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廣西崇左市天等縣:“箱”中養魚 出口歐洲

廣西崇左市天等縣:“箱”中養魚 出口歐洲

圖為基地負責人趙德奎在給羅非魚喂營養配方。

距離天等縣城28公里的小山鄉龍哨村,有個龍嘯牧歌養殖基地,這裡養出高品質的魚!這裡產的奧利亞羅非魚(Ω-3羅非魚),遠銷到香港、歐洲……

返鄉創業巧遇養魚良機

近日,筆者來到到龍嘯牧歌養殖基地,一進基地,見到智能箱整齊地排放在地面上。智能箱裡水很清澈,魚兒正爭先恐後的進食。基地負責人趙德奎介紹,一個標準的單體智能養殖箱(規格長、寬、高分別是6米、2米、2米)至少可以養殖2千尾魚,存活率可達99.9%。每箱每批(約3個月一批,一年至少四批)可出產3000斤以上的奧利亞羅非魚。

趙德奎是個地道的小山鄉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廣東務工,近十年的摸爬滾打,他事業日漸起色,2004年返鄉創業,做土方工程。他一直在找機會,如何在家鄉幹出一番事業來,機緣巧合,他認識了廣西龍嘯牧歌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斌,雙方多次交流溝通,決定合作在小山鄉進行高科技養魚。

2017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廣西崇左微自然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廣西龍嘯牧歌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投資,以科技引領全智能循環水產生態養殖業為主導的扶貧、返鄉創業示範基地—龍嘯牧歌養殖基地建立了。

高效產值“箱”中養好魚

趙德奎說:“水產生態職能養殖最大的特點是溫度可控,養料可控、風險可控。”傳統的水產養殖業是一個典型的“靠天吃飯”行當,每逢面臨颱風、洪水、氣候異常、病蟲害等自然災害,漁排養殖、池塘養殖便屢屢成為主要的“重災區”。

該養殖示範基地採用智能化養殖箱及尖端微生物科技餵養,有效解決了傳統水產養殖靠天吃飯、水土汙染、產品安全、效益低下等各種問題。高智能立體循環水產養殖是對傳統水產養殖模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及顛覆,具有環節可控、高產、高效、安全、環保、低成本、品質躍升等優勢。龍嘯牧歌養殖基地通過排灌系統24小時不間斷把地下90米深的深層純淨水通過微生物淨化處理後,再度泵入可控溫的智能箱內進行魚類養殖;通過科學種植水生植物和合理養殖濾食性魚類進行微生物淨化後,再次迴歸集裝箱,達到池塘水循環使用。

趙德奎介紹:“這裡的奧利亞羅非魚苗來自廣西水產養殖科學院,魚的營養配方有巴馬縣的火麻、螞蚱、巴西紅蚯蚓和微生物為主原料”。

好水好配方出好魚。基地2017年12份開始投放魚苗,今年四月第一批魚已上市。經過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西漁業病害防治環境監測和質量檢測中心等權威部門的專業檢測,龍嘯牧歌基地所採用的這種全新生態智能方式養殖出來的優質羅非魚,高富含各種營養(超過歐盟食用標準30倍),該基地產的魚成為供港澳、歐盟綠色環保產品供應基地。

基地員工梁碧偉笑著說:“隨時一撈就可以撈出一網羅非魚,保證不會落空,智能箱捕魚不難,如何保證魚鮮活的運外港澳、國外,這是一門技術,我們有辦法。”

帶動鄉親脫貧奔小康

梁碧偉在基地工作已有5個月,是龍茗鎮橋皮村人,建檔立卡戶,老婆因病致貧,現已治癒。夫妻倆都在基地上班。梁碧偉說:“每個月我們夫妻倆有穩定的收入,又能照顧孩子,我知足了”

2018年初,基地有41戶貧困戶入股,基地採取“企業+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充分發揮示範基地的帶頭作用,拓展涵蓋龍哨村及小山鄉的其它貧困村,走出一條科技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子。基地實施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共同參與基地建設,共享高科技養魚帶來的實惠。目前,基地已完成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實施產業基地、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擁有智能養殖水箱15個,現已全部投放魚苗3萬餘尾,預計每批可產出成品魚4萬多斤。

趙德奎說:“我要擴大養魚規模,爭取有100個智能箱的規模,還要對魚肉進行深加工。擴大養殖品種,養蝦、養桂花魚等,一人過上好日子不算好,能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奔小康才是我最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