,相映生輝,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全市有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質量管理體系雙認證景區1處,國家4A級和2A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和園林公園10餘處。聞名海內外的名勝景區主要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宮——涇川回山王母宮,人類開元第一城——伏羲誕生地靜寧古成紀,神州祭靈第一臺——周文王伐密所築古靈臺,秦、漢皇帝祭祀炎、黃二帝的華亭蓮花臺,隴東著名山水園林柳湖,“絲綢之路”“姊妹窟”、“雙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隴東“天然盆景”崇信龍泉寺,以及龍隱寺、紫荊山、明代寶塔、西周靈臺和皇甫謐、牛僧儒墓等眾多風景名勝、文物古蹟,莊浪梯田、涇川造林等人工生態建設更是聞名全國。

  平涼礦藏資源富集,交通發達,通迅便捷。寶中鐵路橫跨東西,312線國道縱貫南北,銀武高速公路羅長段已經開工。七縣(區)已全部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和移動通訊化,全市信息化產業發展迅速。

平涼文化遺存

  地級平涼市的成立,標誌著平涼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已載入史冊,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平涼已進入由農業、農村經濟向工業、城市經濟轉變的新階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平涼市的發展目標是加快推進小康建設,努力把平涼建成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甘肅東部經濟強市。建成人文生態旅遊基地,平涼——這顆“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上的明珠,正在放射出日益璀璨的光彩。

平涼文化遺存

  “八五”以來,特別是“九五”時期全市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產業定位明確,形象鮮明,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宣傳促銷力度加大,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強,旅遊法制建設初見成效,入出境旅遊有所增長,國內旅遊迅速增加。“九五”期間,累計接待境外旅遊者4350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1149.5萬人(次),比“八五”期間分別增長了2.95倍和1.82倍。合計接待人數1149.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65億元,比“八五”期間分別增長了1.82倍和2.25倍。“九五”末旅遊總收入佔全市GDP的2.38%,佔全市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的6.8%。進入“十五”,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確定把旅遊業作為全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抓。經過艱苦努力,當前全市旅遊產業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旅遊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迅速得以改善,旅遊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初步形成“行、遊、住、食、購、娛”齊全的旅遊服務體系,接待服務網絡已具規模,一批新建賓館飯店相斷投入營運。全市現有國營、集體、個體賓館、飯店、招待所110多家,其中三星級以上2家,二星級以上1家,一星級2家,從業人員5300多人,擁有床位13000多張,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旅遊綜合接待能力明顯提高,全市旅遊產業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2002年,旅遊接待總人數83.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26億元,比“九五”末分別增長42.9%和35.8%,佔當年全市GDP的3.11%,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03年,全市旅遊產業開發的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是: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和開發建設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甘肅段的有利時機,實施政府主導、品牌帶動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以崆峒山景區為龍頭,312國道“百里綠色經濟帶”靜寧——崆峒——涇川“三點一線”為龍身,莊浪、華亭、靈臺、崇信四縣景區(點)為支撐,實施“一條龍”開發佈局,堅持“統一規劃,整合資源,深度開發,生態優先,品牌驅動,形成規模,提形象升,炒作宣傳”,加快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升級,加速全市旅遊支柱產業化的進程,積極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努力把平涼市建成全省、全國著名,世界知名的人文生態旅遊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