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互聯網資管清理成效初現 違規機構大量退出市場

來自: 中國證券報 實習記者 許曉 記者 劉宗根

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此前發佈通知明確,未經許可,依託互聯網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的行為,須立即停止,存量業務應當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壓縮至零。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有互聯網金融平臺已下架相關產品,部分P2P平臺主動將存量業務壓縮為零,正在全力準備監管備案。

根據規定,未持有相關業務牌照,但存量已壓縮至零的機構,實控人須出具不再從事互聯網資管業務的承諾書,並限期辦理工商及ICP備案變更等。另外,記者從多方信源獲悉,監管備案很可能出現延期,具體延期時間不定。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儘快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備案仍是監管重中之重,業務規模將繼續受到嚴格管控。對於機構來說,驗收合格的將繼續發展,驗收不合格的可以選擇清存後退出、業務轉移至持牌機構、出售債權或資產。

部分平臺已清零存量業務

記者瞭解到,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整改已成效初顯。近日,四川力帆善蓉信息服務公司旗下的P2P平臺力帆善融發佈《2018年5月運營報告》稱,截至5月末,力帆善融待償還的借貸餘額為0萬元,待償還的利息餘額為0萬元,借貸餘額筆數0筆,這意味著該平臺的存量業務已經清零。

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冉晉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地方監管部門會要求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交清存承諾書,給出清存的時間進度表,按照進度表分階段清存;會實時監控該類平臺的清存情況,對沒有按照進度表清存的平臺進行約談警示。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對記者表示,從底層資產看,各類互聯網資管產品的期限一般較長,從通知下發到壓縮至零的期限為3個月,意味著部分平臺可能需要和投資者協商提前完結產品。在實踐中,各家平臺銷售的互聯網資管產品在規模、結構、期限、涉及的投資人數量等方面差異比較大,因此處置給各方帶來的流動性壓力也有所區別。

違規機構大量退出市場

近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表示,全國違規業務規模下降近57%,違規機構大量退出市場。記者瞭解到,機構數量和業務規模已成地方監管部門的嚴控對象。

北京市整治辦近日發佈通知稱,轄區各網貸機構不得增長業務規模、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資金端門店必須逐步關停、資產端門店數量應予以控制。對於不整改或不按規定進行整改的網貸機構,將視情節採取列入擬處罰名單、負面清單,甚至予以取締等措施。

“P2P行業處於集中整改期,屬於一種非常態經營階段,控制業務規模也是一種臨時性手段,意在控制違規業務增長,推動行業整改的順利推進。”薛洪言表示,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整改難度超預期。

在冉晉看來,監管部門未來會進一步完善行業監管政策,

統一全國監管標準;加強國家、地方監管部門之間的互動和信息互通。此外,地方金融辦會通過網格式排查、風險預警系統等監管手段控制轄區內互金企業潛在風險。

“未來一段時間,儘快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備案仍是監管的重中之重。備案之後,行業有望進入常態發展階段。後續可以通過發展監管科技、開展沙盒監管實驗等,處理好創新與合規之間的平衡關係。”薛洪言表示。

備案或出現延期

通知指出,驗收完畢後,對於已補齊資管業務牌照的機構,由各省整治辦出具驗收合格意見。對於未持有相關業務牌照,但存量已壓縮至零的機構,機構實控人須出具不再從事互聯網資管業務的承諾書,並限期辦理工商及ICP備案變更等。

力帆善融稱,公司已於2018年5月10日全部結清平臺存量業務,目前正在積極按照監管要求全力準備相關整改備案工作。

冉晉透露,最近北京和上海相繼出臺通知,要求對通過手機回租違規放貸、強行搭售會員服務和商品、變相抬高利率、惡意致借款人逾期、虛假購物再轉賣放貸等手段逃避監管、變相開展“現金貸”業務的網貸平臺進行清理整頓。

記者從多方信源獲悉,備案工作有可能出現延期。安徽省合肥市金融辦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合肥市原定於6月底前完成P2P合規備案工作,但由於暫緩了備案進程,不再以6月底作為最後期限。一家P2P平臺市場負責人向記者證實,備案確實出現延期,具體何時能備案還不清楚。

冉晉告訴記者,目前備案延期,有消息稱最早明年3月,最晚明年年底重新開始備案工作。上海市多個區監管部門已成立驗收小組,等待驗收細則出臺後,對轄區內網貸機構開展驗收工作。

“從最新政策安排看,P2P備案截止時點已經延期,由於沒有明確發文,具體延期時間不定,市場普遍說法是18個月。”薛洪言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