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误人子弟的《弟子规》

大大小小的书店,都摆着各种版本的前不久《弟子规》。国学眼下很盛行,书店本是做生意的,蹭个热点挣点钱,本在情理之中。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材中,居然也有《弟子规》。这就奇怪了,《弟子规》能教给孩子什么呢?大约是三点。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孔子教学

第一,《弟子规》只能颠倒经典

《弟子规》是以“国学经典”面目进入校园的,什么是国学,什么是经典?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实是儒家之道,界定为“孔孟之道”虽说狭窄,但并不偏离核心。

《弟子规》宣扬的又是什么呢?先看看其中的这两段: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现在的小孩都有些个性,不是很“听话”,让一些家长很头痛。于是,《弟子规》似乎成了一件法宝,像是管用。但这种绝对顺从,盲目服从,既不利于孩子的培养,更不是真正的孔孟思想,完全不是圣人之训。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家暴

《孟子•离娄篇下》中,有一段孟子告齐宣王的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与孔子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共同的观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是这样,社会成员之间也是这样。孟子甚至主张,荒诞无道的君主可以干掉,什么时候说过要绝对盲从?

如果学生家长为大不尊,不走正道,学生难道也要跟着走歪道?从严就没有这个理。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孟母三迁

第二,《弟子规》只能误导文明

没有哪一本书,会从头错到尾,《弟子规》也是这样。但就总体而,《弟子规》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糟粕大于精华。不妨看看其中的内容:

“事虽小,勿擅为;话说多,不如少;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现代文明的理念是基于“契约精神”,按游戏规则办事,或曰遵纪守法。《弟子规》要求孩子不说、不做,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还能干什么?

《弟子规》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家暴”,国家有明确的立法规定,法治时代居然还倡导违法?

《弟子规》曰:“亲有疾,药先尝。”什么时代了,家长生病孩子尝药,那家长打针、做手术,孩子怎么尝?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护士

这类主张,同样不是孔子的思想。《论语•卫灵公》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以是非曲直为曲直,孔孟之道是讲“道”的。《弟子规》以其糟粕破坏了孩子的是非观,误导孩子的世界观。尽管《弟子规》中有些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教孩子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与幼儿园的老师都会教,并且会教出科学道理,哪需拿一部充满糟粕的东西当教材。

美国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说好:如果把葡萄干和大便搅在一起,你得到的仍然是大便!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清代秀才

第三,《弟子规》只能误人子弟

儿童教育很重要,学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少儿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幼儿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目的,简单地说是教孩子说话、写字、写话,语言规范,表述准确,积累起规范的语词、语法、逻辑。《弟子规》中,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弟子规》曰:“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一句派不上用场,成年人也听不懂。

《弟子规》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文中的语词,没有一个在现代语境中存活,更谈不上语言的鲜活。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李毓秀只是个落第秀才,在同时代的文人中,水平明显很差,离举人、进士十万八千里。李毓秀出生乡下,为了养家糊口靠教书为生,后来花钱买了县丞。《弟子规》这种顺口溜,最初是讲给底层没文化的人听,怎么可能是“经典”?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古典诗意

作为青少年,需要要学习的黄金期读些经典。中国的普及型经典很多,比方说《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笠翁对韵》的作者是李渔(1611-1680),字谪凡,号笠翁。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笠翁对韵》与《弟子规》文字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笠翁对韵》的文采与鲜活,才值得青少年认真去阅读,并且能够受益终身。《笠翁对韵》与《弟子规》,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一点都不难鉴别。

至于《弟子规》这样的伪经典,早该从教科书中踢出去了!

什么是“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与《弟子规》天差地别!

笠翁对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