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遵义划归贵州,对当时贵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大山里的拍客


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遵义划入贵州后,遵义财政收入占贵州地方财政收入七成,贵州地方财政不足部分靠川湘二省协济。

现在大家印象中的遵义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地吧,虽然是遵义是地处国家规划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但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

海拔高度一般在800~130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由于地势比较高、限制了交通,造成了贵州的遵义现在发展平平,需要寻找新的创收点;


独好


播州一直属于四川管辖,大体以乌江为界。贵州不满意,因为古播州(遵义)有绥阳,湄潭这样的粮仓,今天的贵州十个万亩大平坝,遵义就占了四个。

宋朝时代,杨应龙的先祖杨端在唐朝入播统领遵义,带来了汉人的生活理念和耕种方式,对播州的刀耕火种进行突破进步,直到宋朝杨粲任播州土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一排繁荣,于是惹得贵州府垂涎欲滴。

杨应龙在明末接管播州时,他军事上的强盛和彪悍引起了四川,重庆,贵州等各地方政权的畏惧,本质上杨应龙对朝廷有抗倭之功,防蒙古大军西路插入也是大有用处的,结果这样的一位有功之臣,却是对地方统治的约有强权暴力的习惯。

于是,重庆和贵州府两地联合奏本昏庸而有好大喜功的万历皇帝,一纸令下,大耗国库,平播战争开启,杨应龙政权在三个月的抵抗后灰飞烟灭,明朝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措施得以全面实现,于是大量的湖广填川人口迁徙开启了,多少家庭因此流离颠沛骨肉分离,但是这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搬迁也带给播州再次复兴。

直到1727年,清朝政府鉴于对贵州,重庆等地缘政治的均衡考量,播州划归贵州管辖,定名遵义府!


放牛不专心


遵义划归贵州,对当时贵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首先我们得知道当时的遵义实力怎样的,是过来帮助穷亲戚的呢还是过来跟着富亲戚混日子。

从唐朝开始,遵义(当时叫播州)一直就是杨氏土司的领地,后来到了明朝洪武中期,朝廷开始逐步在遵义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小的土司被改土归流,而作为长期管理遵义这片土地的播州土司,害怕也被改土归流,从开展改土归流时起就做出了一些应对,与中央朝廷的矛盾越积越深。到万历中期的时候,朝廷直接以武力的方式解决了杨氏土司,实现了改土归流以,廷将播州一分为二,设立了遵义军民府和平越军民府。遵义军民府仍然留归四川管理,而平越军民府则划入到贵州版图。

此后,朝廷派流官治理遵义军民府,府衙设在遵义老城,实现了职官配置和工作方式与中央的完全统一。遵义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在流官的治理之下,财政收入逐年增高,成为西南地区最为富裕的地方。到了清雍正时期,朝廷便将遵义府划入贵州,从此遵义便成了贵州的一个重要地区之一。

遵义对当时贵州的意义就在于,当时贵州其他各府均属于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尚有很多地方未改土归流,遵义则不同,其少数民族较其他地方较少,而且又属于富裕地区,其财政收入还超过贵州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实力较强。作为朝廷来说,要经营好西南,就得经营好云南和四川,而要经营好云南和四川,那就要经营好贵州。因为贵州实在是太穷了,就只有把财力雄厚的遵义划入贵州,增加贵州的财政收入,维护贵州的财力稳定,才能做进一步的改土归流。雍正五年,朝廷便将财力雄厚的遵义划入贵州管辖,从此遵义便成了贵州的“黔北门户”。

其实说白了,当时就是因为遵义是汉人占多数,再加上其自身又富裕,有钱就大哥,将它划到贵州来,也就是为了让汉人来管理贵州,免得其他各少数民族地区还和以前,各自为政,这样不便朝廷政令的下达和执行。当然,遵义的加入,确实也加快了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有反对我说法的,请在下面留言,咱们共同探讨探讨。


竹墨清韵


政治方面 : 四川面积太大,免得地方势力坐大。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对齐汉化。 经济方面 : 贵州贫穷,而当时遵义相对富裕,可以将遵义的税收直接给省级,带动贵州发展。 文化方面 : 同上政治,对其少数民族进行汉化,利于统治,因为反清一直到康熙年间

片面之词,请诸君补充::::::


飞龙在天盘蛇出云


贵阳人自以为是其它周市也认为遵义人不是真正的贵卅人,看到这种说法有点酸,不认可遵义,那将遵义让给重庆吧,那样贵卅更发达,贵阳人更高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