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銀行全面設立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是不是要被銀行剝離了,今後還敢買嗎?

小車說理財


目前全國已經有13家商業銀行設立了全資理財子公司,包含工農中建在內,成立理財子公司並非是為了剝離理財業務,畢竟銀行不會傻到放棄這麼一大塊蛋糕。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主要是為了適應理財新規的監管要求,拓寬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規範理財市場,實現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隔離,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

以往的銀行理財是不允許直接投資股市的,因此都是投向一些非標資產,但是國家的政策導向是希望拓寬企業的直接融資通道和間接融資通道的,但是銀行理財一直不允許投向股市,所以在理財新規中允許理財產品間接投資股市和基金來實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的目的,理財子公司作為一個新機構可以解決銀行理財產品投放股市的尷尬境地,所以應運而生。在10月19日《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順勢發佈,直接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

在新的管理辦法當中,不僅允許理財子公司直接發行的公募理財投資股市,還允許理財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合作,允許其發行分級理財,並且取消了銷售起點同時拓寬了承銷機構的渠道,總體來說,今後的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更廣,承銷渠道更多,產品也將更多樣化,至於風險性,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風險取決於理財產品本身,並不取決於發行機構,只要是經過批准的正規產品,判斷風險的唯一標準就是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所以今後該怎麼買還是怎麼買。


不立而立


的確是被剝離的,但是這個和風險變化沒有關係。而是因為金融業的經營原則和理財投資研發的特定問題導致的。

首先,必須明確,這個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行為是非常正確的。為什麼這麼說?首先,銀行的經營資質中只有這樣幾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代理銷售理財、基金、保險、信託、貴金屬以及其他可以代理的金融產品,還有支付、結算等會計核算業務。最後還有部分機構可以經營外匯業務和國際匯款等國際業務。

但是投資理財,這個就遇到了很大問題,首先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規定,是不允許使用理財資金或自有資金投資上市、非上市公司的股權、股票的,這樣就對銀行的職能做了限制。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本身經營存貸業務,如果你控股了足夠多的上市或者非上市公司為了你自身的利益,就會在放貸的審慎原則等問題,對自己控股的有所放鬆,而且也違背了國家對商業銀行的單業經營而不是混業經營的要求。

但是市場在發展變話,銀行的資金不僅僅希望侷限於債券市場這樣的普通市場,還應該到更加廣闊的市場中,如股市、貴金屬等,所以,銀行的經營範圍是不行的,那麼只有通過全資或者合資成立理財子公司,同時發展更加專業的投資人才,設計和發行更多的理財產品,而子公司是可以投資於股市的,所以,理財的品種更加多樣了也響應了國家的號召。

而產品的風險,需要具體看投資方向,而不是單純的看到底誰發行誰設計而是看發行的這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資質和投向的內含風險情況以及外部的市場等情況。

另外就是必須如實的瞭解產品的內在核心,才能明確風險等級,以方便購買。


張小帥說理財


實際上,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其目的是剝離一部分高風險的理財。由於理財新規的限制,銀行無法發行分級的理財產品,其募集的資金也不能直接投資股票。——而這兩個投資產品,往往是風險最大但收益最高的理財產品。

對於上述產品,依然有人願意為了博取高收益而承擔風險。那對於這些有需求的人怎麼辦呢?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目的就在於此。為了隔離風險,監管部門允許銀行設立子公司來辦理這兩種理財業務。

這樣銀行就把這部分高風險理財業務剝離出來,實現了較低風險的銀行傳統理財產品與高風險理財產品的隔離。因此,現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裡,將不再有上述兩種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傳統銀行客戶,是好事。

所以,應該這麼說,部分高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今後將被剝離到理財子公司發行。對於銀行理財風險缺乏認識的客戶而言,會相對安全一點了。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今天下半年各大銀行紛紛設立理財子公司,這使理財被銀行剝離出來,大家很關心今後的理財產品是否還值得投資,答案是肯定的。

主要原因在於建立子公司是銀行理財和傳統業務區別管理的需要。資管新規出臺後,理財淨值化是趨勢,要求銀行提高投研能力,提供更專業更綜合的服務,傳統的理財產品只能投資在標準化的資產中,成立子公司才可以拓展投資渠道,更好的進行投資管理。

縱觀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銀行從管理能力、投研能力、風險管理體系、受監管情況、資產安全性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也長期受到多數穩健投資者的青睞。

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值得購買的。


理財小乖


沒有什麼投資是真正的沒有風險的。敢還是敢的,但是可能有3點需要注意:


1、產品種類方面:在資管新規以及理財新規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說是種類單一,但是穩健可靠。從銷售的產品種類上來說,能在銀行買到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主要是代銷券商、信託、保險公司的產品。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將會給銀行提供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而不再需要依靠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這也是近期基金公司等機構對理財子公司感到恐慌的原因,畢竟銀行是主要的代銷機構。


2、產品安全性方面:正如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前,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種類單一,可以說是資金池、資產池操作,保持了“剛兌”,安全性比較高。然而理財子公司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雖然是銀行的子公司,但是仍然應該看做是獨立法人,和銀行剝離開來。俗語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產品種類越多,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大了。


3、溫馨提示:理財產品是否穩健,發行方的投研能力自然是至關重要的。雖然銀行也有投資管理部門,但是客觀的說投研能力上應該比不上證券公司,尤其是上市交易債券方面。因此,多多關注產品本身的投資範圍,穩健的客戶警惕以“市價法”計量的理財產品,儘量選擇以“攤餘成本法”計量的理財產品。


理財,私行說點直白話。誠邀您的關注


私行小學徒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要剝離,但這個剝離,跟你理解的剝離完全不是一回事。

首先,說它是剝離,也是成立全資子公司,理財全資子公司出了事,銀行能脫得開干係?所以我認為並不算剝離。

其次,即便是剝離,也是因為業務需要,因為今年頒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除了允許商業銀行需設立理財子公司,還允許理財產品投資股票和基金,但是商業銀行並沒有直接買賣股票和基金的權利,只能通過理財子公司來投資,所以設立理財子公司是為了更好的開展業務,而非拜託責任。

最後,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敢不敢買理財,能不能買理財,跟理財產品是不是銀行發行的還是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沒什麼必然的干係,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看適不適合自己,再確定是否能購買。


鑫財經


目前來看,國有大銀行,理財產品,起步高,時間長,收益率低,其他民營的,起步低,收益率相對較高,剝離出來,可以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網上理財搶走了不少銀行客戶了,尤其是和三大支付平臺合作的民營銀行,四大銀行,肯定的趕緊出來搶客戶呢。


吳衝先生


看來各平臺推薦的理財都有點騙人的感覺,只要它們打著高收益集資達到目的後,就開始往下降收益最終客戶拿到的是低利收益,(象浙江網上銀行的定活寶從3.8%降到3.5%.3.2%到今天的3.0%)。


手機用戶54212275177


降低收益預期,確保本金安全就可以買。


於文澤


大部分還是非常安全,基本上都可以放心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