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中國漢字故事名人如何造字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跌宕起伏的民族奮進之畫。幾千年來,我們先輩們一代代擼起袖子加油幹,精心設計,努力製造,漢字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形成浩浩蕩蕩的漢字大家庭。造字故事可歌可泣,驚天動地。

中國漢字故事名人如何造字

秦始皇統一六國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后,推出“書同文”,對漢字規範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謂功大於天。

秦王統一全國後,本想仍以“秦”字為國號。但那時的“秦”字寫成“琹”(現在“琹”作“琴”的繁體字),他認為此字不祥。天無二日,國豈能容“二王”?所以,他就想創造一個同音字來替代。於是,便問百官:“從古到今,誰的功績最大,史書上可曾記載?”有人回答:“自開天闢地以來,古人的是非功過,都記在《春秋》一書裡。”秦王聽後高興地說:“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兩字各一半,合成‘秦’字作為國號,象徵秦朝永固。”眾皆讚歎,稱其功績自上古以來未曾有,五帝所不及。自此,“始皇帝”這個稱呼和“秦”這個字就誕生了。

後人也曾對“秦”字提出非議:“秦取春秋各半,‘春’無日、‘秋’無火,實不吉。”果不其然,秦二世就將大秦王朝斷送,秦朝永固何從談起。但其覆滅的原因,恐不在於一字之改動,而是仁義不施,民心盡喪也。

不僅如此,秦始皇在改造山河的同時,還親自改過一個“辠”字。

“辠”上面的“自”是象形字,本義是鼻子。下面的“辛”也是象形字,本義是刀。“辠”本義為刀割鼻子,引申為“懲罰”“行刑”“罪惡”等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辠”是“罪”的本字。而“罪惡”之“罪”的本義卻與今天“罪惡”義亳無關聯。“罪”上面的“四”本義表數字,因其與“網”相似,被借用為“網”義,所以《說文》對“罪”的解釋是:罪,捕魚竹網。”那麼,為什麼“辠惡”之“辠”會變成“罪”了呢?

原來,秦始皇發現“始皇”之“皇”上面的“白”字與“辠”字上面的“自”字相似,認為這對皇族來說是不吉祥的徵兆,因而,秦始皇改“辠”為“罪”。如今,“皋”只作“罪”的繁體字偶爾在字典、詞典上露露小臉。

中國漢字故事名人如何造字

武則天改唐為周,在公元690年稱帝改正朔(注:指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要取用新的歷法)前後,為了試察群臣對自己的忠誠度,特在鳳台侍郎宗楚客的幫助下造了17個新字:

年號“載初、天授、證聖”(注:載初、天授是公元690年她準備稱帝時和實現目標後的年號,證聖是695年稱帝六年的年號),“年月日正”(注:上奏章時間常用字)凡10字,聖諱“照”和君臣關係的“國君人臣”凡5字,共15字。另加“地星”以湊足“天地”兩象“日月星”三光,給造字打個掩護,故共有17字。歷史上也有說武后造18字,更有的說造了20字,最終專家確認為17字。

武則天所造的這些字基本上是奏章用字,主要是年號年月日和君臣關係字。通過奏章,武則天一覽奏章,就知道大臣有沒有采用她推薦的新字,從中判斷其是否服從自已改朝換代的行動。

武后所改字體,有恢復古體的,如“天日年正授國地星”,也有新造的“載初、證聖、照、君臣人”。這些新造字多有避諱美化的意圖,如“地”字,土也。武則天不喜歡,覺得不大氣,於是作“埊”,用“山水土”上下壘築,表示“地”。

“人”,一撇一捺,武則天覺得像張著腿的男人,幾經調整,最後用“一生”的上下結構指代。這些字能看出武則天的鐵血性格與滄桑沉重。

這裡單獨說說“曌”(音zhào讀“照”)。武則天從小就叫武照。她認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普照神州大地,給天下百姓送來光明、帶去溫暖,於是如何改造“照”字,成了一個大問題。

對此,《資治通鑑》卷204載,有過詳細說明:武則天入主萬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曆紀年紀月,改元載初,鳳閣侍郎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獻,武則天過目後,認為“曌”字甚合其意,這才是宇宙運行的正道,造化中應有的真諦。

有意思的是,武則天造字,唯一留下來而保留在字典中能找到的,就是她名字中用的“曌”字。據說,武則天為這個字,還寫了一首詩:“日月當空照,則天長安笑。一朝做皇帝,世間我最傲。”

中國漢字故事名人如何造字

愛造字的皇帝,其實不止武則天。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他嫌“隨(隨)”字的“之”有逃跑、不穩定之意,於是去“走之”而造“隋”字作為國號。“隋”,左耳朵旁,再加右上的“左”,可謂是左上加左。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還用新造字防範貪腐。

公元1385年3月,戶部侍郎郭桓特大貪汙案東窗事發,震驚全國。郭桓勾結六部大小官員及各省官僚地主,貪汙稅糧及魚鹽等,折米二千四百餘萬石。這差不多和全國秋糧實徵的總數持平!除此之外,還侵吞大量寶鈔金銀。貪官們就是利用空白賬冊做文章,上騙皇帝,下欺百姓。

朱元璋龍顏大怒,處死郭桓,又嚴懲相關案犯上萬人,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記載錢糧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一條。

此外,還借用“陌(百)、阡(千)”,不過這兩個字沒有流行開來,而是在實踐中演變成了“佰、仟”,“阡陌”仍只作“道路”解。

朱元璋不僅改字、借字,還改詞。“原來”一詞古代寫作“元來”,朱元璋看到奏摺上經常出現“元來”一詞,越看心裡越不熨帖,他覺得這有“元朝捲土重來”之意,因為當時他還有個心頭大患——元朝的殘餘勢力還在北方活動。後來,有位大臣建議把“元來”寫作“原來”,這就與元朝無關了。朱元璋聽了龍顏大悅,馬上下旨執行。

中國漢字故事名人如何造字

囍,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所造。據說王安石那年赴京趕考,路經馬家鎮馬員外家,見大門外掛一盞走馬燈。燈內點上蠟燭,燭焰熱力形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燈罩上。燈各個斜面上大都繪製武將騎馬,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門楹上貼著一副對聯的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

王安石看後稱讚“好對!(意思是說上聯出句很好)”。馬家門丁以為王安石的意思是“很容易對”,即去稟告員外。等員外想見見這位後生,不料王安石已經離去。王安石一時半會兒對不出下聯,就匆匆趕往京城。考場上,王安石遊刃有餘,錦繡文章一氣呵成。

主考官一看大喜過望,想臨場考一下王安石應對能力,隨即就指著廳前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殊不知,王安石眼前一亮,旋即用馬員外家門前的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來對,主考官讚歎不已。

返鄉經過馬員外家,王安石借用主考官出的對聯,自然十分吻合貼切。原來,對聯是馬員外為擇婿而出的,馬員外聞知後,立即喚出女兒與王安石相見。數天後,王安石與馬家小姐閃婚。

新郎新娘拜天地之時,鼓樂喧天,熱鬧非凡,突然有差人來報,王安石金榜題名,中了進士。一日之內雙喜臨門,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興連寫兩個“喜”字,貼在門上。從此,囍字不脛而走,喜事連連,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