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接棒2017年,2018年可以继续算得上金融届的风口浪尖之年。

从监管处罚到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都能清晰看出“严监管”“防风险”是最主要的主题。

而作为监管层最后一块“真空地带”,金控公司风险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下。

为整顿乱象,央行出面,制定金控公司管理办法。

现在,这份最强监管即将落地。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在过去几年中,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

除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相互渗透的综合化经营外,相当数量的非金融主体也纷纷涉足其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各类金控平台。

截至2016年末,有近70家中央企业拥有各类金融子公司共150多家,有28家民营企业持有5家以上金融机构的股权。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我们都知道,树大鸟多,就会吵。

同样的,平台一多,势必会出现违规操作,出现不少风险隐患。

此次细则的推出,也是将金控甚至整个金融行业推上合规之路的最有力方式。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五家公司提前被监管试点

金控公司的监管试点早在去年12月已启动,监管层正力争2018年底正式推出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办法。

选择的这五家试点公司分别是: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招商局、蚂蚁金服、苏宁集团。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目前试点已经将近半年的时间。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没有对外披露。

为什么选这五家?

从范围来讲,这五家涵盖央企、国企、民企、地方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等不同类型。

中信、光大和招商这三家央企,都是无可辩驳的大型金控,基本都实现了全牌照。

而作为民营金控的代表,蚂蚁金服事实上也代表了互联网公司背景的金控团。

入选的苏宁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融结合背景的金控集团。

试点方案的核心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结构、资本来源、资本的真实性、资本整体充足率、杠杆、关联交易、股东责任、防火墙、并表监管等方面。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民营金控公司成为“老大难”

在过去几年内由于快速扩张,民营资本纷纷“杀入”金融业。核心原因在于资本逐利,典型代表包括泛海系、复星系、万向系等。

民营金控公司存在的市场乱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较高,在资产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甚至是无节制地举债;

2、法人治理不健全;

3、经营过程中出现异化,保险公司做成资产投资公司,实业做成金融公司;

4、这些机构通常体量较大,出现风险的话影响范围大,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从近期金融监管部门与中央领导发言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金融控股集团的整治重点,都已经明确地将“矛头”直指非金融企业(特别是民营系)发起设立的金控公司。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大难的民营金控巨头们也是十分识趣。纷纷收缩战线:转让股份、处置牌照和淡化企业金融属性。

而和民营金控一样,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改变口风。从“颠覆传统金融”到“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看得出来,大家都是不想跟政策对着干。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史上最强监管呼之欲出

说到监管细则,关键词应该非“持牌经营”莫属。

早在去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出,金融业必须持牌经营,必须纳入监管,必须实现监管全覆盖。三个必须将无数公司打入十八层地狱。

多个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激发地方的金控热情。而今年以来,关于清理规范金控集团的各种表态不断,部署也有序推进。

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监管细则已进入落地“倒计时”阶段。针对非金融企业主导的金控公司,尤其是快速扩张的“互联网系”金控公司的监管“补位”,可能成为重点。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在各金融分支领域攻城略地,已形成实际业务层面的金控公司,引发市场对其潜在不当行为对金融体系快速传递风险的担忧。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尽管目前相关监管细则仍在拟定中,尚未最终确定,但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金控管理办法的监管大方向是较为明确的。大概包括以四个方面:

1.持牌经营,对于控股两家或两家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法人主体实施准入审批。

2.设置具体的资本充足要求,并根据穿透原则,强调金控公司资本的真实完整。

3.设置“防火墙”,规范金控公司内部关联交易。

4.大股东的资产状况,尤其是涉及到实体企业发起设立金控公司时,预计会对实业的经营状况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准入要求。

等风来,最强金控监管进入倒计时!

过去一年,监管机构相继挥出重拳维护金融机构。

从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可以算得上是今年金融整治的重点。

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行业走上合规道理只是时间问题。

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的落实已经成为攻下金融稳定领域的第一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