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没有坚持每天看书的人?

卢广奎


坚持一样东西久了就不再是坚持了,慢慢的就变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都会自动的去做这一件事,就像是每天要吃饭要喝水一样,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不做的话又会感觉到难受,每天跑步是这样子,每天看书也是这样子。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看书,而不是其它的东西?

对我而言,书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我用一本书就买了别人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所思所想,并且我是一个年轻人,在这个时期,我迫切的想要去成长,想要抓住一切能够让自己从一棵小树苗长成苍天大树的可能。而读书恰好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在书中我可以去见到不一样的人,我们是跨域了时间的维度,在进行着交流。书本就相当于一个时间机一样,把我带到了这位富有哲理的人面前,让我能够去和这样富有哲理的人去交谈,让我能够去理解他的所思所想,从中获得我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所需要的阳光和养分。

得承认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迫切的想要获得成功,包括我自身也是一样。急于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而从读书中我可以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可以从书中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人对于成功不同的定义。再来确定自己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什么,这样的成功是不是真正的是自己想要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看书就是一面镜子,去了解不同的人的不同思想,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因为那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放在你的面前,赤裸裸的让你去看,这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能够每天都坚持看书?不会枯燥吗?

每天都吃饭你会觉得烦吗?你能不能有一天不吃饭?不行。同样,看书对我而言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的事情,它不是一件坚持的事情,而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吃饭、喝水会枯燥吗?不会,看书也不会

每天看书就像是给自己输送养分一样,当有一天没有吸收养分就像自己今天没有吃饭一样,一天没有吃饭不难受吗?看书已经是是一种本能

看书是怎样成为我的本能的?

什么东西曾经拯救过你,那你就那这个东西去拯救别人。

看书曾经拯救过我。第一次是失恋。那时候就不断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第一次尝到了承诺原来也会是假的这种感觉,原来说过的话可以不当真,说出的话可以不用真的全部实现这样的现实,对于现实充满了怀疑,对人性充满了怀疑。基本上,当时无人回答我这些问题,碰巧那时候看到某个地方有本书,我就随便拿起一本来看。一看,我就发现,看书好像能回答我这些问题,能够告诉我什么东西才是生活。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找到和自己共鸣的文字,找到和自己共鸣的情景,试着让自己去感同身受,让我发现了原来不止是我自己才经历了这些东西,原来世界上大家都在经历着这些东西,只是我之前不了解

从《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活着》……一直到现在我基本上保持了一星期看一本书的习惯。阴影早已经消失。看书却像血液一样融入了我的生命里。也一直渴望从书中,再找到其他的答案,这是出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罗素·罗兰

我是深度读书,看书让我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也让我继续热爱着生活。


深度读书了吗


我爱看书,但是一直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在看,看过的书,基本上没有多大印象。

从去年年底,开始学习写书评,所以,就开始重新拿起书本学习。

几个月过去了,现在基本上养成了天天看书的习惯。

在这几个月的阅读过程中,我也曾经纠结过,比如,我到底是记电子笔记还是记手写笔记。到底是看完书再统一记笔记还是一边看一边记。

随着时间的增加,自己对于书本的把控,更加娴熟了。现在都是会手写笔记,一般现在每次都是阅读1个小时左右。然后,会把笔记记录在笔记本上。之后,再读1个小时左右,再记笔记。如此循环。基本上每天的阅读量,会保持最少两个小时。

这样的节奏,让我每看一本书,就真的会有一本书的收获。不再像以前那样,读过的书当时有印象,过后就忘了。

读书是一件每天都会有收获的事情。从书中看到了一个观点,会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看的多了,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今年,我看过的书,让我受益最大的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就懂了,自己收集信息的方法真是不够高明。

总之,读书贵在有心得

如果题主像我一样爱看书,不妨静下心来,好好研读各种书籍,你看过的书,会化为你内心的宁静。

如果你本身不喜欢看书,那不妨先做个阅读类的主题阅读,学学阅读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有选择的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

当你真正把读书当成了每日三餐一样平常的事情,那么收获也会丰富多彩。


悦思益明


我现在就是坚持每天会看书的人。要是哪天没有看书,心里就很不踏实,一点都不夸张。而且偏好读纸质书,喜欢纸张的质感。

现在每个月用业余时间对个三五本书完全没压力,我知道很多人读书很厉害,每年的读书量大的惊人,我还没有这么高的读书水平,不过我也挺满足的。

俗话说,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结果。我给自己算了笔帐,如果每天我把业余时间都用在看电视节目,玩手机上,说真的除了当时乐一乐之外,真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如果我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看书,假如看的是工具型的书,哪怕是每周学习到一个实用的技巧,那么一年我就可以学到几十个,这是非常惊人的。如果是关于沟通的,我用在人际交往中,沟通能力能提高。如果是思维工具书,我的逻辑性就能得到训练,就算训练不了,我对自己的理解也会更透彻。还有亲子关系的,职场的等等。

总之,无论是哪方面都会有帮助。所以我就想如果每周读一本书,一年就能读52本,这样收获会更好。然而,我的读书速度比较慢,方法就要有所以改善。

平时,我有时读读工具方法类的书,获取一些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也会有时读读以兴趣为先的书。

我看书是业余时间,习惯的养成是重点。比如,我每天睡觉前,至少看20页的书,坚持小半年了已经,从没有间断过。这个习惯的养成最需要的是戒手机。

很多人,在睡前会拿着手机看一看朋友圈,刷刷微博,或者看看各种新闻,小视频啥的。注意力分分钟被分散,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很久,睡眠时间都被占据了,更何况是读书的时间呢。


然后,这几天我刚好读了一本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书,也分享一下。

挺实用的,书上说商业书只需要20分钟就能看完。89条读书技巧挺好的。


Rose9660


读书并非坚持,而是喜欢

最好,别用坚持二字,有种老牛拉车的感觉。

有书,我可以渡过一个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下午,可以到书店呆7~8个小时

有书,即使去肯德基也会让我很安静,

有书,去哪里都可以,

早上挤地铁去公司这个间隙,我也可以打开电子书,翻阅几页,

一有闲暇时间,书本不离手,

读书的更好的办法就是可以顺藤摸瓜,一本书的作者会推荐另外一本,节约大量的时间去找一本好书。

每次搬家是比较头疼的,大量的书籍堆在墙角,一块块,所以电子书有了他的好处,即使不能在上面写写画画,还可以当着1000本的合集,方便到没有任何的负重压力。

我喜欢一本本的读书,每一本书读差不多了,才会买下一本,太多的书籍会给我带来无形的压力。

另外好书需要反复研读,好书很枯燥,像白开水,要去理解加上对生活的思考,才有所获,

书籍能改变你对生活的看法,能解答你的迷惑,能打开的的视野。

所以我喜欢每天读几篇。


大鱼XO


问有没有每天坚持看书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从少年时期就养成了每天看书的习惯,那时候无书可看,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书,那简直就象淘到了宝一样,看书用废寝忘食去形容一点都不过份。有时候找不到没看过的书,就看手边看过无数遍的书也得看,不然睡不着觉。现在好了,每天上网随便看,更是如鱼得水。就拿看《今日头条》说罢,自从四年前开始至现在,每天不看几个小时绝对不行,没办法,上瘾。这种臭毛病恐怕这辈子也改不了。


祯祥人家1


我!

我就是坚持每天看书,或者说每天必须看书。


每次有人问我:“怎么能坚持每天看书?”我都会建议他兼职做阅读推广人,这样有钱激励,就能坚持每天看书。


每篇讲书稿的稿费是2000元到1万元不等,按照稿件质量具体定价。


每篇拆书稿的稿费是1000元到1万元不等,按照稿件质量具体定价。


每篇书评的稿费是200元到5000元不等,按照稿件质量具体定价。


想想读书写出图书类稿件,稿费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就有动力读书了。每次有人跟我说:“功利性阅读有害,你这样阅读是没有前途的!”我内心就呵呵了,书最原始的作用不就是收集信息、传承知识吗?!你没功利性阅读,你天天赌钱、打游戏就有前途了?


而且我现在每天阅读,不光有收入,对孩子也是一个好榜样。


做阅读推广人,首先是要会读书。肯定会有人反驳:“读书谁不会?”诶!别着急啊!你还没准真不会。看完一本书,复述一下书里内容,你试试。说不出来了?那就来学学怎么阅读吧!


先别说高深的,我先来推荐几本初级的阅读方法的书。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从培养兴趣、快速阅读、消化知识和工作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阅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光会读书还是一部分,再来看看,怎么把稿子写出来。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


在这里说一下,图书类稿件作为这两年的热门项目,各平台都在约稿,这个平台不行投别家,没必要在一家死磕。


鼹鼠的土豆



我自己就是坚持每天看书的人,会坚持每天读纸质书籍,有时是全天候的读书,有时只是拿出一小部分时间来看书,这是不太确定的,但确定的是一定会每天坚持读书这件事。

在过去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自己看了很多的纸质书籍,有关于母婴育儿的杂志,这是自己长达数年订阅的专业类期刊。还有这方面的图书,有脑科学、思维开发、不同国家妈妈的教育理念、还有亲子旅游的书籍,很多都呈现了不同作者的个人风采和鲜明的家庭教育方式。从中习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他们的经验论、方法论。另外还有时尚类的期刊、美容服饰、家居设计、旅游赏析的。在这些专业的著名期刊中,了解到很多不同领域、不同人物、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及活着的状态。也通过买大量的旅游书籍,像伊斯坦布尔、泰国、清迈、台湾等各国的跟踪视角,了解不同文明下人们的生活的样子。打开不同世界的大门,各种活泼的样子一跃而入的。可以说,想了解的世界太过丰富了,只是时间、精力、金钱上的原因。此外,迷上收纳、手工帐这些日常手作类的玩意,也买来一些想关的书籍,收纳主要是日本的还有韩国妈妈的,里面大量介绍各自作者自己擅长特有的收纳术,各有不同吧,可以通过这些妈妈的巧手学到很多这方面的东西,自己也试着开始家居收纳起来了,从自家小屋开始的。也会看一些传记、经济类的书籍,总之书的种类是丰富多彩的,到现在还有一百多本书还没有开封,等待着阅读了。也跟风买了日本作家的一些书籍,想试着学习写写小说、都市故事之类的文体。也会在不同媒介去听书,丰富纸质书籍的另一种方式,听听别人的说书观点、提要精炼的精华吧。



总体说来,书是每天的必备品,是会天天去触碰的。书是自己的最大爱好,和音乐、服饰一样。并架为自己的“三架马车”哈哈哈!


馨语


看书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对于养成读书习惯的我而言,读书就如吃饭睡觉一样普通平常,看书就是件顺手拈来的事情一样。

可能很多人会问,工作都那么忙了,你怎么还会有时间看书呢?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碎片化时间,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起生活中的零碎时间,时间效用就会高出许多。

我的身上随时都带有电子书,走到哪里都可以阅读,所以也大大的提高了时间成本。我的日常看书时间安排如下,可以做个参考哦。

6:20-7:00

早起是件特别有收获的事情。清晨的头脑格外清晰,阅读也最容易进入状态。通常在清晨都是阅读一些有深度的书籍,这类书籍可能会有些枯燥,甚至艰涩难懂,那么我会把它放在有一大块不被打扰的时间里学习。所谓的深度书籍并不是去啃大书,而是阅读一些目前我正需要且需要快速补充能力的书籍。

比如说我遇到了职场瓶颈,在公司待下去看不到转型或者升职的希望,离职跳槽又没有合适的机会,一直在犹豫不觉徘徊不定。那么我就会进行主题阅读,将职场相关联的书籍都阅读一遍,并做好相应的笔记,从书中去找答案。每次看书前明确阅读目的,看书本身就不会再成为枯燥的事情,而是寻找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的阶梯。

8:00-8:40的地铁上

公司与家有一部分距离,通常在地铁上需要花费40分钟。40分钟对于有阅读习惯的我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通常在地铁上我都会看一些文学书和小说,这一类的书籍阅读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思考。

看电子书是非常方便的事情,不仅不伤眼睛,还随时可以做笔记,把重点和经典语录随时都可以标注下来。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我都是在地铁上读完的。阅读的过程不仅可以打发坐地铁的无趣,无形中还博览群书了。

23:00-23:40睡觉前

每晚睡觉前,我都会躺在床上看看书,晚上的书籍选择就比较随意了。比如喜欢的作者出了新书,或者看某个名人的传记。又或者电视电影中,看到某些有趣的内容,而这些知识是我以前所不知的,就会去寻找相关的书籍。

比如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电视是很有历史时代感,里面很多的历史内容是我不知的,就会去寻找与那个时代背景相关联的书籍,每个人背后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人生等等。这样一来,每一次的阅读就会变得有意义,每一次的阅读就会有收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思维定势错误,认为读书只能在大块和整块的时间里进行,并且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才能好好读书。只要将这种定势思维稍加调整,然后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固定阅读时长,久而久之,阅读的习惯就养成了。


爱读书的热带鱼


有,我就是。

因为我已经养成了每天看书的微习惯。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是全球知名的学习博主,他曾经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他说:微习惯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你会胜过世界上99%的人。


每天看一本书,难吗?我至今也做不到,除非那种特别吸引我的内容,或参加训练营打卡。但每天阅读一页书,难吗?相信谁都不会认为自己连一页书也阅读不完。

每天做30个俯卧撑,难吗?我会觉得很难,但如果每天只做一个,难吗?相信男士们都会觉得可以完成。

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意外收获是,搂草打兔子,写50字就可以完成目标,写着写着就写出了2000字,此时内心会充满成就感,感觉自己超额完成了目标。 本来做1个俯卧撑就可以达成目标,而做的时候觉得已经开始做了,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这种执行力是响当当的,是完全超出预期的。

由此可见,微习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不要一开始就用力过猛。使用《微习惯》中的策略,才能真正让我们做出持久的改变。

《微习惯》中指出: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做出改变,不是意志力不够,也不是动机不足,而是改变策略出了问题。

给自己打鸡血,下一个大决心,刚开始确实有效,可持续一段时间就不行了。

经济学上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说法,意思就是,吃第三块披萨时的愉悦感会低于吃第二块的,吃第二块的时候又略低于吃第一块的。

当我们强迫自己重复一个行为时,每发生一次,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次,坚持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4月份还没过完,就中断了新一年的目标计划,因为热情会随时间不断递减,等到心中不再充满动力,就不知不觉地放弃了。

我们的大脑是天生抗拒改变的,如果目标足够小,小到不可思议,那你的潜意识不会觉得受到了控制,就不会害怕开始,也因为足够小,边际效应递减的速度就足够慢,会慢到你几乎察觉不到。

只说不做假把式。怎样才能培养微习惯?

《微习惯》告诉我们,其实彻底改变只需三步:

第1步:制定计划、挖掘价值;

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这个微习惯,最好设定成即使在你最困难、最疲惫、压力很大、极其忙碌的时候,也能完成的小目标。如果坚持每天喝一杯水都做不到,那就设定成往杯子里倒一次水,如果每天坚持写50个字都做不到,那就改成打开文档敲一个字。微习惯最多不要超过4个,切记,不可中断!

最好的习惯来源于你的生活观念,如果你不确定来选择哪个习惯来按部来培养,就选择那个过程能让自己很享受的、且让自己感觉特别的活力又开心幸福的那个。 即使全世界都不认同,我们自己要赋予这些微习惯以价值。

比如读书会开拓我的视野,写作可以释放我的情感,做俯卧撑是为了健康的身体。

第2步: 纳入日程、回报执行、追踪完成

微习惯的根源在于自主、自由和灵活度,其目标是给予你能量,让你不断取得成功。

你可以把上床睡觉作为一天结束的标志,这样你能抢在最后一刻完成微习惯,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如果你想更加幸福,享受成就感是让自己对生活满意的最有效的策略。

培养一个好习惯会带给你满足感,而这将给你带来更多的成功,因为我们喜欢这种结果和成就感。斯蒂芬·盖斯的经验法则是在此过程中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快坚持不下去时,就会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意志力来让我闪坚持良好的微习惯。

第3步:由小及大、简单相信、习惯养成

微习惯可以强化我们的意志力,当下就取得进步,不耗尽意志力。不会阻碍我进步,它们反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微量开始,超量结束。做一个俯卧撑不是真的让你每天只做一个,而是至少做一个,上不封顶。

要对自己充满期待。如果自己都不相信可以练出马夹线,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并不是信念提升了你完成任务的能力——而是提升了你不断努力的意愿。而这也意味着你确实从与大脑对抗变成了与其合作。

据科学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要66天,不同的习惯需要的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也在提醒你要有耐心。有些微习惯的火花能够迅速燎原,而另一些则需要更长时间,这取决于你对这个习惯有多大兴趣,以及对超载原始目标后继续行动的感知难度。

微习惯是―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也因此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

从在简书写作,我已经发表文章174篇,日更126篇,写了近30万字,如果不是数据摆在那,我根本不会相信自己可以在8个月的时间里写出这么多的文字。 这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但我却做到了!

坚持难吗?讲真,不容易。那是我一直没有掌握方法。幸好,我学习了《微习惯》,让我茅塞顿开,重新找到了通向成功之路的信心。

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础之上,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一切都开始于最初的那一小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开始你的第一步,你离成功会越来越近。


媛姐说职场


每天坚持读书,实属正常。

很多人把读书当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原因无非是自己本身不喜欢读书,在阅读中获得不了愉悦感。说实在的,不读书并不是那么让人难堪的事情。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天,身心疲惫,哪里还有精力去读书呢?躺在床上玩玩游戏、看看视屏,休息一下,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呢?

最近两年,新媒体带起一个不好的风气,就是极力制造焦虑与恐慌。除了很多伪文艺青年以摆拍书为荣之外,还有很多目的不纯的公号在渲染着“通过读书或写作,我月收入XX万”的话题。试想一下,一些心思比较浮躁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诱惑,内心还不蠢蠢欲动?他们直接把读书与收益挂钩起来了,从而让读书变质。

读书当然会产生收益,但并没有新媒体说的那么直接与显眼。读书本质上是一项非功利的事情,一个完善自我、开拓视野的途径。去年秋天,我每天很早起来,躺在床上玩手机玩到八九点钟,然后出门上班。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深深觉得这是浪费,于是就早上爬起来,读一个多小时的书,再去上班。

那么,期间我有什么收获呢?直接的收益并没有,但坚持读书开拓了我的视野,从而为我的写作打开思路。同时,对我来说,读书也是自我修炼的一种方法。

读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可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知晓天下事。打开一个网站,就能读到大量的文章。读“书”早就不拘泥于形式,想想自己一天花多少时间去浏览公众号,也能估算自己有多少时间在“读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