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考前冲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

考前冲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四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①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的载体 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

②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无生命)

例子:温度、照明、桌椅、黑板、投影机及座位的排列

社会环境(有生命)

例子: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考察重点)

发展阶段:初创、发展、成熟和完善

时间划分:20、50、80 等差数列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①裴斯泰洛奇: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

②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教育学中强调教育应当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

③乌申斯基 :

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是俄罗斯最早的教育心理学

称号:“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

考前冲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

记忆

口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是一只乌鸡。

④卡普捷列夫:

著作:《教育心理学》,1877年,(世界上)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考前冲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

记忆口

诀:77,镰刀,选带卡的。

⑤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者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⑥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地位: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称号:“教育心理学之父”。

①区分

西方最早的教育心理学著作: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世界上早的教育心理学著作:1877年,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②两个教育心理学之父

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

世界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 -50年代末)

20年代,吸收了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

最早的心理测验出现在1905年——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被推孟引入到美国,接着运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去。(重点把握20年代)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产生背景: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存在弊端,学习不扎实,布鲁纳发现弊端,因此提出课程改革运动。

五、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一,主动性研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兴趣。

第二,反思性研究;学生更好的反思。

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第四,社会文化研究。不同的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

考前冲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

记忆口诀:温和煮饭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当于西方的初创时期

房东岳:1908年,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

廖世承: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考前冲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

记忆口诀:

房翻廖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