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续,朱元璋:这么简单我来

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他们二人并没有交集,但却因为一首诗,跨时空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段风雅趣事。那么这件趣事是什么呢?在揭晓之前,小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赵匡胤的生平。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续,朱元璋:这么简单我来

赵匡胤,小名叫赵九重,出生在军人家庭。当时,正处在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战争频发。赵匡胤长大后,就也从了军,是投在郭威的帐下。

郭威去世后,柴荣即位,建立了后周。柴荣非常器重赵匡胤,这就惹得一些大臣的嫉妒。有一次,战事结束后,赵匡胤命令士兵搬了好几大箱的东西,带回了家。这件事恰好被一人看见,这人就到柴荣跟前告赵匡胤的状,添油加醋的说他私吞财宝、搜刮民脂民膏。

柴荣是个很有作为的明君,他一听就生气了,自己看重的人,怎么可以为祸百姓呢?柴荣骑着马亲自来到赵匡胤的府邸,果真看见赵匡胤在指挥下属,搬运大箱子。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续,朱元璋:这么简单我来

柴荣上前打开一个大箱子,却发现里面不是所谓的金银珠宝,而是一些书籍。赵匡胤见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赶紧给柴荣跪下,说自己一直受皇帝的宠信,但却不通文墨,实在是有愧皇恩,所以就想多读点书,充实一下自己,更好的为皇帝效命。

柴荣听完,感动不已,可能还包含了一丢丢的歉意,于是亲自扶赵匡胤起身。此后,柴荣就更加信任赵匡胤了。柴荣去世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建立了大宋朝。

早年赵匡胤为自己准备的那几大箱子书籍,也早就被他读完了。赵匡胤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了,开始学习文人附庸风雅,吟诗作词。大宋建立之初,赵匡胤宠信的大部分都是跟他打天下的武将。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续,朱元璋:这么简单我来

这些武将虽然不是完全不识字,但也远远达不到吟诗作对的境界。所以,赵匡胤就经常在他们面前作诗显摆。其中,赵匡胤比较有名的一首诗就是《咏初日》。这首诗除了气势恢宏之外,没别的特点了,但一帮武将也不懂,听完都连连拍手称赞。

赵匡胤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越发喜爱在这群武将面前作诗了。有一年中秋,赵匡胤与百官赏月时,突然来了灵感,说出了两句很有水平的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大臣们照例拍手称赞,不管懂不懂,捧场总是对的。但这一次却害苦了赵匡胤,被他们这一打岔,赵匡胤是怎么都想不出下半句了。

一些有眼力劲儿的大臣,赶紧出来圆场,说赵匡胤这两首诗意境开阔,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可以续上下两句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赵匡胤的面子也保住了。宋朝的学者和皇帝,为了不打皇家的脸面,也都没人去续后面的。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400年来无人敢续,朱元璋:这么简单我来

谁知,四百年后,朱元璋听了这件事,说:这么简单我来。然后,朱元璋跃跃欲试地补出后面两句诗: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那么,这前后两半诗,大家觉得哪一部分更有意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