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在中國,要說老年人退休後都幹什麼,最主流的事情恐怕就是帶娃了,清閒一點的老人可能會打打牌、跳跳廣場舞。


但是在日本,老人們的生活卻完全不一樣。

走在街上很少能見到老人帶孩子,都是年輕的媽媽們背上揹著一個、嬰兒車裡推著一個、手裡拉著一個......

上班的媽媽們也不例外,即使是忙得腳打後腦勺,也不會輕易請老人幫忙帶孩子。

倒也不是親情淡薄,絕大部分日本人的生活都是相對獨立的,父母和子女很少會住在一起,而且老年人也會追求自己的生活價值,培養興趣愛好或繼續學習的大有人在。

甚至有一部分老人,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甚至退休之後迎來了自己事業的第二春。

超市收銀員、出租車司機、便利店服務員、機場引導員、餐飲店老闆等各種工作中,都不乏一些滿頭白髮的身影。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日本政府規定65歲可以退休並開始領取養老金,但很多老人卻踐行著“退而不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是退休金不夠用麼?有些確實是

日本“50代”(50歲以上)的老人,其實可以算是日本最富裕的群體了,年輕的時候趕上了國家發展的高峰期,退休之後國家也給了豐厚的回報。

即便是跳過槽的普通社員幹夠年限,退休後每月也能拿到20萬日元左右(約12200人民幣)的退休金。

忠誠度高的,如果能混上箇中層,相比普通職員退休金則更高。

但是20萬日元,在現在高物價、高房價的日本,生活起來其實也不算充裕。

特別對於一些上有長壽父母,下有拮据兒孫的老人來說,趁著身體好賺點錢補貼家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日本街頭常能看到一把年紀還在各個行業努力工作的老爺爺、老奶奶,最典型的就是出租車司機。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其實出租車行業是比較辛苦而且收入還不穩定的,年輕人只靠這個維持生活相對有點困難。

東京大阪之類的大城市還好,若是郊區或小城市,生意著實慘淡。

所以出租車司機大多是遭遇裁員的中年人或者已經退休的老年人。

除了的士司機,還有保安、搬運行李的服務人員、快遞人員也都是50歲以上的大叔居多。

另外,日本的人均壽命世界第一,男人平均壽命80.5歲,女性86.83歲,65歲確實也還可以算是“年輕人”。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上圖,橙色為65歲以上仍在工作的人口占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藍色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

在發達國家中,日本老人的工作率排在首位,這與日本現在生活成本高、經濟下行的壓力越來越大密不可分,但是完全因為生活壓力出去上班的老人比例並不高。

“不工作,會變老”,是日本人信奉的生存法則

前文說過,現在日本的50後,其實是日本相當有錢的一部分群體,他們當中很多人出去工作並非是因為生活的壓力,更多的是文化、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日本文化強調,每個人都要拼命工作,日本人也用“仕事の鬼”(工作狂)一詞賦予他們最高的讚賞。

特別是現在的50後,幾乎是在這種鼓勵人們努力工作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記來的。

眾所周知日本上班族是最愛加班的人群,平均每天十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和7小時以下的睡眠時間,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非常勤奮的一族。

所以你也經常能見到,日本的電車裡,疲憊的上班族或頭部深埋在雙膝、或靠著牆壁、或拉著手環熟睡著,對周圍的環境毫無意識……

但即便如此,對這種沉重的工作表示不滿的日本人仍然很少,日本文化語境強調的始終是每一個人必須拼命工作。

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中,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提出引退,當時,電影評論家秋山登還在報紙上著文說:“72歲退休太年輕了吧。”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老爺子也確實很快就復出了

正是因為持有這種生活態度,日本人不願意放棄工作,他們的理由是“我還能做,而且我還想做”。

有了工作,也就有了維繫家庭的紐帶,有了一個人度日的燈塔。

經濟泡沫時期,大舉裁員,許多日本上班族白天微笑著接過妻子遞來的領帶和可口的便當,衣著整齊地假裝去上班,到了月底,因為無法上交工資而絕望自殺。

而現在,工作不僅是經濟生活的需求,更是精神層面的依賴。

有了工作才和這個社會、和其他人有了關聯,確認與別人有沒有關聯,就是確認自己是否存在。

2010年1月31日,NHK播出了紀錄片《無緣社會——三萬二千人“無緣死”的震撼》,以“現代人的孤獨老死”為採訪主題,探索當今社會下日本老年人的困境。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無緣死”,指人生前失去了血緣、業緣、地緣,死後屍體無人認領。

日本如今正從以“小家庭”為核心的社會結構朝著“單身戶”方向邁進,在這種局面之下,“退而不休”成為了日本老人躲避孤獨死的最佳選擇。

政府鼓勵老年人再就業

這個原因就很簡單了,因為年輕人真的不夠用了。

日前,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了一個數據:日本2017年新生人口數創歷史新低——94萬!

這創下了日本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而今年日本死亡人數估算值為134.4萬人,這意味著日本今年人口將自然減少40.3萬人,這也是該指標首次超過40萬。

按照這個速度,2053年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

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降至8808萬,並且屆時超過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老齡化如此嚴重的日本,能工作的年輕人自然相對要少。

再加上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並不願意從事一些一線的勞動工作,使得政府不得不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企業多多接納老年員工,也鼓勵退休老人“重新出山”。

2004年日本政府對原有的“高齡僱用安定法”進行了修改,要求企業主必須從2006年開始採取階段性措施,在2013年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並設立了相關的“提高退休年齡獎勵金”項目,對中小企業進行補貼。

對為幫助老年人再就業開展的職業和技能培訓的企業,政府以“終身能力開發獎勵金”予以補助。

此外,日本還鼓勵企業成立“子公司”,為老年人增設工作崗位。

這類“子公司”主要吸收本企業內部退休且有意願再工作的老年職工,每天工作時間約為6小時。

老年人在自己常年工作的環境中繼續發揮專業技術不僅得心應手,而且心情舒暢。

比如日本三井集團就設立了“三井志願者網絡事業團”作為本單位職工退休後再就業的場所。

不只如此,日本還在社區建立了“銀髮人才中心”,把相關社區內60歲以上願意從事經濟生產活動的老年人的特長、技能以及希望的工作時間登記在冊,然後根據專業進行分類,為老年人提供更多臨時的、短期的工作機會。

這類工作主要以社區服務的性質為主,比如水電安裝維修、庭院綠化修剪或者傳統工藝品和生活用品的加工等等。

中心還會根據老年人的資料為附近的企事業單位、公共團體牽線搭橋,提供中介服務,非常受老年人的歡迎。

而對於一些有創業計劃的老年人,政府也設立了相關的部門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經濟規劃、經濟核算等業務諮詢。

為何中國老人退休以後帶娃、跳廣場舞,日本老人卻還在拼命工作?

可以說,日本動用了全社會的力量,鼓勵老年人再就業。

在社會制度、觀念和自身實力的多重作用下,日本的老人可謂是非常不服老了。

他們往往在和年輕人聊天時會拍著胸脯自豪地道:“我可沒有老,我現在依然有能力工作,有能力養活自己!甚至比你們年輕人做得還要好!

本文來源海外眼,更多海外資訊請及時關注海外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