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歷史上沒有優秀的科學家,現代文明還會如此強大嗎?

沁嶼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和另一個問題有關係,那就是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還是個別的天才創造的?

我們從小接受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說歷史都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個別人阻擋不了它的進程。但現實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我願意用我本專業物理學的一個知識點來說明,那就是非線性動力學系統的混沌效應,俗稱“蝴蝶效應”。當一個非線性系統初始值有一個微小的不同,隨著時間演化,這個不同將會逐漸導致結果差別非常大。一個常用到的比喻就是某個蝴蝶在地球某個角落扇了一下翅膀,許多年後導致地球另一個地方產生一場颶風,這就是蝴蝶效應的由來。

那麼放到人類歷史尺度上,人類社會就像一個非線性動力學系統,到處充滿混沌效應。一位優秀科學家的出現,在當時全人類來看只是個微小的變化,但是經過幾百年後就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想象一下沒有牛頓的出現,後續的工業革命就毫無理論基礎,那我們現在還應該活在農耕文明時代。沒有法拉第,麥克斯韋,我們就不會有電力革命。沒有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他們建立量子力學,就沒有半導體和激光,我們就不會進入信息時代。

除了那些著名的科學家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著名甚至是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都繼承著它們的衣缽,繼續在根本上改變著這個世界。

今天現代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源於千百年來科學家們腦中一次次閃亮的而思想火花所帶來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所以歷史的創造者,既少不了人民群眾,更少不了科學家們


九維空間


文明的發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文明的大趨勢是由必然性決定的,局部或單一文明的發展則有可能受偶然性的影響。

科學是人類的知識體系,知識又是人類探索周圍世界和宇宙萬物的感悟和實踐指南。文明出現之後,知識就成為代代相傳的智慧的結晶,科學則在知識之上不斷地昇華。

科學家的存在,可以加速這個昇華過程的速度,但不會影響到整體的趨勢。比如現代科學的出現是文藝復興後人類認知覺醒的產物,有了這個大前提,才有了一大批光芒四射的科學家,如果沒有這個大前提,也就不會出現這批科學家。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黑死病打碎了人們心靈上的枷鎖,也就不會有文藝復興,但現代科學還是會出現的,只不過可能以另外一種形式,或者在另外一個時間段,因為人類的文明肯定是要走這個方向的。

這種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文明飛躍由西方文明來完成則是偶然的,其中有科學家們的功勞,如果沒有那些偶然性或者缺乏優秀的科學家,這個文明的飛躍也許就會由其他文明來實現。我們常常討論中華文明失去的機會,就是這個意思。

文明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不是科學家可以推動的,就拿新大陸的印第安人文明來說,他們的文明發展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沒有發明出輪子,導致他們無法解放勞動力,從而影響了整體的文明進展。但是古瑪雅人的天文歷就是圓形的,印第安人的很多東西比如兒童的玩具存在著輪狀的東西,他們之所以沒有車輪,是因為沒有顯而易見的用處,印第安人把美洲大陸的中型以上動物全殺光了,沒有可以拉車的牲畜,因此就出現了文明發展中的一個很小但很關鍵的缺陷。這種東西並不是出現優秀的科學家能夠彌補的,因為科學家不是外星人或者穿越者,畢竟受所生長的環境的限制。


京虎子


這個命題非常有意思,簡單點兒說,如果沒有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優秀的科學家,我們的現代文明不會如此強大。複雜了說這個命題能夠成為一個哲學問題深入討論。

首先,我來試著簡單回答這個問題。現代文明產生,主要受到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我們看看歷次的科技革命都與一項新技術的應用有關係,這個新技術的產生都是依託非常基礎的科學理論來支撐。第一次科技革命,也稱為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社會在世界發展中佔據了主角,產生了工業文明。標誌物是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這裡面的標誌性科學家就是瓦特。第二次科技革命是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這裡面的註明科學家有愛迪生和特斯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信息技術帶來的科技革命,主要是計算機的使用,標誌性科學家非常多、馮諾依曼、摩爾等等。第四次,第五次都是這樣的,有重要的科技應用產生,有重要的科學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直觀的理解,沒有這些優秀的科學家,和他們卓越的貢獻,就沒有現代文明。

其次,我們把它當成一個哲學問題來看待,那就是沒有答案(可能是我的哲學還沒學好,雖然從中學就開始涉足哲學的課程,一直到博士畢業都沒有結束哲學的學習,進入職場發現,人生才是最大的哲學,扯遠了,抱歉。)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解,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這裡面有人類主觀能動性的貢獻,但是更多是依照事物發展規律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把這段文字的事物改為人類文明,這就說明,人類文明發展是有特定規律的,即使沒有牛頓、瓦特,也會有馬頓,磚特等人的出現,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即使沒有優秀的科學家,那麼也會有一大群不太優秀的科學家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就說哲學沒有答案嗎,反過來看。哲學又告訴我們,歷史是必然和偶然的結合,沒有偶然也就沒有現在的必然。我們的科學家就是偶然,人類文明進步就是必然,也就是說沒有優秀的科學家,現代文明不會如此進步。

好暈,哲學好難,我還是喜歡簡單點的答案,那就是優秀的科學家為我們現代文明貢獻巨大,我們要對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草原獨狼


沒有這些歷史人物,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會如何?會不會更好?對此我們要清楚,歷史發展是與技術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相伴隨的。技術的提升才能使我們的世界朝著更高級的形式過渡。沒有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我們是不可能上網寫問答的。這一點必須要明確。在這個過程裡,既需要實踐,也需要理論作為指導。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社會是按照"生產-技術-科學"的模式發展的,也就是說,人們是憑經驗進行生產,在生產中提煉技術,在技術之上總結出科學。這種模式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會走很多彎路和錯路。但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社會走的卻是另一種模式——科學-技術-生產。而工業革命時期前後正是牛頓、歐拉、高斯等人生活的年代。這批科學巨人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使科學誕生並不斷完善,人們有了科學理論作為指導,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技術進行升級,這樣生產效率會在短時間得以提高。

我們要清楚看到,正是這些歷史人物的獨特性,我們才能在更短的時間裡掌握自然界的運行規律,我們才能放心大膽地使用這些規律來改造世界。如果沒有他們,小編認為我們的社會仍然會發展,但是不會發展地像現在這樣快速,更高級體系不會更早地出現,相反甚至連現在的信息時代我們可能還要再等上若干年。這是因為在歷史上雖然跨越式發展是存在的,但是它絕對不允許超越歷史條件。我們可以跳過蒸汽時代直接進入電氣時代,但前提一定是我們掌握了新的技術。如果我們連電動機和發電機都造不了,那麼電氣時代只能是空想。這些科學巨人的工作一方面能幫助我們造出更好的蒸汽機,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我們掌握電動機和發電機。

【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是有了科學家,我們的社會就能發展了,沒有工程師們的努力,科學理論還只是紙上的東西。這一點可以以當代國情作為例證:物理專業的人士學了量子力學並沒有眼睛一閉一睜之間就能造出晶體管了,相反即使我們的量子力學學得比外國人好,我們的晶體管還得從外國進口。】

另外,科學的發展也是有低級向高級過渡的。這和人的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關。人不可能在不知道微積分的情況下,就能求解出常微分方程。同樣,我們也不可能在完全不理解牛頓力學的情況下就能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就導致科學發展不能實現所謂的跨越。因而超越歷史的科學不會誕生,也就不可能出現所謂的更高級形態的科學。不僅如此,科學的發展形勢也不會變成另一種樣子。只不過具體的發展歷程可能不同,具體的科學定律提出的時間可能不同。但是整體上的發展形勢還是一樣。這就是歷史規律。題主對歷史規律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最後一點,歷史沒有如果,這是鐵的定律!題主如果是研究歷史的專家,問這些"如果"尚有可理解之處,如果不是,那麼真的是在浪費時間。


科學聯盟


我個人認為沒有這些優秀的科學家,現代社會不會如此強大。也許有些不同的觀點會認為,沒有這些優秀的科學家,還會有其他替代者出來來推動社會的發展。但是這些推動社會發展的替代者也必然會成為優秀的科學家。

仔細環顧當今的現代社會,你接觸的哪一項產品不是包含著曾有各種優秀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在裡面?那些吃反面觀點的“書寫、發表、傳播”同樣是藉助科學家的研發成果才能做到的。唯一和科技沒有關係有可能就是你的呼吸、沐浴的陽光、拂面的風和體感的環境溫度。但這就算是這四樣在某些環境下也必須藉助科技的力量才能實現。

比如上天入海以及登高所需呼吸裝置、黑夜和地下以及深海里的照明設施、各種換氣排風設施以及冬暖夏涼的空調設施。所有這些的實現都是需要相應的優秀科學家先來奠定科技基礎,而後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科技產品。

當然優秀科學家與社會文明是需要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才會讓更多科研成果服務於現代文明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社會文明對優秀科學家的殘害,當然也有一些科研成果傷害了社會文明的建設。值得欣慰的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對科學家越來越尊重,科研成果的管理與規範越來越專業化,只有那些對人類社會有推進作用的科研成果才會被各種資源大力支持從而廣泛應用於現代社會文明的建設。


柳小慶


現代文明與科學家的出現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優秀的科學家,根本連現代文明都不會出現,但如果一個文明不具備成為現代文明的基礎,那麼就算有優秀科學家也白搭。

前一段不是《猩球崛起》挺火嗎,我們思考一個極端的問題,假如當今的著名科學家全都加入了猩猩一族,研究它們的語言,教它們識字,教它們用火,就像我們在幾十萬年前那樣,它們有沒有可能步入現代文明?

其實類似的實驗早就有人在開展,猩猩的理解能力也可以達到人類兒童的水平,但它們並不能理解“文明”,只是能接受人類文明罷了,組織同族和人類分庭抗禮,這不過是種藝術創作,真的讓它們再回到野生的猩猩群中,能否生存都是個問題。

所以,我們首先要承認一條,那就是優秀科學家的產生首先需要土壤。在19世紀末,他們出現在美國或者西歐的可能性,遠比在中國高;而同樣是在中國,現在出現優秀科學家的可能性,也遠遠多於一百年前。這些都是有事實為證,不多解釋了。

關鍵我們要說一點,那就是優秀科學家的推動作用。

還以我們中華民族為例。作為世界歷史上韌性最足的民族,我們在最危難的時候,也仍然沒有徹底倒下,比如民國期間,高等教育稍微有了一點起色,於是科學家們便開始產生了,比如楊振寧、李政道,再比如錢學森、鄧稼先。

無論時間早晚,這些科學家最終都回到了中國,為國家做貢獻。鄧稼先是搞核物理的,他回國之後的任務就是搞出了原子彈與氫彈,錢學森是搞空氣動力學的,他回國之後就搞了導彈與火箭。但是,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我們這個民族,沒有能夠把日本人趕出去,沒有能夠結束內戰,那他們有條件來推動這個“兩彈一星”嗎?

楊振寧與李政道就更典型了,他們是研究理論物理的,直到新世紀之後才把主要工作重心搬到了國內,雖然受到了不少非議,但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改革開放,國人在溫飽問題之外還能有條件去搞基礎科研,那他們回來之後又能做什麼?

優秀科學家對於一個文明的推動還是非常顯著的,就比如楊振寧回國之後,除了清華以外,還帶動了很多實驗室的建設,除此以外,很多科學家因此而效仿,回到了國內,於是這些年,基礎科研的加速發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假如我們當年沒有產生這些科學家,那我們的發展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加成了。


分子美食家


其實這些偉人都是時代賦予他們的能力,那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沒有牛頓,也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因為她們都是站在了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獲得的成就。因此,不要羨慕他們,也許如果你生活在那個年代,你也會成為一代大家,因此,還是那句話,時代賦予了英雄創造歷史的能力,就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造富能力一樣,出現的富豪這些年成倍增長,但是這也是時代賦予他們的機會。不要羨慕像馬雲之類的,如果他們換個環境,他也許很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