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中國古代是個重家輕商的社會,從民間到上層,都對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懷有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羨慕忌妒恨,還帶著一點點不屑。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子弟,相較於“富家子弟”在精神上是享有一份榮耀與自豪的。所以,人們對於“書香世家”是心懷敬重,比如山東孔氏家族;而對於富商巨賈,是心有忌恨的,更有幸災樂禍者稱“富不過三代”。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其實,這“富不過三代”之說,並不是出自普通百姓之口,而是由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演變而來。且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其實,“富不過三代”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看看美國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裡有三代而衰的?即使是在中國,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在河南鞏義,就有一個歷經明清兩朝,富貴延續13代而不衰的家族,那就是現在成為著名景點的“康百萬莊園”的康家。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康氏家族最初起家,是靠著一家路邊店起家的。據傳在明朝初期洪武年間,康家先祖在鞏縣(今鞏義)康店鎮洛河邊安家。為解決溫飽,他們先在洛河岸邊開了一個小飯館。由於地處交通要衝,後來又兼營住宿生意,小店逐漸成為河洛一帶知名的客棧,客棧所在地從此改稱“康家店”。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到了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傳人康紹敬時期,康紹敬讀書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縣境內)驛丞,後晉升為山東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大使。康紹敬在地方水陸交通、鹽業和稅務等方面擔任要職。因工作之便,康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寬,財富積累與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留餘匾

明末李自成攻佔洛陽,誅殺福王,李妃落難,被康家收留。其後,十一代傳人康惠與李妃之女結婚,康家第十二代子孫皆出其門下。康朱聯姻無異為康家的興盛發達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清朝初年,康家已經是富甲一方的巨戶,方圓幾十裡都是康家的田地。古人發財了除了買田置地外,就是大建莊宅。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傳人康紹敬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府邸,至康家的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乾隆初年大建,是為康百萬莊園。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經過康家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小小的“康家店”變成了一座佔地240餘畝、包含19部分的龐大莊園。整個建築計有33個庭院、53座樓房、73孔窯洞及房舍1300多間,繁盛時期,莊園內的磚廠、木材廠、造船廠人來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戶便可滿足一切生活所需。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慈禧西逃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於逃離北京前往西安。慈禧一行返京路過鞏義康店鎮時,被稱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櫃“康鴻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資一百萬銀兩,慈禧太后一句“沒成想,這山溝裡還有百萬之家”,並賜其為“康百萬”的封號,“康百萬”成了這個莊園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統稱,因此康家的莊園便成了康百萬莊園。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康百萬莊園

康家之所以能幾百興盛不衰,是因為他們一直遵從祖上制定的處世家訓,就是遊人們看到的“留餘匾”上訓誡:“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留餘匾

“留餘”思想要求不可窮盡一切利益歸己所有,該舍的要舍,要保持人與社會、自然關係的和諧,相伴相生,謀正當利,適可而止。康家祖上把古人的留餘思想,作為自己的家教世代傳承。這也是康氏家族輝煌興盛十三代四百多年的一大奧秘。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個家族卻歷經數年興盛不衰,富了13代

河洛康家

20世紀50年代,康百萬莊園被充公。1963年6月,康百萬莊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份,當地政府對康百萬主宅區東寨牆進行了修復,所有的維修都是遵從“修舊如舊”的原則,力圖展現康百萬莊園當年的原貌。 2001年6月,康百萬莊園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康百萬莊園被授予國家AAAA(4A級)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