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書之一,經題的意思為:以金剛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達彼岸。從古至今有不少書法名家抄過《金剛經》。讓我們能在品鑑其的空的智慧的同時,欣賞歷代大家抄經的書法名帖。

【東晉——王羲之】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王羲之的行書平和簡靜,遒麗天成,本帖為宋拓本,墨色如新,鋒稜宛在,比較完整地保持了王字的風貌。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唐代——柳公權】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這是柳公權早期的書法作品,有劍拔弩張之勢,然細察之則一招一式頗富變化,方勁整飭中寓清靈通秀之氣,其一點二畫,一如刀斫般齊整,乾脆利落,節奏明快,極富動感。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唐拓孤本局部

【北宋——蘇東坡】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由蘇東坡手書的《金剛經》,集佛學至尊《金剛經》高深哲理與文壇泰斗蘇東坡傳神書法於一體,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書法極品。蘇軾與佛禪也淵源頗深,他不僅熟讀佛經,深通佛理,更是將佛學思想滲透到其文學創作之中。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北宋——黃庭堅】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黃庭堅出身於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他的點畫用筆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年輕時喜作豔詞,後經圓通秀禪師點化,悚然悔謝,因此絕筆,津津樂道於參禪悟道,終有所成。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宋代——張即之】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張即之,宋代書法家,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其書法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繼而轉師米芾,並能“獨傳家學”,而以張孝祥書為主調,參以晉唐經書漢隸,加上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故而達到了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與境界,自成一家體系。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宋元之際——趙孟頫】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趙孟頫書《金剛經》此冊,用筆灑脫,著紙欲飛,具有渾厚氣。荷屋中丞以為舍右軍而用褚、薛,其實亦由山陰得法耳。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元代——顧善夫】


  顧善夫,是元代大德年間的一個書家,此卷小楷寫在染色絹上,與唐人經生書迥異,更有一種丈人的書卷之氣溢出於字裡行間,因此在書寫中更注重個性的抒發,無疑此卷作品當為歷代寫經中的精品。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明代——董其昌】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所書楷書《金剛經》是罕見的一種。其楷書唯此經保留為多,正是吉光片羽,彌足珍貴。今補其殘損,使還原書風貌,或可從中領悟董氏禪理書法之三昧。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明代——文徵明】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文徵明以小楷名垂海內,古人評曰“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此金剛經是文徵明暮年所書,可謂老而益純。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清代——康熙皇帝】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康熙親筆手書的《金剛經》被譽為書法藝術與傳世經卷完美結合的珍品,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史載康熙皇帝一生共抄過兩次《金剛經》,一次是他15歲習字時抄寫,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當時其祖母孝莊太后身染重病,為了給孝莊太后祈福,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他又精心抄寫一遍《金剛經》,這部《金剛經》展示了康熙高深的書法功力。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清代——雍正皇帝】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才華、剛強之性格、傳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嘆。 書法平和規矩,充分展現一位有志帝王的修為與靜氣。作品墨色烏黑,印鑑清晰,絹本保存完好,彌足珍貴。為清代宮廷裝裱,經書落款為“破塵居士”、“雍王”。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明清之際——傅山】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傅山其書多以狂草為多,真書細楷不可多得,此小楷《金剛經》精嚴古樸,出於魏晉,法度謹嚴,運筆鋒鍔內斂,一絲不苟,結體簡穆舒展,風格疏逸雋永,可謂極構。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清朝——王玠】


王玠,字席珍,號春江,嘉定人。謂韶孫,存素子。經卷首尾完整,圖文渾樸凝重,刻畫精美,文字古拙遒勁,刀法純熟,墨色均勻,印刷清晰。也是至今存於世的中國早期印刷品實物中唯一的一份留有明確、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清末民國之際——弘一法師】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弘一法師以行楷的風格書寫此經,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弘一法師歷時十九日,於病中完成的,但從寫經的整體神韻上看來,一點也沒有任何的不連貫之處,遂可想見大師每次寫經時的氣定神閒,必然是能於病中的色身起觀,深切的體悟《金剛經》中所說“凡一切相皆是虛妄”及“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空慧正見。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局部

附:《金剛經》全文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

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歷代名家《金剛經》,參禪悟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