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如牛如馬的夔門灩澦已無堆

如牛如馬的夔門灩澦已無堆

瞿塘峽夔門前的灩澦堆(《新觀察》記者張祖道1956年拍攝)

古今文人吟誦的灩澦堆

灩澦是瞿塘峽夔門前江中的一座巨大礁石,又稱淫預、猶豫,還名燕窩石,川江人慣稱灩澦堆。

每年的冬季至來年初夏前的枯水月份,灩澦堆顯露江面二十多米,遠看如牛如馬如象,江流被阻擋後向四面擴散,形成巨大的逆向間歇性泡漩,寬達20至30米,灩澦堆的後面還有巨大的迴流。不識水性的橈鬍子遠遠避開,那知紊亂的泡漩水或迴流改變行船航向,正好撞上去,粉身碎骨。夏季川江的洪水中,灩澦堆或潛入江中,或如冒出的龜背,江水波浪滾滾,泡漩重重,這時已“瞿唐行舟絕”(古歌謠《灩澦歌》),否則,巨大的漩渦像張開的血盆大口,把行船和橈鬍子吞噬腹中。

對灩澦堆險象環生的描述,自古不乏不朽詩文,隨便說出一個名字,或享譽世界或被歷史銘記: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陸游、蘇軾、蘇轍、范成大等等,更有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和卓越的散文家劉白羽的絕句佳章。而在杜甫和白居易的詩句中,反覆吟唱道灩澦堆的兇猛。

今天更多的人知道灩澦堆,是讀了初中課本中劉白羽的散文《長江三日》,記住了朗朗上口的古歌謠《灩澦歌》: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猴,瞿塘不可遊;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回;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灩澦堆也有另一種吟唱和傳頌。被白居易稱為“詩豪”的唐代傑出詩人劉禹錫曰:“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劉禹錫借喻灩澦堆的堅忍,斥責外出經商的青年人情感不堅定,易變。

從1928年起,主持編纂《辭海》達30年之久的舒新城,帶著文人的天真和浪漫,在日記中寫道:“……它屹立江中,昂首天外,好像富有閒情逸致的詩人在那裡賞玩山水,找尋詩料。我想:我若能在堆上建一小屋,把所有的書籍都搬上去對著青山流水閱讀,暇時垂釣盪舟……”他真把灩澦堆當成了世外桃園,甚至還“預備僱船去訪灩澦堆”,茶房一句“恐怕你去了不得回來”,才讓他打消了念頭。

《奉節縣誌》夔門十二景中,描繪的是“灩澦回瀾”壯觀:龐然巨石,砥柱中流,鎖一江怒水,每當洪水期間,間歇的漩渦千回萬轉,聲裂峽谷。

但是千百年來,灩澦堆製造了無數的血與淚,橈鬍子們只有一個辦法,在江裡沉牛祭神,在岸上修廟拜神,祈求神靈的保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