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日本的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在市场上,只见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白菜有卖整箱的、一颗的,也有切成半颗或四分之一颗的,全都用塑料纸密封包装;辣椒有10个一盒的,也有5个一盒的,全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货架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超市里陈列整齐的瓜果、蔬菜


1. 重视质量、管理细致

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先决条件,精明的日本农民深谙此道。日本政府除对大米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一定的干预外,对其余农产品一律放开,由农民根据农协提供的市场信息和良种自行选择栽培。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千克~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此外,生产模式先进、管理细致,也是日本农产品质量佳的重要原因。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体现出日本农民“绣花”般的细心与精致。在一些进行无土栽培的地区,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番茄等,其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还要精细,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比如梨园,每根梨树的枝条都被绑在钢丝网上,引导其平行向四周伸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和空间。由于坚持科学栽培,日本的梨个大、肉嫩、味美,每只梨都在0.25千克以上。因此,称日本农业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并无夸大之嫌。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日本棚架梨园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日本观光农业


2. 分工明细、大且专业

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日本农户没有“小而全”,只有“大而专”,不为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

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拥有土地50~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

在日本,农民种地比较轻松,原因是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的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垄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而且档次都比较高,使用起来很方便。同时,日本农家一般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农产品的车间。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果园喷药机


3. 重视土质保护

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护方面更是这样。在日本,耕地保护不仅体现在“量”的维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保护上。在日本农村,人们可以看到,所有刚翻耕过的耕作层均呈深褐色,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质细而均匀,像海绵一样。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也使用化肥,不过,他们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作物品种不同,复合肥的配方也不同。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优良土壤


日本土质优良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的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家庭经营与农协的社会化服务相结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日本农业因为农协周到的服务而得以迅速发展,日本农协也因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

日本农民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透过日本农业发展模式学习农业强国经验

日本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