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2008年5月饒公揮毫書寫“大愛無疆”。

饒宗頤(1917-2018)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 ,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 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大師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饒宗頤的書法,技法豐富,功力深厚,五體皆備,自成一家,被稱為“饒體”。饒公的書法,是學者的書法,也是藝術家的書法。他以博大精深的學問為底蘊,博採眾長,真正實踐了“孕南帖、胎北碑、融漢隸、陶鐘鼎”,融會各體,共冶一爐。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饒宗頤榜書《行深般若》 35cm×138cm 2004年

他精研甲骨學、古文字學、敦煌學、簡帛學,並對甲骨、楚帛書、侯馬盟書、流沙墜簡及楚地竹簡等文物上的古文字,深入研究,涵泳體會,創作出獨特的古文字書法作品。他的懸針體篆書、沉著靈動的隸書、一筆書行草,都具有真正的創新意義。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饒宗頤書《大慈、慧光聯》 45cm×183cm

1、書要“重”“拙”“大”,庶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倚聲尚然,何況鋒穎之美,其可忽乎哉!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2、主“留”,即行筆要停滀、迂徐。又須變熟為生,忌俗、忌滑。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3、學書歷程,須由上而下。不從先秦、漢、魏植基,則莫由渾厚。所謂“水之積也不厚,則扶大舟也無力”。“二王”“二爨”可相資為用,入手最宜。若從唐人起步,則始終如矮人觀場矣。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4、險中求平。學書先求平直,復追險絕,最後人書俱老,再歸平正。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5、書丹之法,在於抵壁,書者能執筆題壁作字,則任何榜書可運諸掌。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6、於古人書,不僅手摹,又當心追。故宜細讀、深思。須看整幅氣派,筆陣呼應。於碑版要觀全拓成幅,當於別妍媸上著力;至於辨點畫、定真偽,乃考證家之務,書家不必沾沾於是。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7、書道如琴理,行筆譬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輕重、急徐、轉折、起伏之間,正如吟猱、進退、往復之節奏,宜於此仔細體會。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8、明代後期書風丕變,行草變化多闢新境,殊為卓絕,不可以其時代近而蔑視之。倘能揣摩功深,於行書定大有裨益。新出土秦漢簡帛諸書,奇古悉如椎畫,且皆是筆墨原狀,無碑刻斷爛、臃腫之失,最堪師法。觸類旁通,無數新蹊徑,正待吾人之開拓也。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9、書道與畫通,貴以線條揮寫,淋漓痛快。筆欲飽,其鋒方能開展,然後肆焉,可以縱意所如,故以羊毫為長。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書法須由上而下,要按這個次序來!

10、作書運腕行筆,與氣功無殊。精神所至,真如飄風湧泉,人天湊泊。尺幅之內,將磅礴萬物而為一,其真樂不啻逍遙遊,何可交臂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