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会上课老师班级的学生分数比不会上课的低?

爱上指北针


哈哈~又可以尽情吐槽啦!

“会上课老师班级的学生分数比不会上课的低”,是一个普遍现象吗?成为共识了吗?

之所以这么上心,是因为“学生成绩不佳”恰恰是我教学生涯的痛点啊!如果“会上课老师班级的学生分数比不会上课的低”当真是一个规律的话,这不就是我的遮羞布嘛!

且慢!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不知是曾国藩还是谁,曾将人分为这么四等: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没脾气;四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参照这个标准和角度,咱们可以把教师也分为四等:头等教师,讲课精彩,得分行家;二等教师,讲课高手,成绩略差;三等教师,素质一般,成绩突出;末等教师,课堂沉闷,成绩渣渣。

关于“头等”和“末等”的评定应该不存在争议;但是,关于谁是“二等”谁是“三等”,恐怕就不见得人人认同了。

我猜想,肯定有不少教师拍案而起:教师的能力不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吗?啊!“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成绩才是硬道理”嘛!你学生成绩很差,还好意思说自己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

有道理!你想想,假如孔夫子不是教出了子贡、曾参等所谓“七十二贤”,他能配称得上“大教育家”!

当年和夫子成竞争对手的少正卯,他不是也很会讲课嘛!他讲学造成孔门弟子“三盈三虚”,多次把孔夫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那咋不封他为教育家?

所以,“会上课老师班级的学生分数比不会上课的低”,大体可以认为是一个伪命题。真正“会上课”的教师,他的学生的成绩一定是很出色滴。反过来说,凡是不以追求“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学,都是耍流氓!

如在下这样的教师:一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借口,课堂上舌灿莲花,只图自己舒心、学生欢心。课下有菩萨之低眉,无金刚之怒目,怀宽容慈悲之心,不为杀伐决断之举——你能考出好成绩吗!你不也是耍流氓嘛!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留言指正。谢谢!


花眼看花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一个曾经参加过省讲课比赛的老师,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我们本地有位老师,因为上课成绩不好,被调离工作岗位,到图书馆工作,结果这老师在图书馆呆了两年,拿了个省讲课比赛一等奖,随即调离了这所学校。

首先,什么是“会上课”的老师?会上课的老师的标准是什么?这很重要!有些人拿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讲课比赛,不见得会上课,只能说是“会表演”!有些人,有颜值、有口才、会表演,就可以变成“会上课”的人,但是实际上,她也可能不会“上课”,因为她的课已经不是自己的课,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了。

如果按分数衡量,则会上课的不一定成绩好,甚至往往成绩相对较差,因为他们不只关注成绩,会关注素养,如果用成绩衡量自然是“失败者”。

其次,影响成绩的因素有哪些?会上课肯定比不会让课的老师更会让学生欢迎,但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会上课,更要狠落实!如果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最后,是否存在会上课成绩又好的老师?当然会,原则上这种老师会更多。但是现实中,会上课的老师,可能很快就晋级了、当领导了、参加各种比赛了、去当评委了等等,导致他们带的班级成绩平平,甚至较差,也是普遍现象!

当然,凡事应该辩证的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成绩好的也不一定都是教课好的老师,成绩好也不代表就对学生影响大!

评价一个好老师,真难!


赢在高三


古语云:教学相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才能得到提高。也就是学习有两个重要的方面,教和学。现代的一些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表现是主要因素。


可见,一个学生成绩主要还是来自学生个人。老师课堂上讲的再好,学生听得再投入,课下不巩固也是白费的。每个学校内大概都有这样的老师,年龄较大,经验丰富,讲课也风趣,但是还是由于年龄的原因,精力跟不上了,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心态也相对平和,不会对完成不好的同学加以批评,也就是说是一个慈祥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就导致成绩不理想。


而相反,年轻老师可能课讲的不好,经验也不丰富,但是他精力旺盛,能及时批阅学生的作业,对完成不好的同学会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进行一定的惩罚,这样学生就敬畏这个老师,作业完成的好,课下巩固的好,成绩自然就好。

这样看来,真正的会上课的老师应该是指经验丰富,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而且课下能够及时跟上指导和督促。

我是辛哥,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辛哥物理


这看似是一个伪命题,会上课说明有教学经验和能力,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所教的班级成绩比不会上课的老师所教的班级成绩低。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会上课的老师班级存在少部分智力方面的后进生。这种学生因为智力原因,对所学知识记不住,不理解,成绩低,造成班级平均分数低。这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是全国名师来教也一样。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某些班级常因弱智生的原因造成成绩低。如果班里存在这种情况,老师只能念阿弥陀佛了!



2.会上课不等于会管理班级和学生。会上课说明课设计得好,但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如果没有,那效果就差!特别是那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学风差、班风乱的班级,成绩就会低。

所以,如果这个问题是老师的疑问,会上课的老师就要分析查找原因,对症解决;如果这个问题是家长的疑问,家长也不要因为孩子班的成绩低,就完全否定老师,毕竟成绩不代表一切!


终南觅仙踪


不知道小编所认为的会上课与不会上课的认定标准是啥?

一般说来,性格活泼,形象好,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的老师,无论给学生讲课,还是讲优质课,都有不一般的震撼效果!很容易获得认可!

但他们所教学生的成绩往往不太理想。是有这种情况存在。

这类人往往具有表演能力,所教学生成绩差,原因在于工作作风浮飘,只顾表演,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思,沉淀及反馈,所以学生成绩难以提高!

而性格沉稳,不事张扬的老师往往注重课堂实效。课有重难点之分,讲与练结合,注重实战,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较透彻,学生成绩当然会好一些。

我的初中物理老师是一位没受过培训的民师。上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俺是个大老粗,不会讲课。进入教室后,便让学生把物理课本拿出来,翻到笫几页,开始读。读十分钟左右,便问学生刚才读了什么。什么概念,定理怎么说的,然后讲1至2个例题,布置作业后,完事。刚他教学生的物质成绩基本不出全县前五名,多次第一。后省教研室人员来听他的课,只说了一句话作为评语:从没见过这样来讲物理课的!



当然,要是有教育专家来吹捧他,把他这一套做法形成理论,再进行一些高端词汇包裝,推广,哪还有现在什么先学后教,一日三清,高效课堂的杜朗口,洋思模式。

可见,教无定法。但效果也不一样。而现在许多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往往效果一般,确实有削足适履之嫌。


可以说,任何脱离实效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是既浪费了老师的精力,又误了学生前程的瞎折腾!


一袭轻岚


个人认为这应该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学生客观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可能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能够保证都是相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任何完全两只相同的鸡蛋一样。孩子们的相貌都不相同,何况其他了。而且他们来自各自的家庭也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即使是一个比较神的老师,讲的在好,他们理解不了,也还是没有办法的。



第二.老师教学能力比较强,或者上课给人看比较精彩与学生成绩不是完全成比例的关系。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多个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成果。比如班级,课堂的平时管理……一节或者是几节课只是一个点,看不出真实的情况。有些教师观摩课上的行云流水,平时功夫不扎实,也是给人看的。有些教师踏踏实实做工作,没有什么花拳绣腿,基本功扎实,学生因材施教,取得的效果也很不错。



第三.考试有时候是需要技巧的。有的老师会交给学生一些考试的技巧,在考试中得以运用,相对于不用的同等级的学生就会出现偏差。就是说,考试不一定能够完全考察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其实,教育与教学,成绩不能放松是一方面,如何教育成人更重要。一个智力水平比较低的孩子即使教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也是很大的成绩!您说呢?


尔冬爱中国


我是一线教师"师者说",我也来回答这个问题。这里的"会上课"我理解成公开课上得好,可以吗?你说的现象确实有,毕竟学生的分数和很多因素有关,但不是绝对的,很多会上课的老师,会处理课的重难点,课堂效率高,孩子们学得轻松,班级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上图为"师者说"获得的荣誉)

这要从教师的成长说起,教师拿的是专业技术职称。是的,教书育人是一门技术活,是有经验一说的,教师的经验需要不断积累。

比如我,我可能就是你说的"会上课的老师",但我所带班级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可否认,学校在选择代表学校参加赛课活动的教师时,会综合考虑教师的语言水平,组织能力,驾驭学生的能力以及形象等方面。我自教书以来,确实得到了很多这样的机会,让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时也不断地激励我去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方法,学习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让我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最终我的水平提高了,受益的还是我的学生们。我的一个家长转述他儿子对我的评价是:"李老师讲的课让人特别容易懂,数学学起来特别简单"。


(上图为"师者说"获得的荣誉)

人与人之间毕竟是有差异的,而有的年轻教师确实各方面综合条件很好,被学校推出去得多,学校推出去的课一般是集体的智慧,上课的老师更多的是执教者。但可能由于年龄等原因,对于教材把握方面或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孩子们的成绩暂时落后于更有经验的老师,也是正常的,教师的成长也需要有个过程。而其他老师虽然没有常参加赛课活动,但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积累经验,一样可以把孩子们教得好,这也不矛盾,参加赛课不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


(上图为"师者说"获得的荣誉)

总之,努力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一定对孩子们有益,一定能提高孩子们的成绩!

说得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我是师者说,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哦!

师者说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题主应该明确一下衡量老师会不会上课的标准。

按照常规,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说,我认为让会上课的老师来教课一定比不会上课的老师教的结果要好,学生们的分数应该高。如何界定一位老师会不会上课,我认为关键是看老师能否把知识点给学生讲的清楚明白,让学生们真正理解所讲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掌握所学的知识,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技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即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使学生们真正掌握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而有的老师只会把课堂气氛搞的很活跃 ,学生们的表现也很积极,也很愿意上这样的课,但学生们根本没有真正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对于这样的老师,学生们有可能认为是一位会教课的老师,但在我看来,应该把他划归于不会教课的老师一类。还有些老师虽然文化水平很高,但是教学水平不高,属于“茶壶里煮饺子”的那一种,也属于不会教课的老师那一类。还有一些老师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民办教师转正的比较多)但却承担着高年级的教学工作,因能力有限而不胜任那一岗位的工作,因此也要归属于不会教课的老师那一类里。

还有,两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不要说是老师来教,就是让大学教授或者专家来教课,也是很难教出成绩来的。因此,如果正好那位会教课的老师所教的班级里智商低的学生多,那么学生考试的平均分数也就会低的。

第三,因为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不同,因此就会造成对事物的评定方法有所不同,题主所说的会教课的老师有可能是我认为不会教课的那一种,而题主认为不会教课的老师恰恰是我认为会教课的老师,从而造成题主对这件事情的误解。


嘿嘿笑哈哈


题主的"会上课"和"不会上课"没有明确的所知,所以无法判定指"教学设计巧妙"还是指"课堂活跃"?

权且按这两种来分析。

如果是指"教学设计巧妙",说明能够对知识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我相信孩子们没有理由听不懂,如果,成绩低,只能说明孩子们听懂之后没有有效的练习,没有掌握课堂所讲知识。成绩肯定不好。

如果是指"课堂活跃"这样的课堂看上去没有问题,轰轰烈烈,全是精彩,只能说只是维持在浅层次上的问答或者探究。课堂活跃,人人不能安静下来进行深层次思考,触类旁通,一石几鸟的效果是没有的,所以,学到的知识是印象不深的,成绩自然好不了。



"不会教的"也许课下下功夫,用心辅导,练习有效,比课堂精彩,讲完不管不问,练习不抓中重难点,学生出现错误不及时订正,都有关。再精彩的课堂没有课后的复习和练习相左,都是花架子,没有实效。

这个问题乍看问得莫名其妙,实际是学校常常出现的情况。



有的老师看上去很会授课,但不勤快,批改完就完了,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当回事,所以,学生的知识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而有的老师,看似课堂传授一般,但课下下功夫,勤于批改改错订正,学生错题都要求改正后会做,这样孩子们手上有功夫,脑中辨真伪,考试时,肯定成绩错不了。


漫语慢文


怎么才能叫‘‘会上课’’的老师呢?是不是指受上课学生欢迎的老师?

上课气氛活跃,学生爱听并不一定就能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学生的成绩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这是决定因素。有的老师很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在学生困倦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小故事,做些小游戏,很快就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的老师学生很喜欢。但是喜欢听你上课,不代表课后他就能复习和预习你的科目,他可以期待你的下一课,却不一定会把你这科的成绩当一回事。



而那些课堂沉闷的老师,可能会在检查学生的作业、预习、背诵方面下功夫。如一上课就要学生背书,或者讲评作业,中途还要做课堂练习并检查,课后还有作业的布置。这样的课堂,学生觉得不好玩,并不活跃,却能让学生在上课和课后把注意力放在这一科目上,虽然是被动,但在成绩提高上是有效果的。


二、所教班级的班风不同,学习效率和成绩也会有区别。班风的好坏,对整体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到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较好,自习课的纪律很好,保证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有个好的环境学习和竞争。

如果班风不好,就算是‘’会教‘’的老师,要想提高多数学生的成绩,还是难度很大的,因为学生的总体风气没放在学习上,自习课吵哄哄的,很多学生无法静心学习,都参与到讲小话、起哄上了。这样的班级,平均分会很低,但个别学生能在这样环境中认真学习的,往往成绩出奇地好。



所以,学生成绩的如何,不单纯是靠‘‘会教’’,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